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望远镜怎么挑选好的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望远镜怎么选
望远镜挑选方法:
1、不要过分追求高倍率:7-10倍是最佳选择,超过10倍,手无法那稳。我们部队采购时多是采购7-10倍的。
2、口径适中:作为军人使用,一般都选择40-50mm口径。
3、目镜一定要大:目镜大观看起来舒服很多,另外从光学的角度说,目镜大的镜子,进入瞳孔光线会多,通光率高,清晰度也高。在市面上,中低端镜子多为小目镜,高端及顶级镜子都是打目镜。
4、视野一定要大:视野小的镜子看起来很不舒服。视野在1000米处,尽量达到110米以上,最好能够在130米以上。视野给倍数成反比,给口径成正比。但是更为主要的是双筒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设计决定的。同样倍数,同样口径的镜子,视野相差也会很大。
5、清晰度,亮度高:这需要自己去感受,或者看看别人的经验。参数指标是很难看出来的。
6、尽量购买国外大品牌的双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出厂前的光柱调整,对焦调整全部通过师傅手工调整。
怎样挑选清晰的望远镜
怎样挑选清晰的望远镜?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怎样挑选清晰的望远镜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怎样挑选清晰的望远镜1
1.不要过分追求高倍率:7-10倍是最佳选择,超过10倍,手无法那稳。我们部队采购时多是采购7-10倍的。
2.口径适中:作为军人使用,我们一般都选择40-50mm口径,但我自己外出旅行等,我使用的是一款美国博士能精英7X26的超高清镜子,这是我2010年去参观美国拉斯维加斯SHOTSHOW展会上买的,这款镜子非常好。反正旅游用建议选择25-32mm口径的,这样体积小很多。
3.目镜一定要大:目镜大观看起来舒服很多,另外从光学的角度说,目镜大的镜子,进入瞳孔光线会多,通光率高,清晰度也高。在市面上,中低端镜子多为小目镜,高端及顶级镜子都是打目镜。
4.视野一定要大:视野小的镜子看起来很不舒服。视野在1000米处,尽量达到110米以上,最好能够在130米以上。视野给倍数成反比,给口径成正比。但是更为主要的是双面筒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设计决定的。同样倍数,同样口径的镜子,视野相差也会很大。
5.清晰度,亮度高:这需要自己去感受,或者看看别人的经验。参数指标是很难看出来的。
6.尽量购买国外大品牌的双面筒望远镜:参观过不少国内品牌的工厂,多为作坊式生产,全手工生产。双面筒望远镜出厂前的光柱调整,对焦调整全部通过师傅手工调整。这样的手工操作,会让每一台镜子的效果都不一直,运气好会效果好,运气不好就会差很多。国外大品牌的工厂,都为工业式机器化生产,性能稳定。所以我们部队都是采购国外品牌的双面筒望远镜,有时让国外品牌的生产工厂为我们定制一些产品。我们采购比较多是博士能和TASCO,另外还有蔡司的一些工厂为我们定制过一些。
7.尽量购买千元及以上的双面筒望远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尽量购买这个价位以上的产品,双面筒望远镜是可以用一辈子的东西,好的双面筒望远镜才能有好的感官感受。次的双面筒望远镜,建议就不用买了,还不如用肉眼看着舒服。
8.双面筒望远镜的光学结构选择:双面筒双面筒望远镜分为保罗式和屋脊式。保罗式是一种传统的结构,优点是光学结构简单,男人味更足,但是体积偏大,另外一点如果是非大品牌产品,返修率会偏高。屋脊式,结构复杂,体积偏小,缺点是会损失通光率,所以同样的清晰度,屋脊式需要更好的镜片和镀膜才能与保罗式亮度相当。市面上高档镜子,多以屋脊式为主。高清级别的保罗式双面筒望远镜,市面上不多。
9.尽量不要购买变倍双面筒望远镜:变倍双面筒望远镜比如10-22X50看起来可以从10倍到22倍变化,应用范围广。但是变倍的代价是清晰度的降低。同一品牌同一系列变倍的双面筒望远镜至少比不变倍的双面筒望远镜清晰度降低一个档次。原因是变倍,内部设计需要增加棱镜,加长光路,大幅度损失通光率。另外一点是变倍结构无法对双面筒望远镜进行密封,所以无法充氮防水。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清晰度和亮度大幅度下降。
怎样挑选清晰的望远镜2
