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野战军有多少部队(野战军部队结构构成详解)

中国野战军有多少部队(野战军部队结构构成详解)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国野战军有多少部队(野战军部队结构构成详解)这个问题,电视里,有东北、华北野战军等!部队为什么要称作“野战军”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一个集团军里面有多少个少将
  2. 有谁能够简要科普一下韩国军队的情况
  3.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4. 电视里,有东北、华北野战军等!部队为什么要称作“野战军”呢
  5. 不同国家的军人在一起,军衔还论高低吗

一个集团军里面有多少个少将

少将军衔可以对应副军职或者正军职两个岗位。和平时期的一个集团军,大致有1个集团军军长(正军职)、1个政治委员(正军职)、3个副军长(副军职)、1个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副军职)、1个参谋长(副军职)、1个政治部主任(副军职)等共8个副军职以上军官,即和平时期1个集团军有8位少将军官。另外,还有部分技术2级以上技术军官,也可以佩戴少将军衔,但他们并不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少将军官。

一、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军衔制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和晋升军衔的标准。我们国家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1965年军衔制暂停,直到1988年又一次恢复,并持续到如今。

二、少将军衔是将官中最低的一种,他由一片金色枝叶和一颗金色星徽组成,枝叶与月亮相似,星徽与星星相似。因此,人们也称晋升少将以上军衔,就是披星戴月了。当然也不是到了副军级别就可以立即佩戴少将军衔,一般要在晋升副军级别1年后才能晋升少将军衔。部队晋升少将以上军衔每年组织2次,1次在7月底,1次在12月份。

三、晋升少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按照军改前的规定,团以下三年一调、团以上四年一调为军官晋升的最快速度。本科学历军官提拔到副军级需要的时间为:①军校本科毕业授予中尉,定级为副连级;②晋升为正连级,所需时间3年;③晋升为副营级,所需时间3年;④晋升为正营级,所需时间3年;⑤晋升为副团级,所需时间3年;⑥晋升为正团级,所需时间3年;⑦晋升为副师级,所需时间4年;⑧晋升为正师级,所需时间4年;⑨晋升为副军级,所需时间4年。也就是说,一个本科军校毕业生,以最快的速度晋升到副军级,需要的时间为27年,1年后再晋升少将,即至少需要28年晋升才能够晋升为少将军衔。

四、普通士兵不可能当上将军。要晋升少将,首先要成为军官。要成为军官,有两条途径,要么从高中考入军校,要么从士兵直接提干然后到军校学习。我在市直单位负责转业安置工作。经常听转业干部说,目前士兵直接提干的情况越来越少了,300名士兵中,能够提干的不足1个,1/300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现在的军官大多都是从军校毕业的,或者是地方大学毕业的国防生,很少是士兵提干的。士兵要想提拔为将军,可能性为0。

综上,一个集团军大致有8名少将,即一个1个集团军军长、1个政治委员、3个副军长、1个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1个参谋长、1个政治部主任。需要指出的是后勤部部长、装备部部长都属于集团军党委常委,但这2名常委不可能是少将,因为他们职级仅仅是正师职,最高只能佩戴大校军衔。另外,还有部分技术2级以上技术军官,也可以佩戴少将军衔,但他们并不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少将军官。

有谁能够简要科普一下韩国军队的情况

【军队构成】

韩国军队官方称为大韩民国国军(韩语:??????,RepublicofKoreaArmedForces,缩写为ROKArmedForces),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预备军。

【军事领导体制】

军队的指挥系统分为平时与战时两种体制。平时的指挥架构是由大韩民国总统担任最高统帅,通过国防部对军队实施领导和指挥,国防部长官的军令权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实施。联合参议长(联合参谋本部议长)辖陆海空三军指挥官向总统负责。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为最高国防决策机构,由总统任主席,其成员包括国务总理、国防部长官、国家情报院院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国防部是总统统率武装力量的最高行政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国防政策和军队建设计划。在战时与驻韩美军并肩作战,美军与韩军均由"韩美联合军司令部"负责指挥。

【重要人物】

总统文在寅

国防部长官郑景斗。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李淳镇

【军事指挥体制】

全军作战最高指挥机构是国防部下辖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参谋长联席会议统帅三军本部:陆军本部、海军本部和空军本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国防部长官的直接领导下行使对陆海空三军部队的作战指挥权。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战时或遇有紧急情况时有权直接下达作战指令。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参加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向总统汇报情况和提出决策性意见,而且还能决定三军种参谋总长推荐的军级以上指挥官人选。

