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生经历(贾宝玉的命运)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人生经历(贾宝玉的命运)和贾宝玉的三个故事概括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关于贾宝玉的故事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贾府通称宝二爷。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自幼深受祖母贾母疼爱,住贾母院。十二三岁时奉元妃旨意入住大观园怡红院。他与表妹林黛玉心灵相通,互为知己,发展了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之爱。然在贾府家长的刻意为之下与表姐薛宝钗成婚。婚后一二年中举,旋出家,回到青埂峰。
贾宝玉的三个故事概括
初见黛玉,游幻境,和袭人初试云雨情,和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骗玉钏尝荷叶粥, 宝玉帮麝月对镜梳头,宝玉摔玉, 与秦钟相会,入家塾读书,大观园题对额,并读西厢,遭遇巫术, 与黛玉吵架(多次),宝玉挨打, 向黛玉诉真情, 探病晴雯,杜撰芙蓉诔,紫鹃试宝玉
前八十回贾宝玉人生轨迹概况
前八十回贾宝玉的人生轨迹概况:
汪宏华认为《红楼梦》中的神话需从真、假、作者本意三个哲理角度分别解析。其中作者本意是,女娲补天隐喻了普通的人包括贾宝玉生命胚胎的形成过程。而甄士隐梦中的通灵宝玉和贾雨村"椟中"的玉则只是代表了贾宝玉四向人性中的两个心理方面。由于内心极善极恶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贾宝玉出现了第二十五回的精神崩溃,神话表现为玉失灵。此后贾宝玉完成人性从自发到自觉的突变,并在后半生通过创作《石头记》达到了人性的完善,实现了人生的最大的价值,对应的神话则是石头刻满自传回到大荒山。汪宏华认为只要坚持以哲理为种子,就将迎来红学和哲学的双春天。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人物情节
1.叛逆--永恒的必然是超越时代的,超越时代的必然是叛逆的,所以红楼梦我们现在会读将来也会读。
2.爱心--对那些在他的女性观里优秀的女子,真诚的亲善,努力的体贴。
3.义气--虽然这家伙总给人感觉不太爷们,但是基本的义气还是有的,否则柳湘莲等人不会与其交好
4.懦弱--虽然悲悯怜爱却不能保护,金钏、晴雯之死只是个开端,黛玉、湘云之陨也是无奈的必然。
5.顽劣--纨绔子弟难免的。打算逐他的奶娘还踹了袭人一脚。
以贾宝玉为中心梳理其人际关系解读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及形象意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