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1、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十二金钗之首,也是很具有争议的人物。

2、爱黛玉的人,觉得她坦率可爱,聪慧敏锐;讨厌黛玉的人,觉得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3、那么,黛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总结来看,她的优点有五处。

4、才华横溢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被称为“咏絮之才”。

5、咏絮之才的这个典故,和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

6、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也是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被誉为有着“林下之风”的女子。

7、“咏絮之才”,被后人用来形容诗文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而对于黛玉而言,诗词就是她的生命。

8、《葬花词》凄美决绝,《题帕三绝》缠绵悱恻,在书中,黛玉仿佛一个文化符号,是生活在俗世里的隐士。

9、比起礼教下的等级尊卑,黛玉仿佛东晋名士那般,不屑世俗规矩,反而尊重人身上最本质的东西。

10、在潇湘馆里,婆子们可以旁听主子们的闲谈,还能凑上来一起聊天;没什么体面的丫鬟婆子也能得到不菲的赏钱;紫鹃可以和黛玉推心置腹;侍妾出身的香菱,也能跟着黛玉学诗……黛玉的才华,美在灵动,美在自在,美在洒脱,美在才华横溢却从不轻贱旁人。

11、她不屑规矩,尊重内心,从不刻意奉承,也不搬弄是非。

12、黛玉的美,美在不自污、不污人,美在洁净而美好。

13、十二金钗中,唯有宝钗的才华可以和黛玉比肩,咏海棠二人平分秋色,咏菊花黛玉夺魁,咏螃蟹宝钗称绝。

14、这两个人都是很优秀的女子,难分谁好谁坏,能谈的,也只是主观的喜欢与否罢了。

15、《世说新语》中和东晋才女比肩的,是顾家妇。

16、她端庄贤惠,被称为“闺房之秀”,是世人用来和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女子。

17、喜欢端庄,抑或是喜欢“名士”,其实全看个人取舍。

18、《世说新语》中这样形容这两个人:“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19、”于我而言,抑或是于喜欢黛玉的人而言,喜欢黛玉的理由,不过是——“闺房之秀易得,林下之风难求。

20、”家教人品什么是家教?家教是融入血液里的习惯,是潜移默化之下流露出来的优雅。

21、林黛玉所在的家族,书香世家,簪缨之家,是真正的贵族。

22、贾府的子孙,鱼龙混杂,一代不如一代,而林黛玉的家族,却蒸蒸日上,家中藏书数不胜数。

23、真正重视教育的家庭,才养得出人中龙凤的后人。

24、若非林家人丁稀少,或许,单贾府的门第,还配不上林家。

25、因为贾府是没落贵族,林家是新起之秀。

26、黛玉入贾府那年,不过6岁。

27、贾雨村当她老师时,她才5岁,第二年母亲去世,贾雨村便带着她到了外祖母家。

28、从第三回,到第四回,黛玉似乎空长了五岁,直接从6岁便到了11岁。

29、因为“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还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

30、宝钗比宝玉年长2岁,此时的黛玉,就是已经11岁了。

31、但在第二十八回,宝玉和黛玉吵架,宝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

32、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

33、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

34、”古人讲究十岁不同席,虽然宝玉喜欢在姐妹堆里混,可湘云来和黛玉一起住,要梳洗时,宝玉还是要退出去。

35、可见“一床上睡觉”,也只能发生在幼年的时候。

36、第三回到第四回,中间消失的5年,其实是作者的写作技巧,故事真正开始的时候,几个孩子都是十几岁,之前的事情,便可以省略不写。

37、而6岁入贾府的黛玉,表现得一点都不像个孩子,而这,就是家教使然。

38、从失去母亲,到离开父亲,再进入人生地不熟的外祖母家,黛玉也不过6岁而已。

39、可这样一个6岁的小女孩,却时刻谨记外祖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在心里打定了主意“步步小心,时时在意。

40、不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41、很多人错以为这是黛玉的自卑,可实际上,黛玉这般伶俐的女子,自小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她的在意和小心,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女儿的好强和傲娇。

42、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她说自己才读了四书,然后问姐妹读了什么书,贾母回答道:“读的什么书,不过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就完了”。

