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兵马俑的文化内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兵马俑的文化内涵)

大家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兵马俑的文化内涵)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兵马俑的由来和意义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兵马俑的文化内涵)和兵马俑的由来和意义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一分钟看懂兵马俑
  2. 秦陵兵马俑的历史
  3. 兵马俑的来历
  4. 兵马俑的推荐理由
  5. 兵马俑的由来和意义

一分钟看懂兵马俑

兵马俑也称秦始皇兵马俑、秦俑等。秦始皇兵马俑于1974年在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现已发现三处俑坑。秦始皇兵马俑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

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秦陵兵马俑的历史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兵马俑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

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公里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大规模发掘。

兵马俑的推荐理由

兵马俑博物馆世上绝无仅有,里面的藏品除了这里其他地方都没有。大家都知道,兵马俑是秦始皇陪葬的物品,每一个都是根据真实士兵的大小来制造的。整个规模非常壮观。从这里你可以看得出秦朝的强大,每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身高得符合要求。然后,每个兵马俑的神态都是不同的,虽然有成千上万个兵马俑,但是每个神态都不同,这就十分佩服古代的工艺匠人了。

兵马俑的修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兵马俑由于经历过这么多个朝代和年份,基本都被损坏了,可是,如此珍贵的文物怎么可以被放弃呢?于是中国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就花了非常多的精力与时间去修复这些无价之宝。在兵马俑博物馆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得到修复前的兵马俑,基本都是断残的费片。而文物修复者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修复。工作量巨大,来这里参观,也是致敬这些工作人员。

兵马俑的由来和意义

兵马俑全称秦始皇兵马俑,源于古代的人殉葬俗,人殉就是以活人殉葬,但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到底是谁,一直以来似乎毫无争议——肯定是秦始皇,但随着刻着奇异文字“芈月”兵俑的横空出世,或许在暗示“芈月”才是兵马俑真正的主人!

兵马俑曾出土过刻着一个奇异的文字的兵俑,当时的考古学家把他定义为“脾”。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