【兵役制度】

征募混合制,即义务兵役制为主体,并招募志愿兵。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期为21个月,空军为24个月,海军为23个月。根据最新的裁军法案,到2021年,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服役期将缩短至18个月,海军为20个月,空军为22个月。

【军队节日】

建军节10月1日。

【武装力量】

总兵力:有总兵力61.8万,世界排名第六。其中陆军49.5万,海军6.7万(含海军陆战队2.5万),空军5.6万。另有预备役人员275万人,动员储备军130万人。韩国计划裁军,到2022年整体兵力将缩减为50万人,缩减的是陆军,将缩减11.8万人,海空军保持不变。预备役不变,动员储备军将缩减至95万。

此外韩军还设有准军事部队:民防部队和海洋警察。民防部队350万人,海洋警察约4500人。

另,韩国在国防部情报本部设网络司令部。

【军事预算】

1953年5月16日签定停战协定后,朝鲜战争结束,南北隔38度线分治,三八线以南的韩国随即在美国协助下重建,在1980年代后经济获得高度的发展。面对朝鲜军事威胁,韩国也投注庞大资源发展军备。

【主要任务】

韩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国土防卫和特别是防御朝鲜军事威胁,但人道救援和灾害救济亦是其任务之一。近年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曾在1993年派遣一批工兵部队参加索马里的联合国维和任务,此外,非洲、东帝汶、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亦曾派驻兵力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韩国陆军编制与装备】

韩国陆军,为韩国国军的陆上部队,也是三军中规模最大的军种。韩国陆军本部设在忠清南道鸡龙台。由于朝鲜陆军在非军事区沿线采取攻势部署,因此三分之二以上的韩国陆军部署于前缘阵地,并维持相当高的战备程度。

在部队构成方面,整个陆军共拥有11个军、39个师和19个旅,分成3个军团,3个军团分别为第1军团、第2军团和第3军团。第1军团负责防卫朝韩非军事区东部的江原道,司令部位于原州基地,下属作战部队分散部署在以山地地形为主的江原道;第2军团,作为战略预备队,担负南方庆尚南北道、忠清南北道和全罗南北道等6个道的防务,司令部设在大邱广域市;第3军团,担负朝韩非军事区西部京畿道以及首尔外围的防御任务,司令部设在京畿道的龙仁基地。第3军团负责防卫首都首尔和非军事区西侧,第1军团则负责东侧,第2军团则是战略预备队。

整个陆军装备有5,100辆坦克/装甲车、5,800门火炮、7,032枚各式导弹与13,000件步兵支援武器。

主战坦克方面,拥有国产K1A1主战坦克和K2主战坦克,加上原先从美国进口的老旧的M48A3坦克共计2,611辆。K2主战坦克为韩国陆军头号王牌装备,这型坦克配有1,500匹马力水冷式柴油引擎、120毫米L55滑膛炮和先进反应装甲,其火控系统类似美国陆军的M1A2主战坦克和法国陆军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装甲车辆和炮兵武器方面,韩国K-9自行榴弹炮已生产850辆并外销土耳其和芬兰。K-200步兵战车和K-21步兵战车大量进入部队服役,总数已达2000辆,并被派赴海外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K-200步兵战车计划换装90毫米火炮、40毫米榴弹枪、M230-1型30毫米链炮或Mk30型30毫米链炮以增强火力。

防空火器方面,虽然陆基防空炮兵系由韩国陆军指挥,但防空导弹系统则由韩国空军负责管制。防炮系统除35毫米GDF-003防空快炮外,尚有40毫米和20毫米防空机炮,还采购一批K-30(飞虎)双联装35毫米自走防空炮车加强低空防御能力。导弹系统除了美国部署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外,还配备MIM-23B鹰式导弹(Hawk)和三种肩射防空导弹,分别是美国的毒刺肩射防空导弹(Stinger)、法国的西北风防空导弹和英国的标枪防空导弹。最新的可机动K-SAM天马防空导弹和胜利女神改装的玄武-3型巡航导弹也开始服役。

此外,韩国还向俄罗斯采购T-80主战坦克、BMP3步兵战车、AT-7反坦克导弹和SA-16型地空导弹,这批武器装备多供实验用途,据说K2主战坦克的爆炸反应装甲技术即来自于此。

韩国陆军还服役超过600架直升机,大部分是从美国和欧洲进口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

