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多少个铁帽子王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清朝有多少个铁帽子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清朝铁帽子王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⒈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⒉从魏晋开始,古代传统的世袭制度演变发展为世袭罔替和普通世袭两种形式。
⒊其中世袭罔替是指子孙继承爵位时,可以按照父亲、祖父原来的等级来承袭,无须降等,世代相承不变。
⒋到了宋代世袭罔替基本被取消。
⒌明代时,封爵为世袭罔替。
⒍至清代时,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⒎世袭罔替是其中的王爵,俗称“铁帽子王”。
⒏整个清代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清朝期在政治斗争中得到皇帝重用而受封的。
⒐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第六子。
⒑另还有两位多罗郡王: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E勒克德浑。
⒒清朝期所封赐的四位铁帽子王是和恰亲王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和硕恭亲王奕诉,道光帝第六子;和硕醇亲王奕,道光帝第七子;和硕庆亲王突助,乾隆帝孙子绵性之长子。
⒓清朝初年所封的八大铁帽子王,结局似乎多不圆满。
⒔除豫亲王多铎等四人因病早早去世以外,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暴死;济尔哈朗组然善终,却活得艰难,多尔衮当权之时,他受尽排挤,差点被处死,后来虽然被免去死罪,却由亲王降为郡王,还被罚没白银五千两。
⒕自皇太极设立“铁帽子王”制度开始、经顺治、康熙、雍正数朝。
⒖八大铁帽子已名存实亡。
⒗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感到王爵制度混乱,于是重新进行了审定工作。
⒘他把王爵分为“军功”和恩封”两部分:凡因战功所封的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凡是恩封而赐的爵位,则每承袭一次就降一等,依序直降至爵位一等奉恩将军而止一由此划清了“铁帽子王”与一般王爵的界限。
⒙但两年之后,乾隆转念先辈创业艰难,一些功臣或被削去爵位,或被更改封号,似乎不近人情:于是,乾隆为清初烜赫一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平反,恢复了多尔衮脊亲王的封号,重新将他列入宗谱,还派人重修了他的墓园。
⒚清代的爵位分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⒛铁帽子王属于宗室爵位,即爵位。
换言之,只有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获得宗室爵位。
可是,并非所有“爱新觉罗”家族的人都能获得宗室爵位。
早在清军入关前,皇太极在位时期就颁发一个规定:努尔哈赤及其亲生兄弟的后代都能被授予黄色腰带,称为“宗室”,俗称“黄带子”;努尔哈赤的伯父和叔父以及伯祖父和叔祖父的后代则远了一点,只能被授予红色腰带,称为“觉罗”,俗称“红带子”。
当然,也有一些宗室因为犯了错误,得罪了皇帝,被革除了宗籍,子孙后代即使日后能恢复宗籍,但是也不能回到原点,会被降为“红带子”,例如皇太极时期的莽古尔泰、德格类,雍正时期的允禩、允禟等。
清代宗室的爵位,共分为十二级,他们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其中辅国将军以上的,还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种。
什么是世袭递降?所谓世袭递降,指的是老子死后,儿子继承爵位的时候,就会降一级;孙子继承的时候,还会降一级,如此下去,爵位越来越小,直到若干代之后什么爵位也没有了。
比如道光时期打死小妾的王爷永珠,他的爷爷胤秘是康熙的幼子,雍正的弟弟,当时被雍正封的是亲王;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就降级为郡王,到了他这一代就成为贝勒。
宁荣二府的爵位也是如此,要递减袭爵,在红楼梦的年代,二府的“掌门”已经世袭了四代。
荣国府代贾源为镇国公;贾源的儿子贾代善袭爵后就是辅国公;代善的长子贾赦继承爵位,是辅国将军。
后来贾府被抄,被皇帝被革去世职。
即使贾赦不犯错,轮到他孙子的时候,爵位就降到了底,之后也就没有了爵位。
为什么要降级?其实统治者做这样的制度设计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这样降级,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侯爵们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世袭的宗室子孙越来越多,多年之后恐怕遍地都是王爷。
到时候财政不堪重负,别说是敌对势力颠覆,光是自己人就能吃垮,明朝的灭亡就是实证。
除了降级的爵位,还有一种不降级的爵位,叫做世袭罔替,即我们说的“铁帽子王”。
说到铁帽子,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词“铁饭碗”。
铁帽子王就是如此,爵位原则上不会被剥夺。
只要老子是亲王,不犯重大错误,儿子、孙子、玄孙,祖祖辈辈都是亲王,除了犯了原则性错误,惹怒了皇帝,不必担心会降级。
即使本人有重大过失,被革去了爵位,铁帽子王的爵位会依次让他的弟弟继承。
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更多的特权,主要有三项:“世袭罔替”,即使隔代不降爵;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皇帝拨专款建造世袭罔替王府,也叫铁帽子王府。
除此之外,还有两项政治特权。
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皇帝给的谥号,即荣誉称号。
比如恭亲王奕?的谥号为“忠”,庆亲王奕劻的谥号为“密”。
官员满汉大臣无论级别多高,拜见亲王要行一跪三叩礼,满族大臣称奴才,汉族大臣称臣。