43、黛玉了然,不动声色。

44、后面宝玉问她读什么书,她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45、两种回答,一件事儿,黛玉的改口,改得毫无烟火气。

46、去拜访舅舅贾政,王夫人请她坐,她知道不能坐贾政的位置,思来想去挨着王夫人坐了。

47、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新进的探花,也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

48、他在家中常教导黛玉养身之道:饭后不宜立刻喝茶,怕伤脾胃,须待米粒咽尽,放可吃茶。

49、可第一次在贾母处吃饭,饭才上完,贾府的小丫头们便端上了茶盅。

50、若是换了湘云这样的急性子,说不定就喝了一口。

51、可黛玉却只是眼角流转,便依样接盅,漱口,熟练自然。

52、书中说——“黛玉见这里许多规矩,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了。

53、”黛玉的随分从时,别无所求,只源于内心深处的傲娇和矜持,带着聪明人特有的骄傲,缓缓绽放。

54、6岁的黛玉,心思细密周全,已然不输一个成年人,可这样的黛玉,却并不想将自己的本事用在夺取利益上。

55、这,便是家教。

56、性格使然偏爱黛玉的人,更爱极了她的性格。

57、黛玉的才华,不逊色于大观园中的任何一个人。

58、可整篇读下来,却从不曾见黛玉因为自己的才华而看不起谁过。

59、香菱来找她学诗,她从不曾冷嘲热讽,也不曾因为她的身份低微而有丝毫的怠慢。

60、于黛玉而言,每一个喜爱文学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61、她甚至把自己多年来读的诗词送给香菱,还悉心教导,只希望她能够写得好诗。

62、才华横溢,身份尊贵,却懂得平等待人,这个性子,和宝玉是何其相似。

63、宝玉待人是平等的,无论你是丫头还是贵族,可偏偏这样的平等,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畸形的。

64、哪怕如薛宝钗,待下人的那种好,也只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65、黛玉和宝钗最大的不同,在于身上那点灵动的烟火气。

66、宝钗待人,礼数周到,看似热情和善,却总有一层淡淡的隔阂。

67、“任是无情也动人”,是用来形容宝钗的,而黛玉,却是个真正的“有情人”。

68、黛玉羡慕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也珍视这种温暖。

69、她会拉着王夫人、薛姨妈撒娇,会对着宝玉耍小性子,也会常常和探春迎春打闹,甚至连妙玉都高看她一眼。

70、在贾府中的黛玉,拥有最好的人缘。

71、李纨凤姐会和她玩笑,探春可以拿潇湘妃子的名号开涮,迎春会打趣她是个爱睡懒觉的丫头,湘云常常说黛玉坏话,可后来两人却成了好友……黛玉身上最可贵的,是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人性中真实的东西。

72、在黛玉的身边,人就是人,没有身份高低,只有人性如何,是好是坏,黛玉的判断都基于你这个人本身。

73、这样的性格,让人爱极了她。

74、懂得大局也有人说,黛玉美则美,实在太小家子气。

75、什么叫做小家子气?那就是生活在俗世之中,不懂得生活的规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里复杂的东西。

76、可黛玉真的小家子气吗?第六十二回,探春管家,黛玉说了这样一段话——黛玉道:“要这样才好。

77、咱们也太费了。

78、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79、”整个《红楼梦》中,能够看得出贾府衰败局势的,不超过十人,而黛玉,是其中一位。

80、她不是不懂俗务,只是作为外孙女儿,作为未出阁的闺女,管家的本领无法施展罢了。

81、第五十五回里,王熙凤也曾正面称赞过黛玉的才华——凤姐道:“我正愁没个膀臂。

82、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

83、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

84、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

85、四姑娘小呢。

86、兰小子和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炕让他钻去罢!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人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

87、”宝钗的管家本领众所周知,王熙凤却将她和林黛玉相提并论,可见两人才华并未差太远。

88、宝钗曾建议黛玉吃燕窝,黛玉说的话,一点儿也不像个不识大体的人。

89、“……请大夫,熬药,人参桂肉,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儿我又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90、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疼了宝玉和凤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黛玉是非常识大体的人,许多人误会了她,不过是挡不住人云亦云的诋毁。