2010年,全新的K11步枪开始服役,韩军这款武器类似于美国的OICW。

【韩国海军编制与装备】

韩国海军,是韩国国军的海上武装部队,主要任务是主要任务是海岸防卫,次要任务是为韩国海军陆战队发动的两栖作战提供支援,也经常派遣船舰参与联合国海外维和行动。韩国海军本部设在忠清南道鸡龙市。海军本部是韩国海军最高指挥单位,其下设海军作战司令部(辖舰队司令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第6航空战团司令部),以及两个岸上司令部(教育司令部、军需司令部)。韩国海军实行行政管理和作战指挥两种编组:平时按舰种、兵种实施行政管理和训练;战时按任务实行作战编组。在和平时期同时为韩美联合军司令部下的"海军构成军司令部",战争时期则是"韩美联合海军构成军副司令部"。

舰队司令部设在镇海基地,在和平时期同时为韩美联合军司令部下的“海军构成军司令部”,战争时期则是“韩美联合海军构成军副司令部”。舰队司令部辖3个舰队:第1舰队,驻江原道东海市,负担东部海域-东海(即日本海)作战警备区的巡逻警戒和防御作战任务,在镇海、济州、新村设有前进基地;第2舰队,驻京畿道平泽市,负责西部海域-西海(即黄海)作战警备区的巡逻警戒和防御作战任务;第3舰队,驻全罗南道木浦市,负责南部海域-朝鲜海峡(即对马海峡)作战警备区的巡逻警戒和防御作战任务。舰队除防止朝鲜渗透的任务外,还要对前方海域作战集结与机动提供支援,以及进行近海防御。

韩国海军共有170艘舰艇服役中,总吨位约为14.1万吨,包括10艘潜艇、75艘巡逻舰艇和20艘辅助舰艇。

第6航空战团驻庆尚北道浦项市,直属海军作战司令部,是韩国的海军航空部队。主要任务是反潜、对舰、海上反渗透作战。下辖2个飞行战队,整备战队、基地战队、训练战队各1个,拥有浦项(K-3)、镇海(K-10)及木浦(K-15)三处海军航空基地。装备有P-3C反潜机8架,超级大山猫反潜直升机30架,ALT-3云雀反潜直升机6架,500MD型反潜直升机25架。

第7机动战团

驻釜山,成立于2010年2月1日,是一支具备外海作战能力,并可承担海外派遣或海上航路防卫等任务的机动舰队,基本编制包括韩国唯一一艘7600吨级神盾驱逐舰世宗大王号、6艘KDX-2多用途驱逐舰,未来可依实际状况编入独岛号两栖攻击舰、仁川级护卫舰、孙元一级AIP潜艇、P-3C反潜机及直升机等,战力可匹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新八八舰队。

第71机动战队(釜山)装备有世宗大王级驱逐舰、李舜臣级驱逐舰等。

第72机动战队(庆尚南道镇海基地)。

第9潜艇战团

驻庆尚南道镇海基地。1999年升格之前为第5混成战团下的第57潜艇战队。下辖潜水艇战队。拥有常规潜艇21艘,另有8艘在建。

主要装备

驱逐舰

KDX-1型广开土大王级3艘

KDX-2型忠武公李舜臣级6艘

KDX-3型世宗大王级3艘

护卫舰

大邱级1艘,计划8艘

仁川级6艘

蔚山级8艘(1艘退役)

浦项级13艘(11艘退役)

常规潜艇

张保皋-Ⅲ级1艘,计划9艘

张保皋-Ⅱ级(德国214型)9艘

张保皋-Ⅰ级(德国209型)9艘

多尔戈雷级2艘

两栖突击舰

独岛级2艘

坦克登陆舰

孤隼峰级4艘

气垫登陆艇

海鳝621级3艘

Solgae631级2艘

扫雷舰

元山级1艘

襄阳级3艘

江景级6艘

辅助舰

清海镇级潜艇支援舰:1艘

平泽级救难舰2艘

天池级补给舰:3艘

新天地级测量舰1艘

多岛海级潜艇供应船1艘

尹永夏级巡逻舰18艘、计划28艘

虎头海雕–B级巡逻艇4艘,计划34艘

虎头海雕级巡逻艇60艘

飞机

P-3C反潜机8架

超级大山猫反潜直升机30架

ALT-3云雀反潜直升机6架

500MD型反潜直升机25架

韩国海军陆战队

韩军精锐,目前编有2个师、1个旅。

教育司令部

驻庆尚南道昌原市,负责韩国海军入伍新兵及韩国海洋警察厅的新进人员基础训练,于大田设有海军大学。

军需司令部

负责海上单位的军需、后勤事务,并管理镇海基地内的船只整备厂。

【韩国空军编制与装备】

韩国空军,编有作战、训练、后勤3个司令部。编有5个作战联队、8个战斗机/地面攻击机中队、4个战斗机中队、1个近距离空中支援/引导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搜索和救援直升机中队、教练分队、2个运输机联队、5个运输机中队。主要空军基地有江陵、水原、金海、大丘、乌山、光州和清州。