一、视野你通过望远镜观测天空的时候可以看见的范围就是视野,它是用圆弧的角度来表示的。视野越大你能看见的观测范围就越大,视野角度的计算公式是,所使用的目镜的视野角度除以望远镜的放大倍率所得到的指。例如:如果你使用的目镜视野是50度的,并且使用的望远镜加上目镜的放大倍率是100x,那么望远镜的视野是0.5度(50/100=0.5)。生厂商通常会指定他们的目镜的视场角,总的来说,视场角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因次在观测星空的时候看到的也就越多,另外,使用低倍率的天文望远镜比使用高倍率的看到的视野更加广阔。
二、口径这是选择天文望远镜时最重要的因素,望远镜的首要的功能就是收集光线,不论多大的放大倍率口径越大成像越好。望远镜的口径是指望远镜物镜的玻璃直径或者是主要的镜片大小,用毫米或者是英寸来表示。口径越大对于光线的收集的能力就越强,成像就越好。口径越大呈现出的画面细节也就越清晰,比如:在观测一个M13的球状星云的时候,用4英寸的口径的望远镜需要用150的电源,但是用8英寸的口径的望远镜也用同样的电源,但是星云图像比用4英寸的清晰16倍。即使是微弱光线下的星星也能看得清楚。考虑到使用者需要的是一个物美价廉并且便于携带的望远镜,尽可能选择大口径的望远镜。大口径的望远镜拍下的照片,对比度更高,分辨率更好,并且更加清晰。塞莱斯特望远镜有“5英寸口径”“8英寸口径”“14英寸口径”。怎么选购望远镜,选择望远镜有哪些技巧?
三、分辨率这是望远镜呈现图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越高细节呈现就越好,口径越大,的望远镜,如果光学质量好那么分辨率就越高。
四、分辨能力这个涉及到“道斯限制”。区分出两颗挨得很紧的双子星,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是由4.56除以望远镜的口径决定的。例如:一个口径为8英寸的分辨能力就是0.6(4.56/8=0.6)直接影响望远镜的分辨能力的因素就是望远镜的口径,因此口径越大的望远镜,分辨能力越好。然而分辨能力也取决于大气流的影响和人们观察物体的敏锐程度。
五、对比度理想的图像最大对比度需要被观测的物体的对比度较低,比如:月球和行星。牛顿式望远镜和折反射式望远镜由于平面镜的二次反射,因此阻碍的一小部分从主镜进入望远镜的光线。有一些关于业余天文爱好者的相关文献会指导你去认识牛顿式天文望远镜和折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由于二次反射而损失的光能会严重影响到望远镜的对比度,但是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有损失超过25%透过主镜光时才会严重影响到望远镜的对比度)。计算二次损失光线的公式是(pi)r2,需要指导主镜和平面反射镜的表面积,然后在计算出损失的光能的百分比。例如:一个主镜的直径是8",有一个直径为2?"的平面反射镜,二次阻碍的光能为11.8%:主镜8"=(pi)r2=(pi)42=50.27二次阻碍2?"=(pi)r2=(pi)1.375=5.94百分比5.94/50.27=11.8%看看周围的环境(或者是镜管里的空气)这对于通过望远镜看行星的时候对比度的影响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望远镜器材的问题对于望远镜的对比度影响是很大的:光学特性,光学元件的粗糙程度,中央略有增加的一些阻碍。注意增加中央的阻碍只是作为影响对比度的一个很小的因素。
六、集光能力这个是望远镜相比较与你的眼睛来说能够收集光线多少的一个理论值,它与口径的大小成正比,一个望远镜的集光能力的计算公式是:口径(以毫米为单位)除以7mm,这样所得到结果的平方。例如:一个口径是8"的天文望远镜的集光能力是843((203.2/7)2=843)。
七、出瞳直径出瞳直径是望远镜不要目镜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圆形光束,用mm(毫米)表示。计算出瞳直径,例如:一个口径为8英寸(203mm)的望远镜,使用一个焦距为20mm的目镜放大102倍,,出瞳直径为2mm(203/102=2mm)。或者你也可以用望远镜的焦比来除以目镜的焦距就得到出瞳直径。
八、焦比这是望远镜的焦距的比率,计算公式是,焦距除以望远镜的口径(单位是mm)。例如:一个天文望远镜的焦距是2032mm并且它的口径是8英寸(203.2mm),它的焦比就是10(2032/203.2=10)。很多人认为成像的质量和焦比有关,但是严格的来说它只是针对使用望远镜拍摄那些大个的物体比如说像月球或者是星云。但是望远镜用来拍照或者是观星,成像的清晰程度主要是看望远镜的口径,口径越大成像就越清晰,当你在看那些大个的物体的时候,在目镜中呈现出清晰的图像,仅仅是由于望远镜的口径和放大的倍率足够大,而不是根据望远镜的焦比来定的。大个的物体用低倍率的望远镜观看的时候总是会很清晰,然而望远镜拥有小焦比(通常称为“快”)来拍摄大的物体的时候需要清晰的图像,因此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总的来说,使用一个小焦比望远镜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用来观看一些宽阔的视野。小焦比望远镜是f/3.5到f/6,中间的为f/7到f/11,大焦比为f/12或者更大的。
