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在哪个省,龙门石窟名字由来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龙门石窟在哪个省,以及龙门石窟名字由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龙门石窟属于哪个省份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P多座,佛像10万多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龙门石窟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人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名字由来
龙门,又称伊阙,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的石窟是干什么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国家营造,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碑刻题记2860余品,有古碑林之称。代表作:“龙门二十品”、龙门双璧(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宋真宗《龙门铭碑》),是中国书法艺术之杰作。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的哪个城市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开凿,后又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140年,石窟目前有遗存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占地多少亩
龙门石窟占地2000亩左右。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景区生态林片占地600亩,石窟的伊河游园全长1.6公里,占地面积约1020亩,加上管理、生活等配套用地,龙门石窟总占地约2000亩左右。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