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打越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为何要打越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以及和歌尔为啥去越南建厂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何秦始皇要攻下百越百越是什么是否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分置天下为三十六郡,其后便展开了对南方百越地区的军事行动。
一百越在哪里?百越,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族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局部零散分布还包括湖南、江西及安徽等地。
"百越"之称谓源于先秦古籍对南方沿海一带古越部族的泛称,因这些古越部族众多纷杂且中原人对其不甚了解,故谓之为"百越"。越地上的族群又称古越族或越族等。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句吴、于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吕氏春秋》统称这些越族诸部为"百越",其它文献上也有"百粤"、"诸越"等称谓。"越"或写作"粤",因代"越"与"粤"相通,到近代才较为区别。汉朝之后其地改为郡县,此后"百越"这名称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三国时期,东吴对南方土著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剿与征服,这些土著被称为“山越”,也可以看做百越的一部分。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里描述的正是现在的江西省会南昌,其实唐朝时期江西湖南一带已经开发的比较好了,王勃这里是引用的先秦时期的说法,因为在先秦时期湖南、江西部分地区也被当做是百越。
总之,百越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指的南方一大块地区,先秦时期南方还没有得到开发,中原对这些地区的认识并不深刻,所以从中原的视角看,这些地区统称为百越。
二秦始皇为什么要征服百越?其实秦始皇征服百越并没有什么很复杂的原因,就是为了开疆拓土。春秋战国时期,东南沿海一带远离中原,被中原人称为百越之地,这里居住的人不是主流的华夏族,是众多部族的统称,具体有吴越(苏南-浙北)、东瓯越(浙南-闽北)、闽越(闽北-闽东)、扬越(江西-湖南)、南越(广东)、西瓯越(广西)、骆越(越南北部-广西南部)等等,所以合称百越。所以,在秦始皇看来,百越之地无疑都是异族,是属于被征服的对象,是国家统一的必然进程。
三秦始皇征百越的过程秦始皇共有三次征百越的军事行动。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出征,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瓯雒(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闽越一路进展顺利,很快就攻下,但是攻击瓯雒和西瓯(即广东广西)的几路却遭到了惨败,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岭南,该战使百越之地纳入了秦的版图,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赵佗攻瓯骆之战,其实这次战役严格说起来是第二次攻百越的延续。
百越之战时秦朝在统一过程的最为艰难的战争,其程度甚至超过了灭六国之战。其中,第一次出征是秦始皇发兵最多,也是最为惨烈的一仗。
据《淮南子·人间训》中的一段记述:
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谪戍以备之。这段话认为,秦始皇发兵攻打百越,是看上了百越之地的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产物,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我认为,秦始皇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目光肯定不会这么短浅的,统一应该才是他追求的终极目标。总之,第一仗打的很惨烈,屠睢率军进今广西桂林一带,遭到两广越人强烈的反抗。两广越人宁愿钻进丛林大山里,也不愿投降秦军。秦军在此和越人相持了三年,也没有进展。最后,越人趁着秦军防备松懈,发动夜袭,大破秦军,秦军伤亡数十万,主将屠睢也战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派任嚣与赵佗率援军支援秦军,与百越作战。经过苦战之后,终于征服了南粤和西瓯(广东、广西),并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从此,东至海南,北至向户,南至越南中部皆归于秦朝版图。
中国古代进行征讨,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所谓“用兵之名有四,两相攻曰攻,以大加小曰伐,加有罪曰讨,天子自往曰征。”这是啥意思呢?通俗来讲,就是说古代战争分为讨,伐,征,攻四种形式。
征是中央的、正统的战争;伐是战争的大小之战,说白了是以大欺小;讨看言字旁,是正义的讨伐,一般在讨之前都有一番正义言辞滔滔不绝;攻就不必说了,就是主动发动战争的意思。
秦朝征百越
那么中国古代进行征讨时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而“北”却是用“北伐”?