战斗机

62架F-15K战斗机

180架F-16C/D猎鹰(Falcon)战斗机(72架正由韩国自行组装)

60架FA-50战机

195架F-5E虎II(TigerII)战斗机(约有30架备用,5架于1997年赠与菲律宾)

130架F-4D/E鬼怪(Phantom)II战斗机

23架A-37B蜻蜓(Dragonfly)近距离空中支援/快速攻击机

电子战机

Hawker800XP(已在订购)(英国)(用于电子情报/信号情报/预警任务w/合成孔径雷达)

18架RF-4C鬼怪(Phantom)侦察机

20架O-1A/-E鹰犬(BirdDog)快速攻击机

若干架5RF-5A自由战士(FreedomFighter)

OV-1D莫霍克(Mohawk)观察机,用于战场观察

运输机

10架C-130H大力神(Hercules)

4架C-130H-30大力神(Hercules)

3架指挥官(Commander)520/-560F联络机

1架波音(Boeing)737-300重要人物专机(VIP)

28架CN-235M(印度尼西亚/西班牙)(8架从印度尼西亚购得)

5架DHC-2海狸(Beaver)联络机(加拿大)

2架HS748Srs280重要人物专机(英国BAe748安多弗(Andover))

1架C-118飞行车厢(Boxcar)

教练机

100架KDX-1(2000年交付)(韩国)

20架T-50"金鹰"教练机(2012年交付)(韩国)

0KDX-2(计划于2005-2010年间交付)

18架隼(Hawk)Mk60教练机(英国)(有报道称该机可能用于反叛乱作战机/战斗机(COIN/FAC))

15架T-41B麦斯卡莱罗人(Mescalero)教练机

30架T-38爪(Talon)教练机(租用美国的储备)

50架T-37CTweet

25架T-33A奔星(ShootingStar)教练机

35架F-5B虎II(TigerII)战斗机

直升机

15架UH-60搜索救援机

3架VH-60重要人物专机

4架贝尔(Bell)212搜索救援运输机(UH-1N休伊(Huey))

3架贝尔(Bell)412重要人物专机(UH-1N休伊(Huey))

16架UH-1H易洛魁(Iroquois)搜索救援机

6架CH-47D支奴干人(Chinook)运输机

3架AS332L超级美州豹(SuperPuma)运输机(法国)

无人机

10鹰(Hawk)800(以色列)(全部系统)

100搜索者(Searcher)(无人战斗机)(以色列)

柏伽索斯(Pegasus)(韩国)

防空导弹

30西北风(Mistral)(发射器)便携防空系统(MANPADS)(法国)(仅用于空军基地的防御)(1294枚导弹)

韩国空军是一支拥有600架以上先进战机的现代化空军,其主要任务是防卫领空,次要任务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包括提供密接空中支援和空中运输。1980年代末期由于冷战趋缓,美国开始缩减部署在各前沿战区的兵力以减轻经济负担,为因应新的战略局势,大韩民国一改过去偏重陆军的传统做法,着力于海、空军建设,韩国空军也一改着重防空拦截的任务重点,开始注重对地攻击与战术侦察能力的强化。韩国政府2014年3月24日宣布,已批准购买40架F-35A常规起降型(CTOL)战斗机,计划于2018年接收首架。韩国成为继以色列和日本后的第三个F-35对外军售客户。该项目还有其他八个国际合作伙伴国。如交付,将使韩国空军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将创设侦察机联队,确保情报、监视、侦察资产,以强化远程空军作战能力和太空作战力量。

【军事关系】

韩军驻外兵力,吉尔吉斯斯坦90人、塞浦路斯1人、东帝汶225人,印巴8人,乔治亚7人。

【驻韩外国兵力】

美国驻军2.85人,主要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及特种作战部队,其中:海军为第七舰队的一个支队,空军为第七航空队下辖两个战斗机联队,陆军为第八军司令部和第二步兵师。武器装备主要包括战斗机90架、攻击直升机40架、坦克50辆、装甲车130辆、“爱国者”导弹3040个发射单元。无论人员还是装备,驻韩美军都是西太平洋和东北亚地区非常重要的军事存在。