九、最近调焦距离就是在陆地上观察物体或者拍照时的最短调焦距离。
十、焦距焦距是指在光学系统中从透镜(或者主平面镜)到望远镜焦点的距离(用毫米来表示)。总的来说,望远镜的焦距越长那么它的吸收光线的能里也就越大,图像成像也越大,视野范围也越小。例如,一个望远镜的焦距是2000mm,放大倍率是焦距1000mm的两倍,视野范围是它的一半,大多数的望远镜的焦距都是指定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焦距但是你知道焦比,你也可以通过一下公式计算出来:焦距=口径(mm)x焦比,例如:一个8英寸(203.2mm)口径的'望远镜,焦比是f/10,则它的焦距就是203.2x10=2032mm。
十一、光学设计像差这里指出几点关于天文望远镜的光学设计,记住,一个天文望远镜设计出来是用来收集光线并且成像的,在设计光学系统的时候,光学设计工程师必须权衡各种因素才能更好的设计出色的光学系统,最终到达满意的效果。像差会导致图像失真。任何出现像差的可能也许是因为光学设计,也许是因为结构设计和加工,或者两者都有。设计出一套完美的光学系统是不可能的,各种不同的像差的出现归咎于各种望远镜的独特设计。下面我们将大致介绍一下望远镜的各类像差:色相相差--通常会与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有关。它是由于物镜在收集光线的时候不能使各种不同的波长(颜色)的光汇集到一个正常的焦点。这样会导致在所观测的星星、月亮、行星周围会出现淡淡的光环(通常是紫色的),这会降低所观测的物体的对比度,这会随着望远镜的口径的增大而增大。复消色差的折射式望远镜能很好的降低色差并且价钱也很贵,这种望远镜中设计精密的消色差球差的玻璃能降低色差。球面相差--光线穿过玻璃透镜(或者是在平面镜反射)的时候,在同一条轴上从光学中心到焦点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距离。这就是会使所看到的物体模糊不清,大多数的望远镜设计都是降低色差的。昏暗--主要会出现于抛面反射镜,主要影响成像物体偏离轴线,尤其是视野边缘的物体,成像看上起就会呈现V形,对于焦比越小的望远镜,看到的昏暗程度越严重。散光--调焦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图像在垂直或者使水平的方向尚被拉长的情况,总的来说是玻璃的质量低劣有关或者是出现准直误差。场曲--所收集的光线不是集中在同一个面上,中央的视野可能会很清晰,因为是在焦点上面了,但是边缘的图像就不在焦点上。
十二、准直程度(Collimation)适当的调整一个望远镜的光学元件,准直程度对于望远镜达到光学的上的优良至关重要。准直度不高将会导致光学像差并且成像扭曲。不仅仅调整一个望远镜的光学元件,更重要的是对于望远镜的结构上的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对于望远镜的镜管和各种结构的准直程度作调整。
该怎么去选购望远镜
想要看到更远的事物、天空或者天上正在飞的小鸟,就要使用望远镜了,你知道该怎么选购望远镜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该怎么选购望远镜,希望能帮到你。
明确购买用途
观星?观鸟?观景?收藏?逛博物馆看文物?我个人近期买了新旧好几个望远镜,是因为:1,淘到一个便宜的二战英军望远镜,觉得历史感让我着迷,修理过程中进了相关论坛,被毒到了;2,突然觉得身处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鸟很多,于是觉得想认真地观观鸟。(我的爱好其实后来转成了烧钱的拍鸟我会告诉你吗,555……现在望远镜的用途是啥?三脚架上对好焦,拿望远镜看水鸟的动作,对应地按快门……)
用途决定规格
规格的意思是望远镜上经常标明的“X*XX”,例如8*40,意思是放大倍数8,物镜有效口径40毫米。在选择时,不可一味求大口径、大倍数。
倍数方面,一般认为手持情况下,超过8倍则脉搏带来的抖动对观测就带来明显的影响(注意,抖动不完全因为重,在重量不过分时抖动主要因为脉搏,这是无法避免的,而倍数高就会使同样幅度的抖动在视网膜上显得更加明显),而且同等情况下的视野会变窄,大倍数还有个问题就是一般最近对焦距离相对远个几米。倍数猛增时,如果技术水平不变,还会带来各方面的成像水平劣化。因此如果是同品牌同系列有多种不同倍率的产品,一般6-8倍是最被推荐的,而且各种不同用途推荐的倍数重合起来最折中的也是8倍。大口径呢,带来大的通光量(按平方来增加的哦),更好的色彩饱和度(饱和度低,感觉就像有点雾霾),但也会导致畸变和色差控制难度加大,重量加大(不仅是物镜,棱镜也得加大的)。