这在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哪怕是功臣如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怎么努力也是得不到的。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并非清朝建立时就有,到乾隆时期才出现。
八王之得以入世袭罔替之列,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是自己的私产,以嫡出子孙如代善、皇太极、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为骨干,统领各旗。
那时候还没有亲王的说法,只有贝勒。
如大贝勒、和硕贝勒、旗主贝勒等。
贝勒即"王"的意思,不过当时的封爵制度尚未定型,贝勒称呼、待遇还没有规范化。
直到1636年皇太极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清之后,才开始正式颁行封爵制度。
当时皇太极将宗室定为九等。
“和硕亲王”位于。
皇太极的做法,对打江山具有意义。
因为在当时,有资格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
这等于建立了一个激励机制,只要建立战功都会被封为亲王。
这就鼓励宗室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建立战功,对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有的帮助。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这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努力就得不到爵位,这就大大增强了宗室的聚力。
不过在清朝建立的最初百年里,皇帝并没有说明亲王的爵位不会降级,可以世世代代传承。
直到乾隆时,才将亲王世袭制度化。
也正是在那段时期,铁帽子王这个词开始出现,“八大铁帽子王”开始诞生,声明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
清朝历,一共有过12个铁帽子王,最初有8个,后来加封了4个。
相对来说,铁帽子王的数量并不多,但他们全都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
其皇太极时期的8位铁帽子王,都是为清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同时他们都有爱新觉罗的血统,很多本身就是八旗的旗主。
这8位铁帽子王中有6人是和硕亲王。
他们是:代善,努尔哈赤次子,正红、镶红两旗旗主。
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正白旗主。
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正蓝旗主。
豪格,皇太极长子,镶白旗主。
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镶蓝旗主。
硕塞,皇太极五子。
除了这6个和硕亲王以外,还有2个多罗郡王。
岳托,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长子。
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代善第三子萨哈璘的儿子。
这8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八大铁帽子王。
8个铁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占了三个,可谓铁帽子王户。
在清朝期,也有4个铁帽子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雍正帝即位后封为怡亲王;怡亲王世爵共传8世,直到清朝灭亡。
奕?道光帝六子,咸丰皇帝的弟弟,被道光帝遗诏封为亲王;恭亲王传了四代三位,到光绪二十四年奕欣病逝。
奕多罗醇郡王,道光皇帝第七子,咸丰皇帝同母弟,光绪帝生父。
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的嫡孙,也是一位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
光绪十年,被封庆郡王。
奕劻为人精明,善于揣摩上意,深的慈禧宠爱。
老佛爷60大寿时,封为亲王,慈禧死后载沣掌政,为缓和亲贵之争赐其王爵世袭。
1917年奕劻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这12个铁帽子王,具有两种身份,一是具有血统,其次是为清朝建立和政权巩固立过汗马功劳。
比如“鬼子六”奕?参与辛酉,奠定了慈禧的统治基础,还主持了洋务运动,剿灭太平军、捻军,镇压了西北回乱,为清朝渡过了难关。
当然,也有铁帽子王是不称职的。
比如,和硕礼亲王、和硕豫亲王就有两人被夺去爵位;多罗克勤郡王有3人被夺去爵位;和硕郑亲王更是有5人被夺去爵位。
而奕劻,更是的败类,他是跟和珅比肩的大贪官。
爱财如命,没有底线。
平心而论,和珅是个贪官也是个能臣;但是奕劻是个庸才,但是此人善于投机钻营、见风使舵。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戊戌的关键时刻,奕劻看准了慈禧会赢,就押宝老佛爷,帮了慈禧大忙,因此被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奕劻贪得无厌,与其子载振、大臣那桐狼狈为奸,大肆卖官鬻爵,被当时的百姓称为"庆那公司"。
奕劻谁的钱都敢花,甚至还接受过大清王朝的掘墓人袁世凯大笔贿赂,为逼宣统皇帝退位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庆亲王奕劻被视为出卖爱新觉罗家族的内鬼,不但、亲贵对他切齿痛恨,就是溥仪也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民国六年(1917年,79岁的奕劻病死,溥仪连个谥号都不给。
在清朝遗老遗少的哀求下,末代皇帝溥仪给了他一个"丑"字作谥号。
后来,还是大家苦苦恳求,溥仪才法外开恩,封了他个谥号"密"。
密,也不是什么褒义词,密者,"追悔前过"之意。
总而言之,作为利益集团的铁帽子王制度为巩固清朝统治起到了作用。
历史证明,清朝统治者宗室管理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整个清朝时期,亲王们没有一个谋反。
不能不说清朝统在管理宗室上,比明朝统治者要高明许多。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