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无信不立名成语典故

人无信不立名成语典故

人无信不立名成语典故

1、人无信不立名成语典故?原句:“人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2、”“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为后人附会。

3、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5、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6、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7、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8、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9、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10、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11、“民无信不立”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

12、引申出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的意思。

13、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

14、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

15、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

16、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可以在世界上立足,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