【军衔】

现行军衔设5等20级,具体如下:

将官:五星上将(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士官:元士、上士、中士、下士

士兵:兵长、上等兵、一等兵(海军一等水兵)、二等兵(海军二等水兵)

【海外行动】

1964年,出兵参与越南战争。

1991年,出兵参与波斯湾战争。

2007年时,大约有2,500名士官兵在世界上8个地区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战时指挥权”问题】

韩国军队指挥权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历史原因造成的。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参战各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同时,美国和韩国结成军事同盟,时任韩国总统李承晚将韩国军队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司令部”。自此,美国和韩国军事同盟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即由美军掌握。

冷战结束后,韩国国民反对美国驻军的声浪日渐高涨,韩国经与美国协商,于1994年达成协议,从美军手中收回平时作战指挥权。但当时的朝鲜半岛南北对峙严重,韩国无力也不愿完全承担战争风险和责任,美国和韩国双方商定,在战争危机出现时和战时,仍由美国和韩国联盟司令部行使作战指挥权,而联盟司令部司令由美军担任。

2005年,美国小布什政府首次提出韩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美国和韩国于是商定,从2012年4月17日起,韩国担负起本国的防卫责任,即在无论是停战、战争危机以及战争发生的情况下,韩国对本国军队行使完全的指挥权。但是韩国对自身国防能力的信心不足,多名继任韩国总统及政府在军队“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的态度转向消极。致使“战时指挥权”移交时间一再推迟。2017年5月,文在寅宣誓就任韩国总统,多次希望提前完成美军向韩国政府军队“战时指挥权”的移交。2018年10月31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和韩国国防部长郑景斗在美国签署两国军事“同盟指导原则”文件,确认韩国未来将接替美国,领导两国军事联合指挥部。韩国将派出一名四星将军领导美军移交作战指挥权后的美军、韩国军队联合指挥部,美军指派一名同等级别的将官担任副手。两国将在明年对韩国的作战能力和领导联盟指挥部的能力进行验证,以确定美国向韩国移交“战时指挥权”的具体时间。

二战时期,德国的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常说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又是怎样的存在

谢邀。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协议》,德国的军队总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并强迫废除了义务兵役制,不得有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更不能制造生化武器。但是希特勒上台不久,就公开宣布重整军备,并快速扩军。1938年,德军已有150万士兵可投入战争。二战最高峰时,包括轴心国编入德军的士兵,德国可以投入战场的军力达到1300万人,但不包括民兵。

德国国防军于1935年正式建制,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8月最后解散。所以,纳粹德国的正规军事力量,严格说来只存在了11年。二战期间德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构是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直接听命于希特勒,如同他的参谋部,负责根据希特勒的要求,制订作战计划,将希特勒的命令下达到各个部队。作战部队的最高单位是集团军群,集团军群下面,才是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群的规模不一样,所辖多少个集团军,数量也大不一样。每个集团军下面,有相应数量但不完全相等的步兵师、坦克师、摩托化师、航空师,等等。

德国的军队编制、番号随时在调整,希特勒似乎也特别乐意干这事儿。难得有一支部队,从开始到结尾都使用相同的称谓。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总是在分分合合、不停命名,有时以字母作为番号,如A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有时又以地理方位或作战需要命名,如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非洲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莱茵集团军群等等。以在东线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作战为例,德方投入的兵力主要有:主攻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主攻基辅的南方集团军群。

电视里,有东北、华北野战军等!部队为什么要称作“野战军”呢

辽沈战役打响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有103万之众,那为什么林彪能够投入作战的只有不到70万人呢?因为“东北人民解放军”是个统称,所属部队包括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地方部队两大部分,而其中的30万地方部队在素质、装备、训练等方面仍然相形见拙,并不适合于投入大兵团战略决战。比如各二、三级军区和各县所属的独立团、独立营、县大队等等,基本承担着保卫地方政权、剿灭土匪、看押俘虏、兵员补充和交通线维护和的任务。

即便是已经编组成为“独立师”的部队,虽然战役期间划入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序列,也只是配合各野战纵队遂行次要任务,可见地方部队和“野战军”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实际上,在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各大战略区都采取了此类的两线部队编组方式,实现了野战军、地方部队、民兵武装“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格局,它既是我军作战的一大特色,也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没有地方武装和民兵力量,广大的后方根据地安全如何保障?

