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取代长门战列舰的新型军舰有哪些?

中国取代长门战列舰的新型军舰有哪些?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中国取代长门战列舰的新型军舰有哪些?,以及日本联合舰队的长门级和大和级战列舰之间有没有过渡的战列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你有哪些珍藏了很久的动漫
  2. 二战日本战列舰堪比航母,放到现在能有几个国家能造呢
  3. 日本联合舰队的长门级和大和级战列舰之间有没有过渡的战列舰
  4.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5. 什么是条约舰有什么标准吗代表型号是哪艘

你有哪些珍藏了很久的动漫

我最喜欢的动漫看的次数最多也就3遍左右吧,无数遍倒是没有这么夸张。《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看的第一次就被男主精辟的人生语录给吸引住了,第一次发现原来日漫还有情商这么高的男主。相对于其他番那些“中央空调”,“亚撒西”泛滥的男主,春物的男主对着自己的人生有着独特见解,从不撩妹,以一副厌世的死鱼眼观察着他人,那副姿态再配上几句人生语录,真的把我一个男生都迷的不要不要的。当然,这部番并非男主一个人这么优秀。随着故事的发展有2个女生喜欢上了男主。一个是雪之下雪乃还有一个是由比滨结衣(因为没有官宣过女主到底是谁,而且这番的党争也是蛮激烈的,满满的求生欲^O^)。雪乃的出场简单来描述就是:在窗边一坐,书在手中那一捧,风一吹,窗外樱花一落,雪乃再把头发那么一撩。多少观众的心也被那一撩给撩了去,当然了我们那情商爆炸的“大老师(男主)”也不禁老脸一红。在那个番剧频出,老婆频换的年代,有多少少年是“爱着雪乃不撒手的”。雪乃的人设是高智商高颜值的美少女,有着宅男们喜欢的黑长直,加上那高冷有时会腹黑的性格,雪乃女神的称呼可谓是当之无,愧了(当然也有沙织姐姐配音的功劳)。可惜的是雪乃在情商方面另人捉急,“爱着男主不开口”也是让人难受啊。至于由比滨(团子)在感情反面明显更主动,早早就开始了对男主的功势。可惜的是我们的男主在初中时告白失败感情受挫后不相信爱情了,真想说一句:“你们放开男主,让我来!”对于雪乃和团子变现的好感,我们大老师表示“我莫得感情”,我怕到时大老师搞基(找彩加小天使)去了,不过感觉也不错,嘿嘿。至于这番看了3遍的原因是因为这番在人物感情方面蛮有深度的,不认真看可能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看了几遍也才慢慢有了些头绪,不然会发现里面人物表达情感的时候会说莫名其妙的话。(记得点个关注哟^O^)

二战日本战列舰堪比航母,放到现在能有几个国家能造呢

啥?日本二战的战列舰堪比航母?喝多了吧?应该是日本的航母堪比战列舰才对。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年日本的航母,有不少都是由战列舰改的。

比如有名的中途岛的一把火“赤城”号,当年是旗舰,是大日本海军的壮哉,是袭击珍珠港的功臣。

然而它的底子就是艘战列舰,为“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是天城级的第二艘。

为什么它从战舰这么有前途的角色变成了航母呢?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人们开始裁军和限定军舰吨位。

当时天城级堪堪将要造完,但全是超标货,必须得拆除。

日本人舍不得:日本农业不发达,军舰怎能丢掉它,只要糊上金坷垃,改造改造就行啦!

于是天城级的首舰“天城号”开始了战巡到航母的改造,没多久赤城也跟着上马了。

活该的是,1923年关东大地震,快完工的“天城号”航母被震瘪了,于是赤城成了唯一完工的天城级改造航母,于1927年3月25日完工。

中途岛之战中,因为传说的“五分钟”,甲板堆满炸弹的赤城号让美军俯冲轰炸机一发入魂了。

还有与赤城同步起爆的“加贺”号航母,它也是妥妥的战列舰,比战巡还硬些。

加贺号战列舰的建造始于1919年初,制造厂是川崎造船厂,它本该是一艘“长门”战列舰的升级版,有枪有炮,还有410mm的大管子。

舰体刚下水的时候,加贺号非常有排面,得到了日本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和10万民众观礼,简直就是明日之星。

结果还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加贺号给劈头泼了盆冷水,它被加入到“必拆”的行列。

更八格牙路的是,加贺必须把拆下来的物料送到“天城”那里去,然后剩下点小寸板儿还得去当靶船,它就像个刚出道红了的明星,还没出专辑呢,眨眼给封杀了。

人们瞧不起加贺,嫌它短了,配置不如天城新颖,也不适合改造成航母,那还留着干啥呀?浪费帝国的铁板?

