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到底相当于什么官级?中尉的职责和权限有哪些?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关于中尉到底相当于什么官级?中尉的职责和权限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韩信成名、成功后,把他年轻时受到“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找来,封他为,楚中尉,这是一个什么官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 国尉和廷尉有什么区别
- 美国的陆军部长跟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是什么关系谁的级别大
- 西汉诸侯王的官员如何对应朝廷的官职。诸侯可以命令朝廷丞相吗
-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在军中各负责什么
- 韩信成名、成功后,把他年轻时受到“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找来,封他为,楚中尉,这是一个什么官职
国尉和廷尉有什么区别
二者都是官名。
国尉不是什么大官,是战国时秦国掌军政之官。秦昭王时在大良造之下,设国尉一级。论军爵,以国尉低于将一级,“将短兵四千人”,“国尉短兵千人”。短兵具有卫队性质。始皇时期的国尉是尉缭。
廷尉,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魏黄初元年(221)改称廷尉,后代沿袭未改,至北齐罢废。
美国的陆军部长跟国防部长、陆军参谋长是什么关系谁的级别大
麦克阿瑟之所以1951年被解除美军远东总司令的职务,除去性格桀骜不驯之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挑战了美国宪法关于“文官政府领导军队”的红线,多次违抗总统杜鲁门的命令而自作主张。所以要理清提问中的关系,首先要弄明白“文武之分”。
(麦克阿瑟)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是不能由现役军人担任的,但他同时也是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同样,“国防部长”也必须由文官出任,由总统提名当选后,负责整个国家的军务。而国防部下设三个军种部委,其中之一就是陆军部,头头当然就是“陆军部长”,注意,这也必须是一名文官出任。
所以第一条就清晰了,总统是军队的大头领(最高统帅),国防部长是主管军队日常事务的官僚,陆军部长则是国防部长的直接下级,主要负责陆军的行政事务这一摊(还有海军部和空军部呢)。特别强调是“行政事务”,乃是因为陆军部长不享有“作战指挥权”,那也不科学。
(四星上将马歇尔)
因为军队的训练、作战、后勤等等领域毕竟是“技术活”,总统、国防部长、陆军部长通通是外行的文官(也有可能是退役将领,但毕竟是少数),让他们直接军队作战简直就是开玩笑。所以在陆军部长之下,再设置“陆军参谋长”这个职位,由职业军人出任,也需要总统提名和参议院通过。
第二条如此也清晰了,陆军参谋长理论上正是“陆军部长”的下级,并且是上述职务人选中唯一的现役军官,一般也是美国陆军军衔最高的将领,比如现代的陆军参谋长肯定是四星上将衔,是和平时期的“顶配”了。因此三个官职就级别来说,显然是国防部长大于陆军部长,陆军部长又大于陆军参谋长。
(五星上将马歇尔)
不过这只是和平时期的官僚体系,战争年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国防部长、陆军部长皆非专业(职业)军官,无法成为总统的主要军事助手,所以陆军参谋长的权重就会加大,比如我们熟知的马歇尔。在二战时期,我们几乎不知道美国的国防部长、陆军部长都是谁,但肯定知道罗斯福身边最具份量的军人,正是马歇尔。
巧合的是,马歇尔与问题中的三种职务都有关联,刚好可以用他的军旅生涯和从政经历,来阐述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马歇尔从军的早期,曾是陆军参谋长潘兴将军的首席助手,领中校衔,逐渐在军中稳步晋升。不过和平时期军官的升迁是比较缓慢的,需要熬资历熬“停年”,还需要有领导提携。
(潘兴将军)
如此至1938年夏,马歇尔升迁“陆军部副部长”,此时已晋阶為准将军衔,算是混进了陆军高层。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天,罗斯福总统任命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并授予正式少将军衔,成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重要的军事助手。为什么不能升任“陆军部长”呢?前面说过了,那是文官的职务,而马歇尔作为一名现役军官,最多只能干个副职,转正是万万不行地。
战争时期打仗并且打胜仗是第一要务,所以国防部长、陆军部长暂时都没什么鸟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成为罗斯福一天也离不开的人物。哪怕他是诺曼底登陆最合适的统帅人选,罗斯福也舍不得外派他出去,因为总统自己本身也是个军事外行,事必与马歇尔商量,也因此便宜了艾森豪威尔。
(杜鲁门和马歇尔)
或许潘兴给总统的信中能够说明了陆军参谋长在战时的重要性,这位老将军写道:“我们在打着一场全球性战争,离结束之日尚远,因此要由最成熟的军官担任参谋长一职,以便明智地把握战略方向。明达的军界人士一致认为,马歇尔将军正是这样一位军官。假若把他调往某个地区作战,则无论这个战场看上去如何重要,都将使我们因为失去这样一位深谙战略、任何其他人担任参谋长都无法同他相比”云云。
1944年12月马歇尔被授予新设立的“五星上将”军衔,到二战胜利时分,马歇尔在陆军参谋长的位置上已经整整干了六年,并且年满65岁,因此于1945年8月坚决辞去了职务,并推荐了继任者艾森豪威尔。当然,马歇尔并没有真正享受退休时光,他又被以“总统特使”的身份派到中国来,参与抗战胜利后的“军事调处”。
(马歇尔在中国)
回国后1947年干了一段杜鲁门总统的国务卿,1950年9月转任“国防部长”,这就说明马歇尔已经退出现役,完全可以以文官的身份出任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重要职位。而他一直提携的艾森豪威尔,退役后干脆参加了总统竞选并且最后成功入主白宫。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注明是“退出现役”而非退役,因为按照军制,五星上将永远享有穿军装挂军衔的权利。
西汉诸侯王的官员如何对应朝廷的官职。诸侯可以命令朝廷丞相吗
这个问题,其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回答的差不多了: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简单来说,就是西汉前期诸侯王可以在自己国内弄一套班子,太傅、内史、中尉等群卿大夫,都可以自己选官任官,像中央王朝的体系差不多。除了丞相是需要中央指派(而且是在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以后)。可见汉初诸侯王权力是很大的,独立性也相对很强。这样就容易造成尾大不掉。