91、黛玉真的很聪明。

92、她不是没有心机,不是不懂察言观色,更不是不够聪明伶俐,她只是不愿意让自己的世界充满算计,更不愿意让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变成自己唾弃的人。

93、黛玉的哭泣,是真的难过,可她的难过,并没有影响到任何人。

94、年幼离家,她思念家人到夜不能寐,却从不曾以此为由开口给自己寻求特权。

95、初入贾府,她因为惹宝玉摔玉而自责,她怪罪的从来都是自己,不曾推卸责任,怪到别人的身上。

96、世人常常容易苛求,渴求一个本身优秀的人更加完美,仿佛她身上有一点点缺点便十恶不赦,却又更容易宽容坏人,只要他做了一件好事便抹去曾经全部的恶。

97、爱黛玉的人,看得到她生命里最闪光的地方,也会包容她身上那微不足道的、甚至让人心疼的眼泪。

98、黛玉也懂得规劝。

99、宝玉跑去参禅,写了几句偈语,吓得宝钗赶紧撕了,黛玉却说:“不该撕,看我的,保管叫他收了这痴心邪话。

100、”她的伶牙俐齿,未必只有坏处,也未必只能带来压力。

101、几句妙语连珠,便彻底打消了宝玉的心思,甚至让宝玉自惭形愧。

102、其实,只要黛玉愿意,她也可以藏起锋芒,如宝钗那般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只是她不愿意。

103、她不愿循规蹈矩,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能为我规定何为正道,何为邪道?她从不规劝宝玉读书,并非认为科举读书不重要,只是懂得治家理政,规劝旁人,要潜移默化,而不是唠唠叨叨。

104、活得高级红楼梦里,论活得高级的人,我找不出任何一个超越黛玉的女子。

105、黛玉是那种,看似牙尖嘴利,看似柔柔弱弱,实则一片佛心,有底线有原则的姑娘。

106、这样的女孩,活得很高级。

107、在黛玉眼中,一草一木都有情。

108、读红楼梦最震撼的,是第27回里黛玉忽然说的那句:“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109、”“看那大燕子回来”,或许,也只有黛玉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110、这是一个人,对这同属于世界的别种生命的关怀。

111、黛玉是安静的,她不图名利富贵,只争朝夕。

112、刘姥姥进大观园,宝玉看湖面上的残荷厌烦,想让人都给拔了,偏偏黛玉说“留得残荷听雨声”,保住了满湖的荷叶。

113、黛玉是有情之人,看见落花回去埋葬,看见燕子南飞也常常去寻,这种对草木的怜惜,放在人身上,便成了慈悲心肠。

114、她还会弹琴,曲谱优雅而宁静。

115、王夫人吃斋念佛,却从未修得慈悲之心。

116、她试探黛玉,刁难晴雯,逼死金玔,抄检大观园,这样的心境,不能被称为慈悲。

117、妙玉出家修行,却一生被曾经优渥的生活束缚,连刘姥姥吃了的杯子也要砸碎,这也不是慈悲。

118、宝钗端庄优雅,大方稳重,却自带距离感,与谁都难以交心,甚至算得上疏离,这也不叫慈悲。

119、黛玉也有缺点,只是她的真心、她的慈悲,早已经融入了骨血,这一点,真的绝非别人能比。

120、在十二金钗里,黛玉的成长是最大的。

121、从年少谨慎,到最后宽容,她收获了大观园里几乎所有人的友谊。

122、她曾防备着宝钗,却也懂得认错。

123、她会和宝钗坦白:“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可知我竟自误了。

124、”越是长大,黛玉的心便越宽容。

125、从她懂得宝玉和自己是一样的心以后,她再也不是那个伤春悲秋的小姑娘。

126、她会和薛姨妈说:“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

127、”她也会和丫头婆子们说:“难为你们。

128、误了你们的发财,冒雨送来。

129、”她以前的伤感,以前的别扭,以前的没事发脾气,其实本质上就是恋爱中的小姑娘,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130、可即便如此,她一样克制,从不曾迁怒任何人。