例如,我近来凑合拿星特朗15*70手持去观鸟,就感觉非常不稳,尽管物体拉近了,但跟朋友的8*30对比,发现15*70还不如8*30细节多;另外视野狭窄也很难找鸟。我使用了各种办法增稳,最稳定的姿势是把镜筒抵在固定的树上或柱子上,可是这种机会比较少。其他把手臂顶胸口之类做法以身体为增稳支撑,仍然无法避开晃动和脉搏。能上架子当然最好,但单脚架效果一般,三脚架携带不便。
如果目标不特别明确,那么一般认为8倍,30到40的口径是比较百搭的。观林鸟的话,口径可适当加大,例如我选了45,觉得夜间表现就好些,在离路灯较近的地方,能勉强观看猫头鹰。观海鸟、湿地鸟的话一般上大倍数单筒,上脚架。观景的话,应该找一个景深比较大的。观星的话,要么就选7*50、10*50之类经典,要么就继续加大倍数和口径,搭配脚架,要么就上稳像镜。看博物馆展品,一般只能选搞宾得的“虫虫镜”(最近对焦距离0.5米),或者国产的一款8*25单筒微距镜。如果是玩收藏,那请移步专业论坛或者ebay海淘,望远镜这么小众而昂贵的商品是不会有很多流落在咸鱼的。
宾得虫虫镜设计特殊,除了最近对焦距离短,近距离还会缩小物镜间距,对于合像很有帮助。国产微距镜可能是难以低成本地采用这个技术,只能做单筒。
手持望远镜有好些常见规格,例如6*30,7*50,8*40,10*50等,都是有其不同侧重的。这里要引入一个常见的参数,口径除以倍数得到的exitpupil,出射瞳孔直径。人的瞳孔白天/强光时直径2-3毫米,正常直径5毫米,昏暗情况直径可放大至7毫米(最大直径随年龄增大还会缩小),当望远镜出射瞳孔直径小于人瞳孔直径时就会觉得视野非常黑暗,因此8*20类小镜子一般只适合白天用,卖点是轻便;而7*50的镜子exitpupil在7毫米多,夜间观星非常合适,在航海这类环境晃动的场合也合适(瞳孔不容易脱离望远镜出射瞳孔范围),是一个经典规格。10*50这个规格也被很多观星人推崇,因为“年纪大了就用不着7毫米的出瞳了”。对于通用用途,5毫米exitpupil足够,8*40左右的规格放大倍数大于6*30,而重量和抖动在可接受范围内,比较平衡。入门镜子中口碑很好的朗锋画王系列(有标准版和经济版,经济版号称重视光学,做工精细度折中,似为靠谱的入门选择),其8倍版是比较平衡实用的主打。
出瞳大还有一个好处,外接手机拍照比较方便。顺便说一下,用手机在望远镜目镜后拍摄,其实是很节约而效果过得去的一个“打鸟”方式,预算有限的观鸟者可以考虑,现在一个转接座只需要几十人民币。下图就是一个很差的例子……但它再怎么差,也让我能够在过后查到这是一只伯劳,著名的“屠夫之鸟”,激动了一下。
这张是少见的稍好的例子,是用便宜单筒观鸟镜接便宜中兴手机拍的,印象放大倍数在20-30倍之间。
出射瞳孔直径的平方是所谓相对亮度,这是某规格望远镜理论上能达到的最大亮度值。实际能达到多少,与光学组件用料和镀膜息息相关。高档望远镜内所有玻璃表面均镀了多层涂层来最大限度消除反光(这就叫fullmultiplecoating,FMC)。低端一些的产品要么镀单层膜(只能降低窄波段的反光),要么只在最重要位置镀多层膜,二者色差和亮度会有区别。
当然,如果你有闲钱(六千到八千人民币起)上稳像望远镜的话,倍数选择主要考虑的就是不同倍数带来的视野、边缘变形等区别了
重量方面的考虑
我个人觉得,不必追求极端轻巧,也要考虑使用场合。我个人实际对比发现,500克左右的视得乐8x30(那些更小的随身镜重量能轻到200多克)非常轻巧,固然适合徒步携带,但另一个900克的杂牌7x50镜子观测反而稍稳,因为手抖对其影响减半(惯性大嘛),而出瞳又大。不过,到了1100克的8*45就觉得有点嫌沉,必须摘眼镜抵目,才能比较稳定。所以重量问题见仁见智,非常主观,要多试用。以下是我使用和试用对比的部分望远镜。
视得乐8*30给我的感觉是,饱和度一般,夜间消光很差,轻,但保罗结构仍然不够小巧。同样的价格,我可能会选择买一大一小两个镜子搭配着用,8*45保罗+8*20屋脊。当然了,整体光学表现是过得去的。同事是在迪拜买的,似乎价格比国内实惠点。同样规格的话,我个人会选朗锋8*30轻骑兵,700克,比它重200克,其实更压手(抖动反而可能小点),而各方面也过得去(尽显穷逼本色……)。比较有追求的话,可以考虑西光战神8*30,论坛口碑也不错,视野比轻骑兵稍大,重量一样,不过得注意别买到带分划的版本。再要发烧,那就得上施华洛世奇“海白菜”8*30了。
破除一些迷信和强迫症
首先,对于入门产品,一定的畸变不要太介意。从望远镜中看去,视野不可能是边缘没有模糊与变形的,差别在于程度大小。望远镜的设计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例如降低畸变一般需要在目镜内增加平场镜,但增加镜片就会导致整体透光率降低而且增加重量和复杂程度,所以即使是中高档望远镜,根据设计意图的不同,也有畸变明显的。本来人眼对边缘的像质也没那么敏感,边缘的图像拿来作为搜索目标时的视野就够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内部的小灰尘不要太介意,并不影响使用;镜片上一些小灰尘的话就更不要太介意了,强迫症患者猛擦的话对镀膜寿命容易有影响。用气吹偶尔吹吹最好。