一定要理解,“野战军”有两层意思,其一它是个中性名词,泛指一切军队的正规野战部队,世界各国都有野战陆军、野战炮兵的名词,足以说明问题。即便是蒋军也存在着野战军,比如1947年7月以后蒋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在中原战场上把战斗力较弱的杂牌军、地方武装都用来守备城市,这些部队的中心任务就是“守点”,没有特殊命令只能老老实实地驻防在某一地区或城市,同时组建了胡琏整编第18军、邱清泉整编第5军、孙元良整编第41军等六个机动兵团,担负救火和与我两大野战军进行大兵团野战的任务。

因此,这六个整编军(或兵团)就是蒋军在中原战场的“野战军”,其显著标志是:没有固定守备任务、没有固定作战区域、根据战场形势随时调往任意地区与我军交战,并且这六支部队在武器装备、作战经验、后勤补给等方面也大多优于各绥靖区、各警备司令部的守备部队。所以才说它首先是一个表示部队性质的中性词,这些正规野战部队也是蒋军的骨干力量,只有逐步消灭了它们方能求得战争形势的转变。

再比如淮海战役期间,蒋军在徐蚌战场上共投入了五个大型机动兵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百韬、黄维)和三个绥靖区的兵力。其中绥靖区的任务就是守备要点,比如起义的第三绥靖区就是负责贾汪、台儿庄地区的防务,同时在一些敌占城市还有保安团等非正规军,这都属于“非野战部队”。而真正的“野战军”就是那五个机动兵团,也是华野和中野的首要歼击目标,至于守备部队和地方武装,那是抬抬脚就可以扫光的。

(这是全称,野战军司令员是兼职)

同时应该注意到,守备部队在必要情况下也是可以升格为野战部队的,比如后期编组的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就是以原来两个绥靖区部队升格而成的。整个淮海战役中,我两大野战军吃掉了敌人前五个兵团,但是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逃掉了,后来成为蒋军的江防主力,再后来它们从中原一直逃到了福建,其部队和任务的属性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野战军的关键是“野战”两字,表示担负着不受地域限制遂行机动作战的任务,甚至可以跨战区调动和作战,比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延安就命令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来的第四、第九纵队(附起义之38军)组成陈赓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敌占区,已经超越了原晋冀鲁豫军区的所辖范围;与此同时,陈粟指挥的华野西兵团也从山东杀入了豫皖苏地区,已经跟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区域发生交集,甚至一度指挥了中野11纵。

而地方上的独立旅、独立团和县大队,是无力执行此种大规模机动作战任务的,独立旅也至多是在大规模战役中配合野战军作战。一般来说,我军各大战略区的军事主官,都同时兼任军区司令员和野战军司令员,比如林彪就是东北军区司令员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刘帅是中原军区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等等,这是因为在战略大决战期间,野战军首长的任务更重要也更关键。

其二才是人民解放军在特定时期的部队编制和番号,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八路军、新四军装备低劣弹药匮乏,是无法与侵华日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通常以团级为单位分散作战,集中一个旅的战役战斗都比较罕见,这是由客观情况所决定的。日本投降以后,面对蒋军的重兵压境,各大军区开始组建“野战军”,下辖数量不等的“野战纵队”(可以视为军级),各野战纵队再下辖两个以上的师(或旅),以应对新的战争形势。

1945年10月华中军区率先组建了华中野战军,以粟裕为司令员,下辖三个野战纵队,其后晋绥军区(八路军120师兼)组建了晋绥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129师兼)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山东军区(115师兼)组建了山东野战军、晋察冀军区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等等。当时的政治形势,使我军在师以上并不方便设置更高级别的部队番号,遂以野战纵队、野战军来作为特殊时期的部队编制和番号。

东北我军的称谓和番号就很说明问题,在11万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之初,考虑到东北复杂的政治局面,林彪最早的职务是“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再后来更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注意此时已经有了野战纵队的编制。直到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才正式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大部分,以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关,改制为东北军区兼野战军司令部,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后来才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政委,但不是东北军区政委)。

辽沈战役结束后,大举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的仅仅是东北野战军所属部队,东野不仅参与解放了华北大地,还一路南下解放了中南地区,红旗一直插上了海南岛,这也就诠释了野战军不受作战地域限制的性质。而东北军区所属的30余万部队,则始终留驻在东北境内保卫新生政权,东野改称四野并以主力南下后,为了工作方便,林彪也不再兼任东北军区司令员。