131、其实黛玉要的,也不是明媒正娶的世俗名分,她苦于没有父母在世,无法为自己的姻缘作主。

132、可当她明白,宝玉的心和她一样的时候,她似乎也能放下一切。

133、只要你不负我,我便生死相依。

134、这样纯粹的感情,很高级,也很稀少。

135、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黛玉死在贾府败落以前,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136、她本就是还泪而来,当眼泪流尽,她也该回自己的地方了。

137、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的重点是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很多学生不喜欢读《红楼梦》,更不喜欢林黛玉,认为她尖酸刻薄,整天哭哭啼啼。

138、其实黛玉是一个才貌双全,才华横溢,博古通今的女子,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个样子。

139、作者说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具有七窍玲珑心,她是心眼多,而不是小心眼,她幼年进入荣国府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母亲生前告诉她不要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她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的清流世家,她的父亲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三名探花,从小教她饱读诗书,但她听贾母说贾府的姊妹们只不过读过几本书不是睁眼瞎罢了,马上察言观色,说自己也不过认识几个字而已,恰当的“藏拙”,使自己免于很多尴尬。

140、史湘云在不恰当的场合讽刺她,她没有与她计较,因为她知道史湘云背后的苦楚,和她一样都是苦命人“休与傻子论短长”,黛玉如此聪慧又怎么会与胸无城府的史湘云计较得失。

141、当史湘云被宝钗抛弃,黛玉不计前嫌,一如既往的相处,从未记在心间。

142、她的眼泪多,是因为她重情重义,因为她的这份真性情,红楼梦中很多人和她成了好朋友,她的潇湘馆总是宾客不断,目中无人的王熙凤在抄检大观园时,对她充满着心疼,不肯半夜打扰她,对薛宝钗却绕行而过,致使第二天薛宝钗就有口难辩的搬离了大观园。

143、香菱学作诗,无人愿意教她,黛玉没有阶级观念耐心指导,终于助她写成诗作。

144、因为黛玉的真诚,探春也喜欢与她在一起雅致有趣的玩笑。

145、黛玉虽然看似柔弱,但是从骨子里透着一份豪气,海棠诗社起,当大家都仔细认真思索诗句的时候,只有黛玉不以为然,气定神闲,在一旁钓鱼,当大家写完诗后,她接过笔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写完把笔一丢,这份自信真是潇洒。

146、她写的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147、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148、”“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49、”每次读来都能感到气概非常,豪爽大气。

150、“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沟渠”表达了她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份畅抒胸怀又有几人能够做到?相比贾府的其它众人,她遇事更加淡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15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黛玉她懂得尊重别人,待人真诚与人交心,有才华有见识,不计前嫌,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深交,表面看偶尔小气,偶尔刻薄,但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从无害人之心,她教会我们如何不被人算计,如何活得从容,在这烟火缭绕的世间又有几人具有黛玉的才情。

152、林黛玉是一个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的人,林黛玉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153、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154、林黛玉是一个绝美至极的女子,作者太过偏爱她,以致不愿用干瘪的语言去直接形容她。

155、不多的笔墨,却将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显于人前。

156、开篇写降珠仙草“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以仙草之身变作人形。

157、“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158、黛玉“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便就此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映像。

159、黛玉初进贾府,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虽未直写黛玉之美,却通过凤姐之口,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林黛玉性格特点。

160、而在宝玉眼中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61、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162、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163、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164、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65、”就像宝玉所说的,这是一个“神仙似的妹妹”。

166、林黛玉是个性格矛盾的人,她自尊又自卑,希望得到贾宝玉的爱恋,又在得到回应后,摆出贵族小姐的架势。

167、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

168、但黛玉却特意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便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169、”再说有一回听戏,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

170、虽然当时没有发作,可回去后却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笑?”“这一节还怒得。

171、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

172、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

173、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过度自尊的背后,往往掩饰的是自己的自卑。

174、这个时候的自尊,其实是保护自己的一层盔甲,她不愿别人看见自己内里的自卑。

17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林家和贾家之间的门第之差,她不愿让人小看了去。

176、也许还带了那么点寄人篱下的敏感。

177、林黛玉最后死的极为悲凉,那边喜气洋洋,她这边却冷冷清清,最后凄苦离世《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聪慧之人,容易遭天妒,慧极必伤。

