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衔等级详解(从一级将军到九级上将)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军衔等级详解(从一级将军到九级上将),以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楚才的军衔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 三国志战略版s1九级地需要将领多少
-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楚才的军衔
- 二战时,通过日军的军刀如何区分将官、佐官与尉官的阶级
- 秦始皇的军队有二十级爵位那么每一级爵位都有什么待遇呢
- 《亮剑》邢志国当上副军长,作为李云龙的副手,授少将合适吗
三国志战略版s1九级地需要将领多少
玩家开局至少要2W起步,稳定抽到刘备和张飞,以及大量的战法点,一般来说都是DL帮忙刷的,很少玩家会那么肝,毕竟对于玩家都影响不算太大,在开局三小时的时候打下第一块五级地,然后在24小时的时候打满5级地,这时候可以尝试打个克制的6级地。
基本上到了第二天就是无限刷6级地了,然后在48个小时的时候可以考虑打个8级地。
最终的话,则是无限打7级地,然后在72个小时的时候打9级地。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楚才的军衔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的楚材,领章军衔是少将,但胸前字表是两个三角形中将。这是为什么?
1912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军衔设三等九级。其中将官设置为:上将、中将、少将。少将为将官的最低级别。北洋政府还有两个特殊的规定,其中:虚衔规定:将官衔在正式授予之前,可以先加一个虚衔,即陆军上校可加少将衔,陆军少将可加中将衔,陆军中将可加上将衔。如护国名将蔡锷,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二战时,通过日军的军刀如何区分将官、佐官与尉官的阶级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你的关注。日本军队在二战时都有佩带指挥刀的军官,无论是陆军海是海军,打仗时都拿着指挥刀瞪眼张嘴的哩啰哇啦的乱叫,大概是指挥小鬼子们打仗。那么这些有资格佩带指挥刀的鬼子都是什么级别的人呢?我们看看二战时日本鬼子的军衔级别。二战时期,日本军人佩带指挥刀的级别。上面是日本的军衔(二战)。其中少尉以下的都属于士官级别。其中又分准士官和下士官。准尉(准士官),剩下的都属于下士官,如,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根据日本二战时的佩带指挥刀的等级看。是有士官刀的,日本的士官属于军官序列。因此从伍长都有资格佩带,而实际情况通常是从军曹级别往上才佩带。二战时期日本军人佩带的指挥刀,对应的级别的区分。首先是日本的皇亲国戚。如日本天皇的表弟,表兄等等这一类人,不包括娘儿们,天皇的亲戚女人们不佩刀。这些人不论官阶大小都佩刀,而且刀的手柄都是象牙制白色刀柄,并标有皇家标志,这类佩刀并不是佩发的,都是自己花钱定制。将官级别的军刀。首先这些刀的来源有祖上传下来的,有天皇御赐的,也有自己花钱定制的。还有下面的军官们行贿赠送的。日本将官们通常都有几把刀,它们主要起身份像征,不会去冲锋陷阵的拼杀。刀的手柄通常都是镀金的,也有象牙的,但和天皇的表兄弟们有如别。佩有精美的丝带缠花纹饰,刀锷(护手格)为金色,刀鞘蒙皮,刀绪(刀柄饰穗)通常是金色,带子里面也是金色,这是主要的区别。佐官刀,这个和将官的差不多,主要区别是没将官那么华丽,刀柄通常为银制丝带缠花。刀绪饰穗为红色。佐官刀也是需要自己花钱定制,也有天皇御赐的。当然也有祖宗留下的。尉官刀。最主要的区别是刀柄,刀柄为铝,或铜制,丝带缠花饰纹。刀绪为青色,也有蓝色的,士官刀。这个不用花钱买,配发,用机器制造的产品。士官刀和其它军官用刀有些区别,因为干坏事的通常都是尉官和这些士官们。士官刀的血槽深而长。刀柄和尉官没什么区别,刀绪就差多了,没什么穗什么颜色的。就是皮子做的一条带子,自然色。嫌不好看自己买好的去。关于日本军官佩刀其实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必竟除了士官其它都是自己花钱买。由于日本战争期间物资匮乏,其它的装备其实也需要自己掏腰包,当然多少都得花点。日本军人战争中犯重重罪恶,最后终于被正义打败,而日本的军刀也成为战胜国的战利品。(以上为个人的论点,难免有误,欢迎指正,也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一并谢过!)