所以我军在解放战争初中期的“野战军”称谓,既是部队性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临时性的部队编制和番号,级别等同于蒋军的“剿总”或者“绥署”。经过两年多的作战,军委根据全国战场形势的变化,逐渐把前述各野战军整合为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四大战略重兵集团,也就是后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野战军的前身,同时规定,野战军作战的重大事宜由军委直接统一指挥。

四大野战军兵力规模扩大以后,又在野战军之下增设了兵团建制,并且在1948年底的统一番号工作中,把所有野战纵队改称为“军”,于是形成了军委、野战军、兵团、军、师、团这样的作战序列。换句话说,我军新增了兵团(集团军)、军两级编制和番号,但是保留了野战军这一级编制,那么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就是各大野战军的番号,而就编制级别来说,我军的野战军近似于二战期间苏联的方面军,以及德国、美国、英国的“集团军群”。

问题中有一个错误,尽管在解放战争早期出现过晋察冀野战军的番号,但是后来因故取消了,而是组建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兵团,并没有授予“华北野战军”的番号,前述三个兵团由设在西柏坡的军委直接指挥,再后来其中的两个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指挥,也就更没有设立“华北野战军”的必要了。准确点说,华北军区确实存在有野战军性质的部队,但是并没有授予“野战军”的整体番号。

之所以说我军的“野战军”是一种临时性的编制和番号,是因为它有些混淆了部队性质和部队编制,也是现在军事爱好者容易糊涂的原因所在,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称谓。到了建国以后的50年代,四大野战军的番号均被撤销,代之以六大军区的的固定编制,分别是东北军区、华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和西南军区。

在此期间兵团建制也逐步取消,或者改制为二级军区,不过要注意,各野战军所属的军级野战部队之编制和番号并没有撤销(裁撤不算),它们从此分别隶属于各大军区。

不同国家的军人在一起,军衔还论高低吗

1943年12月8日,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中将,接到了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一份措辞含糊的急电,通知将会有一名英国将领来接替他的职务,要求他立即从阿尔及尔飞往突尼斯,迎接罗斯福总统。但是电文中却没有明确他新的职务,艾森豪威尔接电有些懵圈,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被调回国内?还是另有重用?总之忐忑不安地去了。

艾克的军旅生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点都不算顺利,1915年西点军校毕业后,授少尉军衔投身部队,直到1941年5月才晋升第三集团军参谋长,挂上了一颗星的准将军衔。也就是从少尉到将军,整整耗时25年,如果没有这次大战,估计他再混几年就得退休了,毕竟此时他已经51岁了。

二战的爆发和马歇尔的青睐,使艾森豪威尔的职衔晋升进入了快车道,珍珠港事件爆发的第五天,也就是1941年12月12日,艾森豪威尔准将奉命到华盛顿报到,马歇尔当场问出一个非常宏观的问题:“你认为,我们(军事)行动的总方针是什么”?思考两个小时后,艾克拿出了自己的方案,马歇尔就一句话:我同意你的意见!

(马歇尔)

随之马歇尔任命其为陆军作战处少将处长,又过了三个月,艾森豪威尔被派到伦敦,担任美军欧洲战区司令,到职仅仅两个星期,再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这是他十六个月内获得的第四个军衔,已经创下了美军之最。理论上说,晋升三星中将的这一次,时间是非常仓促的,也不太合乎常规,原因就在于:少将军衔在伦敦确实太低了。

在二战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组建以后,伦敦已经成为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指挥大本营,包括英国、美国、自由法国、加拿大、波兰、荷兰等若干国家的军队将领,都扎堆挤在英国首都。那么作为代表美国军队的艾森豪威尔,如果仅仅挂少将军衔,实在是拿不上台面,因此无论是职务还是政治上的需要,都必须给他再次晋衔。

(艾森豪威尔少将)

虽然其他小国家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当时的英军名将蒙哥马利,还仅仅是陆军第五军的军长,已经挂中将军衔,而手下几乎没有一兵一卒的戴高乐,也挂着准将军衔,那么作为美国军队驻欧洲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如果艾森豪威尔继续挂着少将军衔,明显是不合适的。所以1942年初的这次晋升,完全是美国高层出于“考虑不同国家军队将领一起共事”的需要。

美国军队当时有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套体系,"永久军衔"亦称"正式军衔",不经法律程序不得降级、停止或剥夺,属于军官个人终身所有(永久军衔在二战之前中将就封顶了)。而战时临时晋升的军衔称为"临时军衔",亦称"职务军衔",一旦失去与这个军衔相当的职务,临时军衔也就随之消失,降回到原来的永久军衔。