所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进行了改革。诸侯王被剥夺治国权力,国内官员全部由皇帝选任,并且省去一些官职(如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对官员人数也进行了裁剪。再到后来,王国也就和中央治理的郡差不多了,王国的相相当于郡太守,中尉相当于郡都尉。诸侯王就只能享受一点封地的租税而已。
至于诸侯王显然不可能命令朝廷的丞相,没有这权力。事实上,连王国内的丞相,诸侯王也是无法完全命令的。因为王国丞相是中央派去指导工作。景帝时的吴楚七国之乱,淮南王刘安准备发兵响应,结果被当时的淮南相骗去兵马,淮南相是向着朝廷的,为了汉廷坚守。所以,诸侯王连王国相其实都无法完全命令,更不用说是朝廷的丞相了。顺便说一下,西汉前期的中央官制并不是所谓的所谓三公九卿制,而是丞相群卿制。丞相的权力比较大,主管一切行政。
图片皆来源网络
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在军中各负责什么
秦代以前,将军只有七种,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其中,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又被合称为四方将军。其他的诸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等军职,都是西汉以后才出现的。从这层意义上说,四方将军和偏将军可以说是历史悠久。
等到东汉时,正牌将军的职位共分为四级,最高级别的是大将军,位于三公之上;其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位于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第三等级就是前、后、左、右将军,其地位比九卿略低或持平。第四个级别就是四征、四镇等将军,地位远在九卿之下,但也算是正牌将军。至于其他诸如偏将军、裨将军等,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只是杂牌将军。
接下里,我们就来详细说下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这五个将军主要负责的职务。
前将军: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刚开始主要是负责京师的防卫,类似禁军大统领。后又作为独挡一面的人物长期屯兵边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前将军算得上是地方上军衔最高的武将。
至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和车骑将军,虽然军饷要高于前将军,但他们更多时候是在中央任职,所以前将军,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而且所负责的军区,绝对是国家最重要的军区。
在三国时期,因为战事不断,所以前将军成为了常设的高级军职,比如蜀汉的上将关羽、重臣李严;曹魏的张辽、满宠、郭淮、文钦;东吴的吕范、朱桓等人都担任过这个职位,而他们也都是各国的高级将领,并长期镇守在边境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作防御。
后将军:最早也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也是高级军官,但并不常设,一般只有在战时才设立,并且位于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的最末尾。它的主要职责,期初是作为防卫京师的一支后援部队,后来演变成在战时作为救援部队使用。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黄忠、姜维;曹魏名将曹洪、文聘;东吴贺齐等人都担任过后将军一职。
左将军: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左将军一职也就应用而生,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左路大军,一般情况下,左路大军也是这三军或六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等到秦汉以后,左将军就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不过在当时不属于常置军职。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马超、曹魏名将张郃、于禁等人都担任过左将军一职。
右将军:既然有左将军,那自然就有右将军。和左将军一样,右将军的出现也是因为春秋战国的军队建制改革,常规部队共分为三军或者六军,而右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右路大军。后来也演变成为军队高级武官,主要负责对外征战,同样在当时也不属于常置军职。三国名将张飞、徐晃等曾担任过该职务。
偏将军:最早设立于春秋时代,一般是大将军的辅佐军职,也就相当于是大将军的助理,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大将军处理各种军事,所以相当而言地位要低一些。但因为偏将军是最高统帅大将军的嫡系助手,所以这个职务往往都是君主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担任,并且它还是一个向上晋升的好职位。
一般情况下,某个将军如果想从杂牌将军升迁为正牌将军,正常情况下都会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偏将军作为实习和考核,其后才会被提拔为正牌将军。在三国时期,大家比较熟知的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于禁、张郃、徐晃、周瑜等,都担任过偏将军的职务。
后来,从三国后期开始,随着四征将军的地位越来越高,四方将军越来越变得有名无实,渐渐没有人再愿意担任,最后等到西晋时,四征将军就彻底取代掉四方将军的职责,而四方将军也由此被废除。
韩信成名、成功后,把他年轻时受到“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找来,封他为,楚中尉,这是一个什么官职
中尉是负责国都治安的,也就是楚国的公安部长。
当时韩信受封楚地,为楚王。所以就是楚中尉。等于是现在的省公安厅厅长。
关于中尉到底相当于什么官级?中尉的职责和权限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