于是加贺只得天天在那趴着喊冤,拆一块板子就喊一次天闹黑卡半载!喊着喊着,“轰隆”一声天照大神显灵了。

1923年关东大地震,趴在船台上的“天城”楞给震得脆瘪,就像遭报应一样,连龙骨都折了,这给了加贺重生的机会。

日本海军部没多久就决定,由横须贺船厂进行负责,从加贺号战列舰上改造一艘空母出来,咳!但是,为了不超过总吨位,它的姊妹舰“土佐”号还是拖去打靶吧……

就这样,加贺号战列舰变成了加贺号航母,它拥有当时日舰最大的载机数量,甚至还能跑到27节以上。

还有日本制造的最庞大的航母“信浓”,这艘船其实是大和级战列舰的老三,日本在拼死憋出大和、武藏后,把信浓憋到一半就实在氪不动了。

当时的日本海军把航母当成了押宝的对象,毕竟航母作战能力更高,是日军在太平洋上最给力的武器。

而且日军当时天天挨炸,横须贺船厂根本就忙不过来,不是给这个维修,就是给那个升级,疲于奔命。

于是更简单、能效也更大的信浓航母改造计划出台了,既然之前能从“天城”改航母,那么大和的舰体又有何问题?

铺飞行甲板多简单的事儿?什么舰桥、上层建筑、大炮、装甲带全都不用管了,省工期,还能增加航母,斯巴拉西!

就这样,信浓被关在船厂里来了个封闭施工,海军高层严令必须在44年12月完工,否则全体死啦死啦的有!

船厂的员工一看大太君怒了,只得拼起命的搞,偷工减料加浑水摸鱼加瞒天过海,居然提前在11月就搞定了。

后来信浓载着2500名官兵出港试航,还带着雪风等祥瑞护航,结果遭遇美军潜艇的鱼雷袭击,被人射六中四,bia叽一下沉了。

日本这种改造航母相当多,比如“龙骧”,龙骧号航母排水量堪堪1万2千吨,它使用的是“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船身。“隼鹰”号,使用的是客轮“橿原丸”的船体,“飞鹰”号原来也是客轮“出云丸”。

此外还有瑞凤、祥凤、龙凤等三艘航母,瑞凤是油船“高崎”改造而来,祥凤之前的名字叫“剑埼”,是一艘潜艇母舰,后来被改造成航母。龙凤也是一样,它的前身是潜水母舰“大鲸”号。

千岁、千代田等航母原本是水上飞机母舰,后来实在憋不出航母了,日军便将之铺了甲板凑数。

再就是“大鹰”这种凑合型,它们完全体现了日本二战海军乱七八糟的构造,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船,也能划拉进同一型中。

“大鹰”号,它原本是新田丸级货客船“春日丸”,在建造途中被改造成了航空母舰。

同级的2号舰“云鹰”,原本是日本邮船的新田丸级货客船“八幡丸”,在太平洋战争前被日本海军买下,改造成了航空母舰。

大鹰型的3号舰“冲鹰”,原本是新田丸级货客船“新田丸”,1941年9月大日本海军征用,在太平洋战争开战后改造成了航空母舰。

4号舰“神鹰”还是个进口货,进口的是德国客轮“シャルンホルスト”号(好像读沙伦霍尔斯特),太平洋战争开始后被改造成航母。

5号舰“海鹰”是由日本海军从三井公司征用的客轮“あるぜんちな丸”(我又不知道怎么读了)改造的,据说售价930万日元。

至于其它的什么瑞穗、秋津州、能登吕、神威、速吸之流,完全没说的必要,全是破船。

日本真正的正规航母,是凤翔、苍龙、飞龙、大凤、翔鹤、瑞鹤、葛城、云龙这些。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也该明白了,当时的日本也是凑合过日子的国家,他们之所以能造这么多航母,更多的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压榨肝肠搜心刮肺的穷兵黩武之举。

真的要放到台前,日本也就是个比中国有余,比一等列强则大不如的国家,如果没有那股东方人特有的坚韧,他们还真做不出二战那样的“壮举”。

其实1931年捞了一拨以后,1937年的战争并没有给日本带来什么大的收益,他们快速的被战争耗了进去,到1939年已经有人开始叫嚷“没有一点资源能战争了”,打中国打了个入不敷出。

