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的人别称?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五十岁的称谓有: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
相关年龄的称谓
五十岁的称谓有: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艾、知天命之年、知命之年。
出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论语》;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四十岁不惑之年 。
出自:《论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六十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
出自: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子或花甲。《唐事纪事》“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七十岁时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出自: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耄[mào]耋[dié]之年。
出自: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出自: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耄[mào]: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出自: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
出自: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
五十岁的雅称的回答如下:
1、答案:知名之年。
2、相关拓展:襁褓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是指2到3岁的儿童 ,垂髫 指的是幼年,豆蔻 指的是女子13岁 ,及笄指的是女子15岁 ,加冠 男子20岁,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 ,知命之年指的是50岁 ,花甲之年指的是 60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 70岁 ,耄耋之年 指的是80,90 岁 ,期颐之年指的是 100岁。
3、相关内容:知命之年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hī mìng zhī nián,出处是《论语·为政》。
4、基本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中国历史上,古人对不同时期的年龄,创造出各种有趣且富有含义的年龄称谓,如:“三十而立”、“六十花甲”等,古人对年龄称谓可谓是讲究到了极致,这些年龄称谓的背后都充满了美好的致意和祝福。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岁:鲐背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杖朝之年
八十至九十称耄耋之年,一百乐期颐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