要小心“噱头”。例如,美国、俄罗斯军用望远镜,固然听起来拉风,但由于其设计意图是“清晰”,对颜色的还原不那么重视,所以偏色情况普遍,俄罗斯偏黄美国偏粉红(粉红的据说是因为里面有激光防护镀膜),买来观鸟就不合适了,买来收藏、偶尔观景还是不错的。有些人喜欢测距分划版和罗盘,但这些会占用视野且降低透光率,买娱乐望远镜时最好要避开,确有实用需求或者收藏古董的话另说。
怎样选择望远镜挑选望远镜看哪几方面
1、关于倍数:每架望远镜上都标有主要参数,如7*35表示该镜为7倍,物镜口径35mm。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为高倍率。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品种虽很多,但大多以6-10倍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蔡司、尼康等所产望远镜同样也是以中倍率为多,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2、关于口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重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一般可根据需要在30-50mm之间选用。
3、关于视场:视场是指千米处可观测的视界,如1000/93M,是指该望远镜在一千米处可以观测到93米宽的范围,也可以换算成“度”来表示为5°30′。视场大小的比较必须是在口径相近、倍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视场大小关键在于棱镜系统目镜部分的设计,一般名厂的高级品种及军用望远镜都采用广角大视场设计,这种广角大视场望远镜会给人一种宽广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
4、关于镀膜:镜片镀膜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观测亮度。镀膜颜色不同与质量无关,镀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但近年来各地市场上出现了反光很强、亮闪闪的各种红膜、黄膜望远镜,很吸引消费者,其实这种劣质镀膜反射损失了很多光线,使色彩偏冷变暗,清晰度下降,更有甚者有人竟将这种劣质红膜望远镜称为“可暗光夜视”“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来欺骗消费者,实际上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5、结构材料:为降低成本,市场上普通望远镜大都采用塑料镜身、镜筒,只有少数高级产品及军用型采用全金属结构,价格昂贵,但其坚固耐用性是无可比拟的。
如何选购天文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类型:
1、折射式:使用方便,视野较大,星像明亮,但有色差,会降低分辨率,使用和维护比较方便。
2、反射式:无色差,但彗差和像散较大,使得视野边缘像质变差;常用的有牛顿式反射镜,光学系统简单,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的反射镜口径最大,获得最强的集光力。
3、折反射式:综合了折射镜和反射镜的优点:视野大、像质好、镜筒短、携带方便。有施密特-卡塞格林式和马克苏托夫-卡塞格林2种。
2/6
天文望远镜的基本光学性能参数:
1、口径:物镜的有效口径,在理论上决定望远镜的性能。口径越大,聚光本领越强,分辨率越高,可用放大倍数越大;
2、集光力:聚光本领,望远镜接收光量与肉眼接收光量的比值。人的瞳孔在完全开放时,直径约7mm。70mm口径的望远镜,集光力是702/72=100倍。
3、分辨率:望远镜分辨影像细节的能力。分辨率主要和口径有关;
4、放大倍数: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如开拓者60/700天文望远镜,使用b0mm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焦距700mm/目镜焦距10mm=7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影像也越大。
放大倍数不是越大越好,最大可用放大倍数一般不大于口径毫米数的1.5倍,超过最大有效放大倍数后,影像变大清晰度却不会再增加。