如果不是军国主义死不低头,以及当时的中国实在不成样子,日本恐怕早就当缩头乌龟了。

如果非要把二战的日本与今天的国家做工业实力对比,可比性实在不大,哪怕二战的日本再烂,今天能比过的国家也不多。

世界新增造船国并不多,而其中有出息的更少,主要崛起者就是中国、韩国,什么印度、土耳其之流不值一提。

反过来,英国、法国、德国的造船业还在新世纪受到了一定冲击,有点不如当年那么繁茂。

我们再数数世界上像点样的国度,会发现这个世界战前战后唯一发生的大变化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过去的殖民地经济,开始了新形式的剪刀差式垄断经营,以新的方式展开剥削。

说人话就是:世界的发达集团并没有变,基本还是那几个国家,他们不搞土地侵略了,换了更好的法子割你的肉,吸你的血汗,你还得笑着喊爹地好。

政治经济加科技封锁、经济压制的手腕可行,那么何必再去打打杀杀呢?这也搞得如今一些承平日久的发达国家,变得犹如软脚虾。

比如英国,他们造还是能造,伊丽莎白号航母不是造出来了么?只不过得买中国的龙门吊,还造的气喘吁吁,再多造几艘当年的“厌战”估计都得死翘。

还有德国,今天的德国除非穷兵黩武往死里憋,否则你让他们造几个俾斯麦看看?当然,你要是肯给钱,他们造油轮那可是一把好手。

所以,要完成二战中日本那样规模的战列舰、航母建造,二战国家和现代的能耐差异真心不大,无非增加中国、韩国等超级造船大户。

你要搁中国的那些大船厂里,说造个1.2万吨的“龙骧”或2.7万吨的“赤城”很难,对方能把几十万吨的大邮轮蓝图扇你脸上去,也就信浓这种72890吨的玩意儿还稍微费点劲。

剩下的那些工业基础薄弱,造船业也是基本不靠谱的国家,你让他们憋都憋的尿血,比如印度,那个航母船壳子漂多久了?幸亏这和平年代他们能摸鱼,如果是战争年代,他们能造出鬼来?

日本联合舰队的长门级和大和级战列舰之间有没有过渡的战列舰

长门到大和,中间经历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找回丢失的十余年……

先来说一说长门

长门号战列舰于1917年8月28日正式开工,1918年11月9日下水,并于1920年11月25日完工。完工后的长门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之一,他的标准排水量为32720吨,航速高达26.4节。长门号上还装备有8门410毫米主炮,火力极强。

长门号战列舰

现在,让我们来探索长门级战列舰是怎么发展到大和级的。

八八舰队

1920年,日军扩张了先前的造舰计划,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八八舰队计划。该计划包括长门级、加贺级、纪伊级战列舰,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不过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日军的计划基本被砍光了,只剩下了两艘长门级战列舰。

尽管余下的三型战列舰没能被完成,但是他们还是为日军后续战舰的设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加贺级的二号舰土佐号被当成了靶舰,其中一枚水中弹在水下前进了25米后击穿了土佐号的水下装甲,造成了3000吨左右的进水。

土佐号战列舰

发现了水中弹巨大威力的日军真可谓是欣喜若狂,该发现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日后九一式穿甲弹。这种穿甲弹采用了平弹头结构,与原先的尖弹头设计相比,他有更稳定的水下弹道。九一式穿甲弹也在二战中也对盟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海军假日

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签订了为期15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各国海军可以在标准排水量3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6英寸、主炮数量不超过10门的条件下,对已有的舰龄超过20年的主力舰进行更新换代。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现场

金刚代舰

到了1928年左右,老旧的金刚级战列舰也该被替换了。顾名思义,金刚代舰就是用来替换金刚级的新式战列舰。(这里顺便提上一句,2019年上映的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的背景就和金刚代舰有关,不过电影的内容纯属虚构)

在当时参与竞争的主要有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提出的方案(以下简称藤本案)和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平贺让提出的私案(以下简称平贺让案)。下面,让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金刚代舰的两个方案,并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案之前的优劣。

时任海军技术研究所所长平贺让

先让我吐糟一下!!!这个问答经常写一半就没了,然后我老是忘了存草稿,所以这已经是第四次写到这里了,现在的我非常暴躁所以下文会很简略!