其实蒋军也照搬了这个模式,也就是分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类,意思大同小异。而担任军参谋长的艾森豪威尔准将,在短时间内连续晋升少将和中将,都属于“临时军衔”,总统一道命令即可,不需要通过国会审批,总之,他的职务和军衔应该匹配,在伦敦各国军队将领中间,不能显得过分低气。

回到开篇,在1943年12月初举行的美英“六分仪会议”上,已经就1944年在欧洲实施登陆定了调子,也就是决心在次年春季发起登陆诺曼底的“霸王行动”。并且在此时,美英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美国军队大力扩充、装备大增和逐渐投放战场,美军已经不再甘愿做英军的“配角”,而开始转为要当“主角”了。

尽管英国人不那么甘心,但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已经让他们无可奈何,只能拱手交出盟军的最高统帅权,也就是说,在未来的“霸王行动”中,肯定是由美国将领来作为最高指挥官,这一点无庸质疑了。那么在美军现役将领中,又无疑以马歇尔最具资格也最合适,他是罗斯福的亲信、是陆军总参谋长、还是美军当时的最高军衔四星上将。

罗斯福最初确实是这个想法,美英双方的参谋长们、美军内部也都一致拥护,然而从德黑兰回来以后,罗斯福的态度变了。因为他发现,他身边已经离不开马歇尔这样一位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以及谦虚温和的首席军事幕僚了,毕竟总统是文官,在战争期间严重需要一名职业军人作为军事助手,所以罗斯福最终决定牺牲马歇尔这次名垂青史的机会。

因此在“六分仪会议”刚刚结束后,罗斯福喊来马歇尔,在未事先通气的情况下,口授了一封致苏联政府的电文:“总统致斯大林元帅,已决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马歇尔一言不发,“在一张黄色便条上记录了内容,并交给罗斯福签字,然后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显然,马歇尔对此极度失望。

艾森豪威尔在突尼斯当面受领了任务,他当然很高兴,倒霉的是马歇尔,据说马歇尔一度不辞而别,去太平洋战场视察消气。就这样,艾森豪威尔再次升了官,他将成为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那么当然,中将的职务也不够用了,毕竟英军陆海空三军的头目,皆为上将甚至元帅军衔。

(英军参谋长们)

1944年1月15日,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履新,司令部设于格罗夫纳广场的一栋大楼里,周围几乎全被美军各个单位征用了,因此该广场又被英国人称为“艾森豪威尔广场”。次日也就是1月16日,艾森豪威尔正式上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军衔晋升为四星上将,这也是当时美国军队的最高临时军衔。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在诺福克旅馆召开了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首次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登陆作战的纲领,使这次会议成为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在座的有英国空军上将马洛里(登陆战役空军总司令)、海军上将拉姆齐(登陆战役海军总司令)等等,如果艾森豪威尔再挂个中将衔发号施令,那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280多万大军,以及17万辆车辆和60万吨各类补给品,在艾森豪威尔的统一指挥下,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然而这还不算完,在1944年初,蒙哥马利也被调回英国,出任“霸王行动”地面部队总指挥,他的军衔已经是陆军上将。

欧战打到1944年9月1日时,英王为了表彰蒙哥马利的功勋,火线授予其陆军元帅军衔,也就是说,美国四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手下,已经指挥着英国的陆军元帅,这又有点尴尬了。鉴于美国军队数量已极大膨胀、美英两军并肩作战的客观情况,美国方面开始酝酿出台更高一级军衔:“五星上将”。

这事其实从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就开始进入立项和研究了,主要问题是什么称谓和首批五星上将的名单,需要美军高层认真讨论一番,所以直到1944年12月才正式颁布。毫无疑问,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欧洲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肯定要授予这个最高军衔,总不能继续被蒙哥马利压着一头吧?

因为五星上将就是西方国家“元帅”的同义词,无非是各个国家称谓不同罢了,而五星上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担任过盟军战区指挥官职务、1944年12月15日,经国会批准,艾森豪威尔终于挂上了五颗将星,国会同时规定,五星上将军衔只在战时授予,且终生不需要退役。

所以啊,在世界主要国家军队(小国别朝里算)之间,无论是联合作战、军事交流和各种其他活动中,军衔仍然讲究“基本对等”的原则,而不能有出格的差距,这是一个惯例。包括盟军在会师柏林以后,盟军和苏军在进行接触、谈判、会议和重大活动中,也是如此,如果是朱可夫出席的活动,那么肯定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在场,否则派个中将、上将就完全可以对付了。

关于中国野战军有多少部队(野战军部队结构构成详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