成吉思汗西征
我觉得有两点原因:
一种原因就是中国一般单兵作战都是南弱北强。我们都知道,古代北方的胡人,有天生的骑兵优势,常在边境掠劫骚扰,由于其骑兵的强悍,对民众的威胁非常大。所以秦汉两朝朝廷的布防都是在北面筑长城,北拒胡虏与墙外,除了偶尔出了几个名将打出去几年外,大部分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由于边境威胁大、只能短暂地打出去,所以常常是一种先声讨后出击的模式,也就是讨伐。以至于后面就习惯地称之为北伐。而南面,古代稍微得到开发,或者开发程度过低,多毒瘴之地,导致那里单兵作战能力不强。所以南部边界的攻战往往是以高对低、上对下的姿态进行征服。
朱元璋北伐
另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中央集权政府往往都定都在北方的结果。政府出了昏君佞臣,不满的地方臣子对其声讨而征伐,比如唐初讨伐武则天。由于政府在北面,北打南有了君打臣的意思,你不服,就征服你;而南打北有了臣打君的意思,你做得不好,我讨伐你。
北伐战争
历史上有过很多北伐,不过由于是北强南弱的原因北伐的成功率很低罢了,不过也能够出现朱元璋的北伐和民国时期北伐战争的成功。(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去越南工作的中国男人,现在都不愿意娶越南姑娘了
我们村一邻居在东兴做买卖,花5000元娶了一个越南姑娘。结婚半年后,越南老婆把店铺里价值200000的货全部偷走,连夜跑回了越南。邻居说“越南女人恨不得把钱全部拿给娘家人,娶她就是引狼入室”
我们村有一个邻居,因为辈分比较大,我喊表舅的。因为老家是农村的,家里条件一般,再加上表舅初中文化,个子也不高,所以一直没有结婚,主要是我们村娶一个媳妇彩礼最低起步价就是30万,表舅家条件一般,就是普通农民,别说30万了,10万能拿出来就不容易了。
几年前我们村都流行娶东南亚的女人做老婆,村里很多去昆明那边打工的年轻人,打了几年工回村后都能领回一个漂亮的外国老婆,有越南的、缅甸的,也有老挝的。因为这些国家经济比较贫困,而且娶本地女人为妻大多不要彩礼,比较“便宜”,所以那些年一股“娶外国老婆”的流行风气在我们村镇流传开,人人都想娶个洋媳妇。
大约在2011年左右,表舅看到身边的同龄人都娶上了媳妇儿,也心动不已,跟着同乡去东兴打工,希望能遇到一个合适的姑娘。
如果要问生活在我国的越南人哪里最多?东兴肯定是榜上有名了,不仅每天有大量的越南游客,在这里工作的越南人更是多达数万,大街上随处可见越南美女。表舅在东兴越南街的国际批发市场里盘下一个档口卖女士挎包。
有一天表舅店里来了两个越南姑娘,看上去小家碧玉、清新脱俗,给人一种古典美的气息,表舅一下子就看入迷了。这两个越南姑娘会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比如“你好”、“谢谢”、“多少钱”这些,在试包的过程中,表舅跟她们聊得特别投机,临走时其中一个长发越南姑娘给老舅留下一串手机号码,她告诉老舅,她叫阮氏梅。
两人熟悉后就慢慢确认了恋爱关系,小梅后来就直接搬来跟表舅一起住,两人一起在国际市场里经营着小店。小梅本来就是越南人,因此给店里带来很多生意,同时还介绍了很多越南同乡小姐妹们帮着做宣传打广告。表舅看着小梅是越发喜欢,觉得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和等待的命中注定女孩。
表舅跟着小梅回到了越南的家乡见其父母,小梅父母听到两人要结婚特别高兴,热情的招待表舅,恨不得把他奉为座上宾。后来,表舅用5000人民币和一辆摩托车在越南当地娶了这个姑娘。
婚后,两个离开越南继续回到东兴生活,虽然两人在越南结了婚,但是咱们国家对境外人口要求比较严,如果想要入咱们国家国籍也不容易,因此两人回东兴也没有立刻去办理相关手续,于是表舅的越南老婆就一直处于“黑户”状态。
随着两人婚后的生活,表舅发现这位越南女人跟刚认识那时候不太一样了。有时候越南老婆会背着他用越南话通电话,还会见一些他不认识的朋友,每个月给她的生活费不到10天就没了。
结婚半年后,有一天表舅去隔壁市给厂家送货,把店铺钥匙给了老婆,并嘱咐在他走的这几天她好好看店子,有什么不懂的就问隔壁档口老板。谁知道等他送货完回来时,店里所有的女包(价值200000的货)全没了,收银机的钱也全没了,店子里的监控也被人损坏了。
后来隔壁档口的老板们对表舅说,
“你这两天去哪里了?你那越南老婆这两天好像搬家似的,昨天她领了好几个她同乡来档口搬货,我们也感觉奇怪啊,问她出什么事了,她叽里呱说的我们完全听不懂,就听到她说什么不干了”知道了来龙去脉,表舅气的一口血没吐出来了!在东兴找她找了好久也没找到人,老舅报案后,最后说因为是“黑户”,加上境外流动人口太大,可能找到的机会比较渺茫,或许人已经回国了。
表舅说,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娶了一个越南老婆,本以为是个贤惠好好过日子的女人,没想到却“引狼入室”,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语言不通,成了生活上最大的阻力。越南与我们国家挨着,在边界接壤地段,很多人是用中文讲话的。特别是广西那一带,像东兴市,因为全市越南人特别多,互相经商,所以在东兴很多越南人会说简单的中国话,但最多的还是广西当地方言。
但像普遍话,会讲的越南人就很少了。他们讲的大多是云南、广西话,一般其他省市的人听不懂。
表舅虽然在东兴做生意,但却一直没有学会说越南话,他老家是湖北襄阳的,就更听不懂夹带着广西方言的越南话。因此在做生意过程中,都是比比划划的跟顾客介绍女包。
跟越南老婆结婚后,有时候两人发生争吵,小梅就用他听不懂的越南话骂他,有时候还背着他偷偷摸摸的用越南话打电话。
如果老舅熟悉他们的需要,或许两人的婚姻也不会以这样结局收尾了。
婚姻忠诚度特别低,大多是为了钱。为什么中国小伙不愿意娶越南本地姑娘为妻,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越南姑娘对婚姻的忠诚度太低!