藤本案

3座三联装16寸主炮,前二后一,舍弃了传统的炮廓设计,装备了6座双联装副炮,前二后四布局在舰艏和舰艉。不过最大航速仅为26.3节。

藤本案,有大和的影子

平贺让案

2座双联装和2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布局跟美国的内华达级战列舰一样。他还采用了老式的炮廓设计,同时航速也仅为25.9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及其紧凑。

平贺让案

对比

我还要再吐糟一下:这已经是第五次写一半又没了!!!

平贺让案和藤本案各有优劣,火力上平贺让案略胜一筹,防护上由于平贺让案设计紧凑,因此主装甲带只有全舰的44%。所以多出来的吨位就可以增厚装甲。他的主装甲带后381毫米20度倾角。

平贺让案模型

不过平贺让案的鱼雷防护非常的差,所以在防护能力方面这俩方案基本打平。另外藤本案的航速有一点点优势,不过不到一节的航速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尽管金刚代舰的设计方案很妙,甚至强于美军后来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但是由于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这东西就又被砍了。而日军下一次设计战列舰就是著名的大和级了。大和号的设计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也不丢人现眼了。

非常的抱歉这个问答出了点问题,我好几次都没保存上,所以后面写的很随意。这东西当成一个小科普就行了。希望后续有人可以超越我的这个回答。

本篇问答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给我点点赞…看在我这么悲惨的份上点点关注呗……

中国沿海的民营造船厂能不能制造日本二战水平的航母

没问题,二战的日本航母本来技术就不算高,最大的航母“信浓”也才7.29万吨排水量,现代中国的大型民营船厂制造这些东西并不算难。

航母是在二战前才逐渐发展成型的装备,在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呈现,使用运煤船、战列舰、战巡、油轮、货轮船体的比比皆是,日本海军的航母尤其如此。

日本航母许多都是为了应对一战以后《华盛顿海军条约》,不得不“转职”的军舰。

比如“加贺”,它前身是长门级战列舰改进型,后被改为航母,服役时被称为“日本容积最大的航母”,排水量4.25万吨。

“天城”、“赤城”这些更小,只有3.65万吨,它们原本是战巡,建成后被该被拆毁,但日本海军舍不得,先将天城改成了航母(地震震垮了),后又将“赤城”改成了航母。

“赤城”当年是南云忠一的旗舰,参与过多珍珠港、中途岛等多个大海战,相当有名。

3.65万吨的航母当“旗舰”,可想而知其它的航母都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当时日本的航母不少都是1-2万多吨级的排水量。

从重巡洋舰“青叶级”上改造的“龙骧”号航母,排水量1.2万吨,比如今我军的055驱逐舰还少(1.4万吨)。

大部分的改造航母吨位都很小。

“翔凤”号,潜艇母舰所改,1.2万吨。

“龙凤”,潜艇母舰“大鲸”所改,1.33万吨。

“瑞凤”,油轮“高崎”所改,1.4万吨。

“飞鹰”,客轮“出云丸”所改,2.7万吨。

“隼鹰”,客轮“橿原丸”所改,2.94万吨。

“大鹰”,客轮“春日丸”所改,1.78万吨。

“云鹰”,客轮“八幡丸”所改,1.78万吨。

“冲鹰”,客轮“新田丸”所改,1.78万吨。

“神鹰”,进口德国客轮“シャルンホルスト”所改,2万吨。

“海鹰”,日军征用三井公司客轮“あるぜんちな丸”所改,1.75万吨。

如“葛城”、“云龙”这些标准航母也不大,云龙2.2万吨,葛城2.02万吨。

除了吨位普遍不大,二战日本航母的技术也不怎么高级,无论是飞行甲板还是内外设计,都与现代航母天差地别,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简易。

就连日本陆军当年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硬上马建造了“神州丸”、“秋津丸”等航母。

毕竟二战的航母与今天不一样,今天的航母需要为起飞重量达20-30吨的战机提供起降,仅这甲板和阻拦索就比过去高级了不知多少。

二战的舰载机也存在优势,这些螺旋桨战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性与稳定性都很好,相比现代的喷气式战机,起降风险低太多。

如零战21型仅168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也不过2674公斤,逆风17节时仅需70米即可起飞,“赤城”的飞行甲板长249.17米,轻易就能让零战起飞。

现代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机,起飞重量达到15740公斤,攻击挂载起飞重量为22328公斤,滑跑起飞距离为427米。然而一艘“尼米兹”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长度仅为332.8米,它必须依靠长为91.4米的蒸汽弹射器滑道起飞。