5、焦比:物镜焦距长度与口径的比值,相当于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如果口径不变,物镜焦距越长,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的倍率;物镜焦距越短,焦比越小,不容易得到较高的倍率,但影像更亮,视野更大。
*短焦距镜(小焦比,焦比<=6):适合观测星云、寻找彗星;
*长焦距镜(大焦比,焦比>15):适合观测月亮和行星;
*中焦距镜(中焦比,6<焦比<=15):适合观测双星、聚星、变星和星团,更可以两头兼顾,很适合初学者。
6、视场:望远镜成像的天空区域在观测者眼中所张的角度,也称视场角。放大倍数越大,视场越小。
7、极限星等:是望远镜所能观测到最暗的星等,主要和口径、焦比有关。正常视力的人,在黑暗、空气透明的场合最暗可看到6等星,而70mm口径望远镜的集光力是肉眼的100倍,能看到比6等星再暗五个星等的11等星。
3/6
天文望远镜的支架机构
1、地平式:结构和使用简单,调节精度低,不能跟踪天体,适合初学者;
2、赤道仪式:赤道仪在观测时用来抵消地球自转,跟踪天体运行;结构和使用复杂,调节精度高;赤道仪有手动和电动,手动跟踪赤道仪适合专门的天文观测,高档电动跟踪赤道仪多用于专门的天文跟踪摄影和观测研究;
初学者熟悉地平式支架后,可以选择手动赤道仪;初次使用也许会觉得调整复杂,但熟悉后观测星空会轻松很多;业余爱好者学习天文摄影时,也常使用电动跟踪赤道仪。
4/6
天文望远镜光学质量的辨别:
白天可用望远镜观测远处的大楼,将大楼的轮廓线移到视野的1/4处,如果轮廓线上橙黄色或蓝紫色特别明显,或轮廓线弯曲得特别厉害,光学质量就很差;再观看远处的树叶,一般60mm口径的望远镜,能看清40米远处的树叶叶筋,看不清说明光学质量很差(博冠开拓者60/700可以看清60米远的梧桐树叶筋);晚上观测星星时,如果看到星星带很明显的颜色,或是视野边缘的星星拖着尾巴,其长度达到星星大小的2倍,说明光学质量很差,不适合天文观测;*选择31.7mm(1.25英寸)大目镜接口才能获得更好的光学质量。
5/6
天文望远镜的选购:
1、望远镜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绝对不能贪图便宜买地摊货和小作坊厂家的产品。国内的一些知名望远镜品牌的质量和信誉较好,有正规的销售点,可以现场自己挑选。
2、根据个人的经济能力,尽量选择口径大的望远镜;对于初学者入门,建议选60mm、70mm、80mm口径折射镜:
*携带、使用及维护方便,可以经常带出观测(100mm以上相对来说过重,携带很不容易;观看东西的多少取决于观测的次数而不是望远镜的口径);
*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城市,也能观看太阳黑子、月面和木星、土星等明亮天体;
*价格低廉,以后购买更大更好的望远镜时,还可升级作为导星镜,充分利用;
6/6
天文望远镜使用注意:
1、绝对不能直接用望远镜观看太阳,观看太阳必须通过投影法或有专门滤光措施;
2、不要把望远镜当做玩具,望远镜是精密光学仪器,要细心使用和维护;
3、不要认为用望远镜什么都能看到,通过望远镜确实能观看到肉眼不能分辨的天体和天体上的细节,但观看效果越好,价格也越高,没有十全十美的望远镜,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4、对于每一台望远镜,都有它合适的放大倍数。超过这个倍数并不能增强分辨能力,反而会使物体变得很暗,难以看清。60~80口径的望远镜,合适的放大倍数应小于100倍,200倍的放大倍率几乎什么都看不到。
5、如果无法在夜空中识别五个以上的星座,就不要着急使用望远镜,因为无法寻找可观测的星星,就只能看月亮;
6、天文望远镜通常也可以观看风景或动植物,可以很容易得到比双筒望远镜更高的放大倍率。不过使用倍率应在100倍以下,20-50倍最合适。
怎样挑选望远镜
关于倍数:每架望远镜上都标有主要参数,如7*35表示该镜为7倍,物镜口径35mm。一般6倍以下为低倍率,6-10倍为中倍率,10倍以上为高倍率。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高些。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高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的景物无法稳定下来,很难正常观测。世界各国如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品种虽很多,但大多以6-10倍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蔡司、尼康等所产望远镜同样也是以中倍率为多,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关于口径: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重量就越大,成本也越高,一般可根据需要在30-50mm之间选用。
