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的定义及其年龄划分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的定义及其年龄划分和弱冠之年指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弱冠及笄
弱冠是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的称呼。二十岁已成年,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年的帽子,但体格未壮故称为“弱冠”。也称冠岁。而及笄指古代汉族女子年满十五周岁的称呼,也称笄年。这时侯将女子头发结起来用笄贯之。由于古人结婚早,因此及笄之年也指结婚之年。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八九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所以头发下垂。
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就是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出嫁了。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由于已经成年,但是体格比较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男子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为国家出一份力。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龄
而立: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40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古稀:70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扩展资料
三十而立——人在30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40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五十知命——看清事物的真相,自然的繁衍事实;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并非是一种对自己生命妥协的负面心态,而是对追寻学问、获得人生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大道。
六十花甲——60在阴历来算,已经天干地支一个轮回了。
六十耳顺——是指:清楚看明白各人观点不同、欲望不同、处境不同、心态、情绪等的不同,言语表态等等都能够释然,容纳了,但不等于接受了。
七十古稀——已经很稀有了,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女子弱冠之年多少岁
女子20岁的特定称谓是“桃李年华”。
古代男子年至20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冠礼由父亲或兄长主持,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做官、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利。“二十曰弱”,即言未达壮年,还较年少,故称“弱冠”。后用“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
古代女子也有类似男子的成年之礼———及笄(jī)《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而笄。”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笄,簪子。古代女子年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及笄之年,是女子年满15岁,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然而“及笄之年”和“弱冠之年”毕竟不在一个年龄段,不能等量齐观。古代有没有女子20岁的特定称谓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桃李年华”。
弱冠之年指什么
1、弱冠之年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2、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OK,关于弱冠指男子多少岁?弱冠的定义及其年龄划分和弱冠之年指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