越南的经济条件不好,很多越南女孩家里条件特别的贫困,因此她们特别迫切的希望能嫁到国外而改变生活现状。
越南女孩的思想令很多中国单身男士向往,她们对婚姻的观念是:“只要能给家庭带来美好的生活,她们愿意积极与陌生人培养夫妻感情生活,同时她们更愿意于国外较发达国家男士培养感情。”
很多在越南旅游或者工作的中国男人经常可以在一些商店墙上看到中介发的“越南女孩征婚启事”,什么“只要2万,就能娶到贤惠的越南女孩”、什么“不跑不闹,5万元保准儿生孩子”之类宣传标语。
因此,很多越南女人嫁到国外都不是因为爱情,基本都是中介介绍的那种,而且大部分去这类中介找老婆的家里条件都不是很好,多数都是在国内娶不上老婆的人。
中介介绍来的越南女孩基本上家里条件也差,本想通过中介找个条件好的不多,大部分事与愿违,嫁过来条件不好,沟通还有问题,又举目无亲所以经常逃跑,有些甚至孩子都有了,撇下孩子就跑。
中国男人骨子里对爱情的忠诚度还是挺高的,因此没有哪个人愿意在爱情里被另一半背叛,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娶本地姑娘,即便这姑娘特别漂亮。
拿钱补贴娘家人,养一个还得养娘家人。有些越南女孩嫁到中国后,如果觉得男方家经济条件特别好,就会想尽办法把老公家的钱“转移”给娘家。
其实主要是因为越南女孩属于远嫁,有些家里十分贫困,兄弟姐妹人口众多。因此结婚后,她们会偷偷把钱拿给娘家人。
越南姑娘这种“拿钱补贴娘家人”的行为主要是因为:
1,出于愧疚心理。很多越南女孩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嫁到外国,希望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即由于不能继续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而感到愧疚,因此希望通过金钱来补偿娘家。
2,提高自己身份地位。越南的发展不如咱们国家,很多嫁到国外的越南女孩家里大多数比较贫困。因此她们认为“贴补娘家”不仅可以显示自己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自己在娘家地位的一种方式。
3,只是单纯的为了钱。其实这种行为全世界都有,有些女性在结婚前会打听好男方家的经济条件,是否有钱,是否有房有车,有些不是为了爱情结婚,单纯的就是为了钱。
因此,这种婚后拿钱补贴娘家人的做法,不论是越南女孩还是咱们国家女孩,我想没有多少男人会同意。
饮食和生活习惯让人无法适应。虽然越南人长的跟我们差不多,其实在饮食方面也跟我国两广地区非常相近,但还是有些不同。
饮食方面:越南是热带国家,气候比较炎热,所以饮食方面大多数以清淡为主,讲究肉少菜多,喜欢冷饮。他们的食物风格大多把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文化特色全部混在一起,所以口感比较独特。
其次,越南人喜欢吃猫肉或者老鼠肉,虽然咱们国家两广地区也有吃老鼠肉的,但是像猫肉这种就很少有人能接受。
生活习惯:越南现在还属于中国的90-95年代的时期,他们最好的城市是河内,但说实话还不如咱们国家一个县城来的繁华。而且在大街上很少看到汽车,但不要太高兴,虽然他们不开车,但是几乎人人骑着摩托车,整条街放眼望去全是摩托,道路非常拥堵。
其次,他们吃饭没有桌子,大多数是席地而坐,坐在地上吃饭。虽然坐地上吃饭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越南人有穿拖鞋的习惯,男女老幼几乎人人穿拖鞋。所以,你能想象出一个画面:一群人光着脚围坐在地上吃饭,要是其中一个人脚臭…那画面不敢想。
写在最后。所以很多去越南工作或旅游过的中国小伙,都不愿意娶本地姑娘。
两个陌生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在选择另一半时,很多在外因素都要考虑好,无论是娶还是嫁,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对方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
虽然这些原因有很多,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自己的另一半都有自己特有的一些标准。有一句说得好:爱情来临时,什么都是浮云!