秦始皇的军队有二十级爵位那么每一级爵位都有什么待遇呢
谈秦说汉(378)
商鞅变法之后,将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改为二十级爵位,规定所有人不论出身,只要在战场上达到斩首数量,就可以按军功换取爵位,称之为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爵位除了有大量的封赏外,还可以用来替自己或家人赎罪。
《汉书·百官公卿表》:“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晋级标准秦法规定五人为一伍、设一个屯长。如果在战时有一个人逃跑,则同伍的其他四个人都要处罚,如果此伍能得到一个敌人的首级,则可免除责罚。二十屯为一个作战的单位,设置一个将领。屯长、百将要是在作战中得不到敌人的首级要杀头的。
士兵在单兵作战时,能够斩获敌人甲士首级一颗就赐给爵位一级,第一级爵位者斩首1人升为第二级爵位,以此类推,一直到第五级。第一级爵位是岁俸50石,赏给田地一顷,宅地九亩,还一律赐庶子(奴隶)一名,本人可以担任军队或行政部门的官员。
但以百人为单位作战时,若杀敌33人以上者,就达到了晋爵标准,则人均晋爵一级。每500人作战单位设一个主将,主将拥有警卫50人,统率1000人的主将有警卫100人。若主将战死,卫兵要受刑罚,但卫兵得到敌人一颗首级则可抵罪。
拥有爵位者就可享有岁俸、宅地、良田,并逐级增加;第五级爵位以上者,增加享有食邑税收;军功第十五级以上者,又增加享有封地,还可以养门客,并获得“君”号。所以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对人的刺激性是挺高的,这也是秦军彪悍的原因。
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封赏确实很重,按现在的话说,第一级爵位的起步就是年薪6000斤粮食(秦时一石120斤),30步见方宅地1处、良田约1亩、仆人1个,每晋爵一级,在这基础上再增加封赏,的确有诱惑力。
第一级:公士平民、奴隶、校徒、操士,均为无爵之人,需定期服兵役、劳役。这些人通过军功晋级之后,奴隶可以改为平民身份,还可晋级为公士。公士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最低的一级,拥有此爵之军民,身份高于无爵之人,仍需服役,是职业军人了。
第一级公士爵位可享受岁俸50石,良田1顷,宅地1处,仆人1个。
第二级:上造第二级上造的爵位比第一级公士的爵位更高级一些,也仍须服役,基本上都是有战场经验的老兵了。可以看出,军功爵位制的第一级与第二级赏赐更厚重,也最实际。因此,军功爵位制对最底层人的吸引力更大。
第二级上造爵位可享受岁俸100石,良田2顷,宅地2处,仆人2个,还有三头牛。
第三级:簪袅拥有第三级簪袅爵位者,可以用丝带装饰车马。按秦法规定的第三级爵位者,没有乘战车打仗的福利。因此,获得簪袅爵位者,应该是在非战时可以在私家马车上装饰丝带,以示与普通贵族马车的区分。仍需服役,属于秦军中的高级披甲士兵。
此爵者在行军打仗时,每天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的特殊福利。普通士兵行军打仗还得自备干粮,这就是区别。
第三级簪袅爵位可享受岁俸150石,良田3顷,宅地3处。
第四级:不更爵位为第四级不更,即可免除轮流服兵役,但其他之役,仍须照服。这个规定看似不太合理,军功是为了奖励士兵上前线作战,反而到了第四级可以免除服兵役。其实这就是商鞅的狡诈之处,因为民爵到了第四级的,再升一级就是官爵了。
平民通过战功晋爵一级,那是用命九死一生换过来的,晋升到第二级上造已经是十分的不容易,晋升到第三级簪袅是难上加难,晋升到第四级不更理论上可以光荣退役了,但再晋一级就脱颖而出为“大夫”,上升为百将(百夫长)之列了,诱惑太高。
第四级不更爵位可享受岁俸200石,良田4顷,宅地4处。
第五级:大夫爵位为第五级大夫以上者,既是爵位也是官职,也就是身份已经转变了,虽然是最低级的官员。但是大夫可以乘战车出战,车后最少有随从36人,正常编制100人。
第五级大夫爵位可享受250石岁俸,5处宅地,良田5顷,还有300户食邑的税收。
第六级:官大夫爵位为第六级官大夫的,一般都在战车部队,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装甲部队,机动性快,也没那么累,安全系数相对稍高一些。
第六级官大夫爵位可享受300石岁俸,7处宅地,良田7顷,还有300户以上食邑的税收。
第七级:公大夫爵位为第七级公大夫的,见县令、丞揖而不拜。也就是说公大夫的级别跟县令级别差不多,基本上是领兵之将领了。
第七级公大夫爵位可享受350石岁俸,9处宅地,良田9顷,还有300户以上食邑的税收。
第八级:公乘爵位为第八级公乘的,基本上享受公车接送的待遇了。古代不同级别坐车是有规定的,低级官员、平民只能坐牛车,但公乘级别是马车。因此,有平民晋级为公乘之后,其后代以爵位为氏,称公乘氏。也说明平民以战功晋级到第八级的,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了。
第八级公乘爵位可享受400石岁俸,20处宅地,良田20顷,还有300户食邑以上的税收。
第九级:五大夫爵位为第九级五大夫的,已经做到了“大夫之尊”,不仅享受封地食邑,而且全家免除服役。但历史上真正由平民晋升为五大夫者,却寥寥无几。秦昭襄王时期,身为五大夫的王陵,都是领大军围攻邯郸的将军了。
第十级五大夫爵位可享受450石岁俸,25处宅地,良田25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级:左庶长爵位为第十级左庶长的,基本是高级官员了。在商鞅变法之前,左庶长是平民可以晋升到的最高职务,是君王之下最有实权的岗位,商鞅曾担任此职。商鞅变法制定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之后,左庶长的权力被削弱,变成了一个象征爵位的虚职。
