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有多少?一线城市有哪些?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一线城市有多少?一线城市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赣州能否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你怎么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山东省的济宁市算几线城市
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如果以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的起点来说……
一线(或者超一线):北上广深
1.5线(或者一线):津渝武汉成都杭州沈阳
二线:苏州东莞加上剩下所有的副省级城市加上大部分省会城市比如济南西安长沙郑州
三线:剩下的省会城市和GDP排名靠前的地级城市……
个人觉得,按照这个排名,济宁应该差不多够三线……
安徽省会合肥未来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吗
在第一财经发布的2019城市分级榜单中,新一线城市十五个,合肥,排在二线城市第三位。这比前两年的位次又提升了。事实上,合肥的排位,一直在上升。
可以说,合肥,未来成为新一线城市,是没有疑问、没有悬念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首先,我们看一下合肥的优势。合肥,是一座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城市,合肥,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三大存储基地之一,这些都是国字头的桂冠。这和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截然不同。
一个城市,全力押注科技,在科技上持之以恒的下本不动摇,这是需要胆魄、需要定力的。因为在科技上投入,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和效果,开始是要赔本的,是要潜伏多少年,才能有回报、才能爆发科技投入的威力的。所以,急功近利者做不到这一点。
应该说,合肥那么多年在科技上默默的投入,潜心静气的筑基,又经过漫长的潜伏期,现在终于到了收获期。而如果科技投入一旦进入收获期,那它的经济增长和普通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则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资源型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经济是按照倍数发展,那么科教型城市,经过长期投入到了收获期,则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依靠高科技立市,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城市发展,受外部因素影响小——比如加工制造业,很可能因为产能环境等等,说关停并转,就关停并转了,关停并转后,城市又要谋求转型了,资源型城市,如果资源枯竭,也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对一个城市来说,这个转型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转型,比如转为科教型城市,需要面对大量的基础投入和短期无有回报的现实。
所以说,科教立市,科教兴市的合肥,已经走上了一条不需要经历第二次选择或者转型阵痛的直道,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这应该是其他一些面临转型或者第二次选择的城市所羡慕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合肥经过多少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科技方面,产生的优势和成果。合肥,是全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三大存储基地之一。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有资料显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8个,上海6个,武汉2个,南京1.5个(其中一个和连云港共建),大科学平台合肥也有7个,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仅次于首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现正在进行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项目建设。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合肥又先后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还入选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合肥将与国际标准等高对接,与英国剑桥同一方阵!《自然》杂志刚刚发布“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
所以说,合肥成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是实至名归。而国家科学中心建成,又会有很强的马太效应,会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业入驻,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入驻,又会产生更多的高科技,从而良性循环。
再从区位优势和区域定位上来说,合肥也必将迈入新一线城市。在国家层面规划中,合肥在区域定位中,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是长三角核心成员,长江经济带核心成员。正在施工的江淮运河项目,将联通长江、菜子湖、巢湖。合肥,将从巢湖出发,沿着运河,一路向南,走向菜子湖,走向长江,合肥,将和都市圈成员的桐城,真正实现同城一体化发展,真正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沿江城市,"大湖名城,长江明珠"的合肥,将和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一起并列"长江五虎"。
所以说,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教软实力,还是从区域定位、区域优势上来说,合肥晋升新一线城市,都是并不遥远的梦想!
赣州能否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你怎么看
虽然我是赣州人,也很爱赣州,但实事求是的说,赣州想成为一线城市,难于登天!
从宋代到清末,赣州其实就是全国一线城市(是宋代的三十六个大城市之一),但在目前,仅仅是三线城市,与历史上的辉煌相差甚远。
赣州近代100多年以来之所以会落后,有着很多的原因,主要有:
一、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多了很多,尤其是天津和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原本由南向北的货物流通渠道(要翻越大余岭,经赣州,由赣江北上)废弃了,所以赣州萧条了很多。
二、民国期间修铁路绕开了赣州(也包括江西),京广铁路走的湖南,所以赣州乃至江西被边缘化了。
三、解放后,大型的工业基地和工业项目也没有落户赣州,赣州的基础差,1996年才通铁路,现在还没有高铁,交通不发达,又没有大项目,是赣州落后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赣州人基本都是客家人,客家人很勤劳、也很聪明。随着未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赣州的发展,赣州的交通优势会越来发达,加上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靠近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赣州迎头赶上,在三十年之内(2050年左右),成为二线城市应该不会太困难。
但是,成为一线城市还需要很多条件,尤其是人才的储备。赣州没有什么好的大学,留不住人才,也很难引进人才,仅仅这一个缺点,赣州就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你认为洛阳怎么样发展可以进入一线城市
先根除怨妇心理。整天抱着古都,曾十分牛逼啊,埋怨这个埋怨那个,这种心理十分有害。学郑州,埋头苦干,张开胸怀,保住三线再说吧!
一线城市滴滴司机的收入大概会有多少
一线城市滴滴月流水有2万以上的,也有1万多的,但是大部分流水都是13000-16000之间!这个一点都不假,本人就在深圳,在聊天群经常看到他们晒流水!大城市跑多少和你上线多少时间相关联的。
一线城市日流水400-500应该是很普通的,因为订单量比较多,特别是早晚高峰,滴滴快车,基本上都是车辆不够,一个订单可能要等30分钟以上,在平峰期单子也是蛮多的,只要司机辛苦跑,还是不愁没单子的。
在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司机一边跑一边骂滴滴,但是有一点非常奇怪,既然滴滴这么讨厌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司机在跑呢,没有钱赚又怎么可能有司机入这行。
本人在深圳经常出去使用滴滴出行,10次起码有5次叫的快车都已经是办理了双证的正规司机,和他聊天得到,他们每天只要辛苦跑10小时左右每个月流水都能达到18000以上,除去各种开销,一个月剩余万把块也是很正常。
很多人觉得现在跑滴滴还能过万,不可能吧,其实这没什么不可能的,既然人家已经把这行当成了养家糊口的职业,如果在一线城市自己还出一台10几万的车工作,一个月连1万都赚不到,那么还跑什么,还不如进厂得了,在我看来这1万也是非常低的,毕竟司机已经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每天承担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当然兼职司机就不好说了,滴滴在派单方面,针对直营车有没有优先派单特权也是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正规车辆肯定要比兼职车辆福利好一点吧,起码系统会保证他们收益问题,如果连直营车都吃不饱,那么这行还有啥发展空间,早就关门大吉了。
当然这也是一线城市才有这样的收入,其他城市肯定要差的很多,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跑滴滴不倒贴钱就谢天谢地了!
关于中国一线城市有多少?一线城市有哪些?,赣州能否成为全国一线城市你怎么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