歌尔为啥去越南建厂
因为越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地理位置靠近中国,能够节约运输成本,且越南的政治环境稳定,对外资企业友好,能够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歌尔选择在越南建厂也是为了拓展亚洲市场份额,以此提升企业的利润和影响力。
越南为什么叫越南
亲们知道,中国有很多藩属国,有的藩属国还是比较顺从的,比如朝鲜,历史上,向来是唯中原马首是瞻。明朝都灭亡了,朝鲜还沿用崇祯的年号。
但是,也有一些藩属图,是里外两套,表面称臣,内心有反骨,比如历史上的越南王国。
越南在很早的时候,除了土著居民,很可能是中国四川人搬过去的。当时后蜀的王子带着三万兵马来到越南,成为越南的安阳王。
到了秦统天下,秦开岭南,南越地区也成为中原的属地。安阳王自然也给秦始皇写了一个服字。秦始皇在越南设了一个象郡,这是直接管辖。但安阳王还在。
到了秦灭,秦朝大将赵陀建南越国。赵陀就不客气了,直接将安阳王灭了,据说还用了美人计,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安阳王,趁机把安阳王的武器神弩给毁坏了。
有意思的是,越南以前老以南越国为正宗,到后面,还想把自己的国家叫南越,这个就是盯着两广地区啦。中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也喊过:打到南宁吃午餐,木棉花开的地方都是越南的。
再到后面,越南知道不现实,就开始否定南越国。认为南越打安阳王,是外敌入侵。
其实都是中原拓边嘛。
到了汉朝起来,先是灭了南越,就在越南那一块设了交趾,越南基本上受汉朝直接管辖。当地经常有军事将领据城以叛,但都称不上国。当然也就不是藩属国。
那越南是什么时候成为国的呢?
完整来说,是唐朝之后。唐朝大乱,中央控制力弱,越南就开始自搞一块了。当时的唐代节度使高骈是最后一次平定越南的叛乱,但高骈马上被调回扬州去对付黄巢的农民起义。接下来就是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管着越南的是南方的南汉政权。
当时南汉在越南的守将吴权自立为节度使,并在随后的白藤江大败南汉海军。从此开始称王,建立越南独立史上的吴朝。
这个时候,越南才有自己的国了。以前都是中国直接管。
过了二十年,本地豪族丁部领灭吴朝,建立了丁朝,这个丁朝接受宋朝册封,宋朝一册封,就等于承认了越南是一个国,不再追求在越南的直接管辖。
而到了元朝的时候,越南当然也受到了元军的进攻,要是被攻下来,那按元朝的性格,肯定是直接管辖,像吐蕃就是被元朝给攻下了,吐蕃就此成为中原直接管辖区域。
而元军攻打越南时,因为天气太热了,越南王朝也是拼命抵抗,大概知道,要是真败了,那真的就要降格了。
最后,元军打了三次没打下来。大家还是回到,你朝贡,我册封的局面。
越南是亚洲唯二打败蒙古帝国的国家,越南保住了国的地位。另一个,当然是日本。
到了明朝,当时的皇帝朱棣霸气,想在越南恢复直接管辖。最终越南还是有强烈的自称一国的打算。
再到清朝,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它开张之后,按例也给当时的中国朝贡,送去了请求册封的信,当时的皇帝是喜庆皇帝。一看这个信,有点不高兴了。
因为阮朝说自己的国号是南越。
南越是什么?那是赵陀开始的地方,定都在广州,你一个越南叫南越,你太韩国了吧。
嘉庆当然不同意。越南也倔,也敢顶牛,说你要不同意,那算了,我不求你们清帝国册封了,我们就自己当皇帝好了。
最后,嘉庆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南越倒过来,称为越南。
这是越南这个名称的正式由来。按清朝的说法是“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
那越南其实也是有小心思的,在诸藩国中,不但跟中原交战最多,脾气最倔,而且就是清朝臣服了,他跟清朝的外交信,称越南国王,但对其它国家,都是称皇帝。
自己搞登基称帝仪式,宫殿修得跟皇宫一样。
这看上去,像不像中国的午门区域,当然,是低配版的。
这跟朝鲜不同,朝鲜修的一定是王爷府,用的瓦是绿的,
而越南不同,规制跟皇帝一样。
而清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朝贡时,知道谁是老大就行了。
这导致中国对越南这块地也不上心,到了中法战争,中国虽然赢了,但依然签了中法新约,把自己宗主国的地位让给了法国。
后面,中国跟越南又发生了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那就是以后的故事了。
中国为何要打越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和歌尔为啥去越南建厂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