第十级左庶长一般担任军中的左偏裨将军,其爵位可享受500石岁俸,74处宅地,良田74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一级:右庶长爵位为第十一级右庶长的,也是官爵位于一体,秦时右比左尊。右庶长一般担任军中的右偏裨将军.
第十一级右庶长爵位可享受550石岁俸,76处宅地,良田76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二级:左更爵位为第十二级左更的,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担任主将一类的职务,白起就曾经干了左更的职务。
第十二级左更爵位可享受600石岁俸,78处宅地,良田78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三级:中更爵位为第十三级中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左更高。
第十四级中更爵位可享受650石岁俸,80处宅地,良田80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四级:右更爵位为第十四级右更的,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一级爵位的“更卒”,职务比中更高。
第十四级右更爵位可享受700石岁俸,82处宅地,良田82顷,还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
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为第十五级少上造,秦时称少良造。主要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协助大上造工作,基本上少上造以上就获得封地了,可称“君”了。按《礼仪》规定,凡有封地者均可称君。
第十五级少上造爵位可享受750石岁俸,84处宅地,良田84顷,有300户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的封地。
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为第十六级大上造,秦时称大良造。也是统帅职业军队第二级爵位的“精锐”。秦孝公时期,因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刚刚设定,还没有以军功突破第十六级的人。因此,实际上大良造是掌握秦国军政大权的最高官爵了。
第十六级大上造爵位可享受800石岁俸,86处宅地,良田86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为第十七级驷车庶长,意思是军队乘四匹马的指挥官。秦时君王六驾,也就是六匹马的马车,次之为四驾。因此,设置驷车庶长之职,基本上是领兵作战的最高领导了。
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爵位可享受850石岁俸,88处宅地,良田88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为第十八级大庶长的,也是官职与爵位一体的,早期的权力相当于丞相之职。
第十八级大庶长爵位可享受900石岁俸,90处宅地,良田90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为第十九级关内侯,地位仅次于列侯。有其号而无封国,一般是为功勋卓著者设立的虚职,虽然没什么实权,但福利待遇特别高,退休老干部者居多。
第十九级关内侯爵位可享受950石岁俸,95处宅地,良田95顷,有300户以上的食邑税收,还有300户以上的封地。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为第二十级彻侯,汉时为避刘彻之名讳改称列侯,也叫通侯,有封号。是秦时国君以下最高的爵位,只有对国家有特别贡献者才可能获此殊荣。但一直到秦朝灭亡,被封为彻侯的人极少,武将当中也就王翦、王贲父子两获封,可见真正以战功晋爵封侯有多难。
第二十级彻侯爵位可享受1000石岁俸,105处宅地,基本上封地与食邑税收是领导看着给了。但事实上被封侯者,封地与食邑都超过了标准。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河西的大原郡成了他的封国。
写在最后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规定,军队攻打敌国的城邑时,斩首八千颗以上的,或者在野战中斩首二千颗以上的,就达到了军功规定的杀敌数量而论功行赏,各级将吏都可得到奖励而升爵一级。但前提是双方兵力相当,己方超过敌军兵力或损失惨重的则另算的。
按百人单位斩首33颗以上,也就是斩杀率是已方兵力的三分之一,从一级到五级还好办,每人杀敌1人可升一级。可到爵位到了第五级以后,基本上是带兵打仗的人,级别越高,指挥的辅助部队越多,分摊下来的斩杀率就更低,如果吃了败仗或者犯了事,还得降爵。
所以虽然军功爵位制对渴望改变命运的基层人来讲,确实有很大的诱惑力,每晋爵一级的赏赐都十分厚重,让秦军的战斗力大大地加强。但真正靠军功晋升到顶级则很难,武安君一生杀敌破百万,却到死也只是个大良造的爵位就可以说明问题。
2021/1/16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亮剑》邢志国当上副军长,作为李云龙的副手,授少将合适吗
又是经典的亮剑话题,咱就简单的谈两句,权当交流!