关于视场:视场是指千米处可观测的视界,如1000/93M,是指该望远镜在一千米处可以观测到93米宽的范围,也可以换算成“度”来表示为5°30′。视场大小的比较必须是在口径相近、倍数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视场大小关键在于棱镜系统目镜部分的设计,一般名厂的高级品种及军用望远镜都采用广角大视场设计,这种广角大视场望远镜会给人一种宽广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
关于镀膜:镜片镀膜的作用是为了减少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观测亮度。镀膜颜色不同与质量无关,镀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但近年来各地市场上出现了反光很强、亮闪闪的各种红膜、黄膜望远镜,很吸引消费者,其实这种劣质镀膜反射损失了很多光线,使色彩偏冷变暗,清晰度下降,更有甚者有人竟将这种劣质红膜望远镜称为“可暗光夜视”“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来欺骗消费者,实际上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结构材料:为降低成本,市场上普通望远镜大都采用塑料镜身、镜筒,只有少数高级产品及军用型采用全金属结构,价格昂贵,但其坚固耐用性是无可比拟的,笔者手中收藏的几架几十年前的苏制全金属军用望远镜外观虽十分陈旧,但各部分依然操作灵活,光学性能优异。
军用测距型望远镜在右目镜中装有测距用密位线,可以通过计算概略地测定目标间的距离。但对于旅游观光来说其中的的密位线倒有些碍事,再者测距型望远镜是左右目镜分别调焦,稍麻烦点,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可不必选购测距型。
有些所谓“自动对焦望远镜”实际上是把焦点固定在几十米远,利用有限的景深来达到一定的清晰度,从而省去调焦机构降低成本的劣质望远镜,笔者目前还未见到过真正的自动调焦望远镜。
望远镜可以看到什么:这主要和望远镜的性能、天气状况、目标大小有关,据笔者测试:用俄产8*40民用双筒望远镜在天气晴好时可以看清百米处电线杆的昆虫、几百米外人的面目、几十公里行驶的车辆,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月球上密密麻麻的环形山、木星的四颗卫星、星团星云等,对天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实际上,一架优良的望远镜带给您的乐趣和用途往往会超出您的想象。
有的广告中称某望远镜可以看清几十上百公里外一米的目标,其实从理论上讲,由于地面附近大气密度大灰尘多,更重要的是地球是圆曲的,所以根本不可能在地面上水平观测到五十公里外一米的目标。
选购:一般来说,世界名牌望远镜无论是光学性能、外观手感、包装都令人赞叹,当然售价也不菲,一架名牌7*50双筒镜在一二千元以上。国产军用望远镜光学质量也不错,售价约千元左右,但市场基本见不到。此外国产名牌民用望远镜质量也可以,价格在二三百多元,一般人都可以接受
回答者:梦想的园丁-助理三级7-2115:09
评价已经被关闭目前有1个人评价
好
100%(1)不好
0%(0)
其他回答共1条
1、品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望远镜品牌繁多,但绝大部分为国内产品,而且国优产品"熊猫"牌望远镜仍占市场主导地位,由该厂生产本公司注册的出口品牌tasco(德宝)也深受广大消费者一种误导,其实真正进口的望远镜,市面上是很少见的,况且我们国家的光学产品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倍受外商青眯,大可不必崇洋媚外。
2、放大倍数(角放大率):如10*50望远镜,10即为倍数,它是放大了人眼看物体的张角,使您从感观上觉得离物体近了,倍数越大,即拉的越近,但放大倍数并非越大越好,太大会把手的抖动和心跳呼吸起伏及空气对流同时放大,使您观察的物像出现漂浮和不稳定的感觉,所以一般不超过20倍为宜,10倍左右为最佳。
当前,有些不法行为者为了迎合部分顾客追求高倍数的心理把一般的望远镜说成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实只要购买时对外界目标进行观察比较就能识别。另外,有不少顾客往往关心的是望远镜能看多远。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确切的。一个望远镜的倍数并不能标明它能看多远。人的肉眼在可见度达到的情况下都能看无穷远,何况望远镜。确切地说放大倍数只是在可视的条件下在人的肉眼基础上将景象拉近了多少倍。