现代战机大大制约了现代航母的建造标准,如果按照二战那种战机标准建造航母,毫无疑问难度将大大下降。

中国的民营船厂造不造的了呢?中小船厂造那些1.2万吨的应该不存在太大问题,至不济也能学当年日本进行甲板改造。

国内比较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完全不存在问题,如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拥有自己的巨型干船坞一座,能建造100000DWT级的干散货船,6000TEU以下的集装箱船,规模上早已远远超过了二战日本航母的水平。

(注:DWT=载重吨船舶满载排水量减船舶自重=载重吨位;TEU=国际标准集装箱单位,1TEU=1个20英尺集装箱干柜,容积为5.69m×2.13m×2.18m,约25立方,容货毛重约17.5吨)

如“信浓”这个7.29万吨已经算是当时全世界海军航母的天花板了,毕竟它是“大和级”战列舰船体改造而来。但放在今天,也不过是大型民营船厂们上百万综合吨的一点毛毛雨。

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

什么是条约舰有什么标准吗代表型号是哪艘

谢谢邀请!

顾名思义,所谓的条约舰,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条约规定的标准而设计建造的军舰。

这里所说的条约,是海军史上著名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22年签署于美国华盛顿,因而又称“华盛顿条约”),以及《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1930年签署于英国伦敦,又称“伦敦条约”)。

主要的标准是:

战列舰:排水量不能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能大于406毫米

巡洋舰: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能大于203毫米

(其中,主炮口径在155毫米以上的算作重巡,之下的算作轻巡)

具体如下:

《华盛顿条约》和条约战列舰、条约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了休养生息,停止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尤其是停止耗资巨大的海军军备竞赛,经美国提起,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共5个世界顶级的海军强国,以及中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等国于1921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海军军缩会议,约定各国之10年不造新的战列舰,废弃全部的旧式战列舰,暂停所有建造中和设计中的战列舰计划。

其中,对各国保有的主力舰,即战列舰提出了苛刻的标准,即排水量不能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能超过406毫米(16英寸)。

按照华盛顿条约的约定,原本10年内各缔约国都不能建造新的主力舰,但是作为会上讨价还价的结果,作为允许日本保留“陆奥”的交换条件,英国得以新造两艘战列舰,即“纳尔逊”级战列舰(

HMS.Nelson

),是典型的遵守华盛顿条约标准的条约战列舰。

(条约型战列舰,英国“纳尔逊”级三视图)

“纳尔逊”级排水量33313吨(姊妹舰“罗德尼”排水量33730吨),均未超过35000吨的条约标准限制。装备的主炮是3座406毫米口径炮,也满足了条约标准。

因为是在既定排水量限制的前提下设计军舰,“纳尔逊”级的设计可谓是戴着镣铐跳舞,为了控制军舰的总排水量,设计师费尽心思,最终弄出了把3座主炮塔全部集中于军舰中前部,采取金字塔式布置的集中布置,以节省装甲防御的面积,减少总重。

除了条约战列舰外,《华盛顿条约》规定战列舰以下的军舰主炮口径不能超过203毫米,排水量不能超过10000吨,对这类军舰的数量则没有具体的限制。因而,在主力舰建造被封堵的情况下,缔约国后来纷纷投入建造不超过10000吨,装备203毫米及以下口径主炮的巡洋舰,以此弥补战力,即条约型巡洋舰。

(日本“妙高”级条约巡洋舰)

这一方面代表性的条约巡洋舰包括日本的“妙高”级、“高雄”级,美国的“彭萨克拉”级、“北安普顿”级、“波特兰”级,英国的“肯特”级、“伦敦”级等。

《伦敦条约》和条约重巡洋舰、条约轻巡洋舰

华盛顿条约10年限期届满前,华盛顿条约的缔约国在英国伦敦召开新一轮的海军军缩会议,签订《伦敦条约》,进一步限制各国的海军军力增长。

《伦敦条约》中,将10000吨以下的巡洋舰又进一步细分,按照主炮口径大小为标准,203毫米至155毫米的称为重巡洋舰(A级巡洋舰),155毫米以下的算为轻巡洋舰(B级巡洋舰)。

此后根据《伦敦条约》的标准而建造的,也称为条约巡洋舰。

(美国条约轻巡洋舰“布鲁克林”)

其中代表性的包括日本的轻巡洋舰“最上”级,美国的轻巡洋舰“布鲁克林”级、重巡洋舰“威奇塔”级,英国的轻巡洋舰“南安普顿”级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