在说邢志国之前咱们先聊聊他的上司,老战友李云龙,老李呢基本是军功与处分一样多,用他的话说就是经历了五上五下,光团长就被撤了三四次,这就严重影响了老李最后的定级,直接导致了55年的授衔,就像他老是看不起的程瞎子,55年就是中将,你上去下来的折腾,但是不耽误人家往上走!
言归正传,邢志国应该跟李云龙是四方面军的老战友,毕竟李云龙能看上和相处的人不多,除了大彪应该就属邢志国了,根据电视剧来说,邢志国应该是后于张大彪到的独立团,因为之前没看到,是山本特工队突袭赵家屿以后李云龙转移根据地以后才出现的,应该是后面调过来,估计也是为了平衡李云龙的暴躁脾气,毕竟邢志国跟老李资历不相上下,又是个老好人,也有能力,老李多少会给面子的,不得不佩服老总的用人之道!
解放战争初期,李云龙还是个团长,也是因为帮着华野打了一次援被华野留了下来,这就成了以后三野的人,最后能粟老总看这老李挺不错,提拔他任二师副师长,他还不干想当正的,结果还真的成了正的(小说描述,实际情况也存在,战争年代,能力突出,破格提拔没毛病),跟他的人也就鸡犬升天,职务卡卡就上来了,这时候邢志国是副师长,后面的事大家就基本清楚了,老李受伤捞了个老婆,后续部队只提到了进攻厦门,已经属于战争末期,至于金门战役,结合小说和军史记录,我军没有师一级军官参与,被俘最高职务为团一级主官!
下面我们预想一下邢志国的情况,李云龙受伤以后,应该是副师长带部队继续参战,那就是邢志国和大彪带队,一路南下,二师的战斗力那是绝对的头等主力师,战功当然不用说了,49年改编时,邢志国担任师长或者副军长完全有可能,因为所部没有参加朝鲜战争,所以其职务也就基本固定!
55年的授衔是根据52年全军干部定级而确定的,当时军级分三等,准军,副军,正军,老李估计应该最多副军级,他当时是副军长,代理军长主持工作,55年军事学院毕业以后回去才是军长,驻防沿海地区,邢志国的副军长可能也会定级为副军级,也可能是准军,因为当时的军参谋长是准军级,授衔时多以大校为主,考虑其战功资历可能会是少将,但是行政级别不会调整,少将对应享受行政七级到行政九级,一级差距,工资也差不少!
55年授衔更多的是平衡,毕竟从建立武装到现在时间跨度很大,经历了很多不同的时代,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国军投诚起义的一律高规格待遇,陈明仁是国共双上将,地方势力,比如新疆,西藏的一律都是正军,副兵团待遇,多数是少将,中将,还有不少没有军队级别的也会照顾一下,所以说有很多不确定性,个人更亲向于终身嘉奖!
至于邢志国的军衔,更倾向于就是副军级大校,因为当时野战军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将军,不像现在,但是他能不能当上将军呢,完全可能,因为在60年以后,少将一下就有普遍的晋升,以邢志国的能力,资历晋升少将是没有问题的!
邢志国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同样个性鲜明!
欢迎大家讨论和指出不足!恭祝身体健康!
关于中国军衔等级详解(从一级将军到九级上将)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楚才的军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