如使用7倍的望远镜来观察物体,观察到的700米远的物体的效果和肉眼观察到的100米远的物体的效果是相似的(当然,由于环境的影响效果要差一些)。很多人总认为倍率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市场上有些望远镜竟然标为990倍!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率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的高些。倍率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倍率越大,观察视场就越小、越暗,其带来的抖动也大增加,呼吸的气流和空气的波动对其影响也就越大。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是最合适的,世界各国军用的望远镜也大多以6-10倍为主,这是因为清晰稳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3、物镜(进光孔径):如10*50,50为进光孔径50mm。孔径越大,光通亮越大。清晰度越高,但孔径越大、体积重量也越大,不仅增加生产成本,携带也不方便。
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望远镜的物镜镜外会有不同的颜色,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的、紫色的等等,这就是平常所说的镀膜。那么镜片镀膜有什么作用呢?镜片镀膜的作用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观测效果,镀膜的颜色需根据光学材料及设计要求而定,镀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平常使用最多的蓝膜和红膜,但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反光很强、亮闪闪的各种颜色镀腊望远镜,靠此来吸引消费者,其实望远镜的镀膜是与望远镜的结构相配合的,这些劣质镀膜反射损失了很多光线,使观察效果下降,更有有一些不法商人竟将镀红膜望远镜称为“红外线夜视望远镜”,说其能在晚上和暗光下观察。实际上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管成像,与望远镜结构和原理完全不同,将光线增强上万倍,白天是不能使用的。价格也都在几千元以上,并不为一般顾客所适用白天不能使用,需要电源才能观察。
4、款式(结构):从结构上可分为保罗式和直筒式两种。保罗式望远镜是双望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它是通过棱镜成像,图像清晰,款式大方。但由于有棱镜组,体税较大。可喜的是,有开发能力的厂家已开发出了体积小,重量轻的小保罗新产品。另一种款式是目前流行的直筒式望远镜。它最大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价格上也使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
5、外观:除了物镜镀膜外,包皮也使望远镜构成了不同的档次及款式,包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较早采用的人造革包皮,另一类是近几年出现的橡塑(胶)包皮,橡塑包皮不仅质感好,而且还有不同的颜色及图案。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
6、一具好的望远镜,不仅从外观上看,更重要的是内在质量,正规厂家生产的望远镜,都使用经过严格检验的光学玻璃,而且装配后经过严格测试,图像清晰,结构严密。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质量低劣的望远镜。均为一些小厂家采用一些不合格的光学玻璃。甚至是普通玻璃或者树脂镜片组装而成。产品未经过严格调试,属伪劣产品,以低价位吸引顾客,使顾客受到侵害。所以挑选时,不要只看价格,应着重注意产品的内在质量。
另外:关于望远镜的使用,请您在购买时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选择您满意的望远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