178、科学的说这并不是什么老天的嫉妒,而是林黛玉太过聪慧,也太过敏感。

179、聪慧之人,想的必然就多。

180、对外界的主观感受,加上自己的臆想,往往让她心力憔悴。

181、越是聪慧,便越是痛苦,多愁伤身,善感添病。

182、这也许是林黛玉悲剧结局的源泉,她活的太过仔细,以至于在尘世中无法安然度过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

183、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184、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185、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186、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

187、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188、人物简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189、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190、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191、5岁上学,7岁母亲早亡。

192、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193、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94、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195、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196、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197、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198、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199、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200、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

201、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泪血,寓示着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这是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写照。

202、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

203、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对其有恩,因此要下凡去以泪水报答,所以最后“泪尽夭折“了,在警幻仙子前与”神瑛“”证前缘“,便还了原形。

204、林黛玉是个才华横溢、品性高洁、固执、多愁善感、有时善解人意但又经常拈酸使小性心存猜忌的女子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205、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206、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207、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208、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209、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210、林黛玉出身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母亲贾敏去世,投奔外祖母贾家。

211、十多岁时父亲林如海也去世了。

212、林黛玉冰雪聪明,文采飞扬。

213、因投奔外祖母家处处小心谨慎,谨言慎行。

214、从一个外来客人的眼光审识贾府的人与事。

215、黛玉作诗成就很高可拨贾家众多女孩的头名。

216、黛玉天分很高性格孤傲,常耍孩子脾气使小性。

217、说话傍敲侧击,夹枪带棒有时伤人。

218、黛玉同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真心相爱,无奈真心不敢表白无任何贾府上层权威人士出来做主,又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薛宝钗横刀夺爱,黛玉藏恨心底苦情无人能诉,身心受到摧残,到最后含恨香消玉陨。

219、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220、林黛玉才华出众相貌超群,对宝玉有真性情有共同的爱好理想和追求,是红楼梦人物系列最获好评最出彩的人物形象。

221、还没有任何文学人物形象像林黛玉这样深入人心打动读者的心灵。

222、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是这样描写林黛玉的。

223、林黛玉出身官僚家庭,自幼母亲贾敏因病去世,十几岁父亲也去世了。

224、后林黛玉投奔外祖母贾府。

225、可怜啦,虽出身高贵,但父母走的太早了,只能寄人篱下了。

226、在贾府中,林黛玉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文釆写诗出众。

227、不过她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而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

228、她说话有点尖酸刻薄,处处防着别人,说话有夹枪带棒。

229、不过林黛玉有个致命弱点,身体健康太差了,年纪小小的就得了大病。

230、整日的咳嗽,吃药,那时医术太差了。

231、可惜了,她那么小就夭折了,并没有成家。

232、这就是小说中的林黛玉。

233、我认为林黛玉是个才华横溢,品性高洁,固执而又多愁善感。

234、林黛玉富有魅力的清瘦之美,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

235、林黛玉性格矛盾,自尊又自卑。

236、林黛玉太过聪慧也太过敏感,聪慧之人,想的必然就多,对外界的主观感受,加上自己的臆想,往往让她心力交瘁,越是聪慧,便越是痛苦,多愁伤身,善感添病,这就是林黛玉悲剧结局的源泉,她活的太过于小心,以至于早早离开复杂的尘世。

237、可怜又可叹的林黛玉。

238、林黛玉,只因父母去世的早,住在外祖母身边,外祖母还是非常非常的疼她,但是后来渐渐长大了,喜欢上了自己的表哥,宝玉,又不敢去努力,争取,就这样整天闷闷不乐,没有朝气,是自己的身体渐渐地垮下来,年纪轻轻,没有一个豪爽的性格,多愁善感,再聪明也无济于事,在那个时代,自己在冰雪聪明,也无法挽救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觉得对这个人物有点可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理解她是个洁身自好很纯洁的人,和薛宝钗的性格相反,薛宝钗适合当妻子,在人情世故当面也很圆滑,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会让人觉得很麻烦,像是圣洁的存在,不能玷污的感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