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煮第二遍为何要用开水?中药煮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药煮第二遍为何要用开水?中药煮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家好,关于中药煮第二遍为何要用开水?中药煮法有哪些注意事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开水煎服是什么意思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如何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2. 开水煎服是什么意思
  3. 炖汤第二顿加水用热水还是凉水
  4. 一副药是不是要煎两次,然后把两次煎的药液合并分两次喝
  5.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如何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大家好,我是医者杨华升,致力于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中药的煎煮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来介绍一下如何正确煎煮。

煎煮中药涉及:淘洗浸泡过程、容器、热源的选择、煎煮的火候、时间的掌握、先煎、后下等问题。

中药在煎煮前,一般不需要淘洗,如果发现含有灰尘等杂质,可以在浸泡前适当淘洗。

但是,如果药品中含花粉,例如蒲黄;粉末,例如滑石;或者细小种子,例如葶苈子,这些情况就不适宜淘洗

充分地浸泡,是煎煮前必要的过程。

因为,这样可以使干燥的饮片“吃透水”,也就是可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煎煮过程。

热源的选择应当以可控为标准,不宜选择恒温热源,比如电炉。

但是,也不是非要拘泥于传统的炭炉、煤炉等。

容器的选择以砂锅为好,因为,很多中药可与铜、铁等容器发生反应,进而影响药效。

煎煮火候,一般是先武火,即大火,后文火,即小火,开锅后改为文火

煎煮时间随药物而定,一般矿物药,比如龙骨和牡蛎;

质地坚硬的动物,像龟板和鳖甲;

植物药比如人参、三七和元胡等,均需时间较长。

然而,植物茎、叶、花等质地较轻的植物药,以及质地较轻的动物药,比如蝉蜕,

它们的煎煮时间不必过长。

各种药物中,需要较长的煎煮时间的可以先煎;

挥发性较强,具有较强气味的药要求后下,以避免挥发性成分丢失。

薄荷、砂仁、豆蔻等,均需后下为宜。

后下药物一般于煎好前5-10分钟下锅。

注意:医学科普不能代替诊疗,请遵医嘱。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点赞和收藏,也可以把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关注健康,关注@医者杨华升。

开水煎服是什么意思

煎服这个词常常是用在熬制中药的时候。用开水煎服的意思就是这个中药适合加开水到中药里面,然后再到炉上面去慢慢熬制。

炖汤第二顿加水用热水还是凉水

加热水,煲汤三点注意。

1、水要一次加足,水的重量最好是其他材料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发现水太少,应加开水,防止温度突然下降造成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影响汤的味道和营养。

2、旺火烧沸,小火慢煨。掌握好火候才能更好地利用食材熬出鲜醇味美的汤。文火能使鲜香物质溶出得更多,汤色更清澈,味道更浓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汤汁沸腾的时间太长,否则就会成奶汤,里面的汤料柴而散,无法吃,所以沸腾时间应保持在开锅后5分钟以内。此后调成小火慢慢熬煮到所需时间即可。

3、不要乱加“料”。不少人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

一副药是不是要煎两次,然后把两次煎的药液合并分两次喝

煎中药

煎中药,是指把抓回的中药放入

砂锅

里的一种煮食方式,可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

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中文名煎中药煎中药细节9个计算时间水开后算起注意注意药效

煎药的正确程序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

蒽醌类化合物

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

钩藤

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煎药方式颇显费时费力,目前各大医院或者中药房都有代煎药设备,可以方便快速的为您煎好您的中药,并做成一次性的包装,在饮用时只需加热就可以。简单方便,而且省时省力。

煎中药有九个细节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2.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3.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4.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5.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6.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7.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8.再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9.存放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煎中药要注重药效

煎药方法不同,中药药效不同。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最佳。实际上,煎中药是中药里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会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众所周知,中药因药材质地不同,煎熬很有讲究。否则,会影响药效,甚至药效尽失。那么,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呢?下面咱们就谈谈,以作共享。

简单的说,中药煎熬,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每次都得加凉水,不能加热水。

一般方法都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没较长时间,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若干时刻。倒出头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没4~5个小时,然后再用小火煎熬若干时刻后,倒出二煎药汁。

中药二煎放凉水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解决“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残留农药和很多杂质;三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权威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做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可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具体熬药过程如下:

1、泡药——先将中药放入熬药的砂锅中,加入凉水浸泡一定的时间。

2、熬药——将已装药并浸泡好的砂锅置火上,火不宜太猛(感冒药多含挥发油,宜用大火,水开后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会因挥发油蒸发过多而降低药效),待水开后用中火慢熬,一般药熬煮时间为30分钟(治腰及关节痛的药即属此类),而滋补类中药宜慢熬,火头越小越好,时间应适当延长至40分钟~60分钟。

3、取药——将熬好的药液全部倒出,滤渣留药汁,药渣再加水熬煮,第二次熬时只需添加第一次一半的水即可,开锅后熬20分钟,滤渣留药汁,两次药液混合。

4、服药——混合的药分两次服用,大约每次200毫升左右最好,常规都是早晚各一次,饭前饭后则需遵医嘱。

附:煎中药应注意火力及时间:

1、一般在煎煮发汗解表药时,火力要大,应采取快速煎煮的办法,通常在煎沸后5在10分钟后即停火。

2、而补气、补血等滋补性的药物,则在煎沸后小火慢慢煎煮,用电的约5至10分钟,使它们的有效成份能全部溶解在药汁里。

3、对于石膏、牡蛎、龟板、鳖甲、龙骨等硬质药,须先行煎15分钟,然后加入其它药物煎煮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