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清朝历史回顾)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清朝历史回顾)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元朝和清朝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呢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中国历史上,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衰落的
中囯历史上,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衰落的。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通常说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不可能是直线上升,忽然下降衰落。我们常说明清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开始衰落的。也有的说清朝后期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开始衰落了。近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衰落了。这几种观点说法都是相对的。中国历史进程危机衰落最严重阶段似乎应是西晋灭亡后“五胡乱华”阶段。中国历史文化没有断层现象,国家能经过漫长历史阶段走到今天主要作用应该是汉唐时期打下坚固基础以及孔孟儒家等其它学派深入人心文化。秦朝统一开了好头,两宋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是对隋唐时期的巩固,而金朝第一次提出“华夏一统”观念为以后朝代找到统一理论依据及奋斗目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阶段,五代十国阶段等似乎都可以认为中国衰落阶段。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显示,中国有强大上升时期也有衰落下降阶段,是有升有降的,只是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只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船尖快炮打开清政府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国土任列强宰割,中国进入衰落期。这段时期距今较近,我们好引以为鉴,经常说起。
中国夏商周是以黄河、长江流域为活动中心逐渐发展起来,主要还是以黄河中原地带为主,现在称那时为华夏族比较科学。周朝分西周、东周。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阶段,当时也产生夷狄之分,管仲助齐桓公称霸有一项内容就是尊王抑夷,像帮助燕国击败夷人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强大起来,呈击匈奴,平百越。经过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之争,西汉建立初期也是衰落期,冒顿单于领导匈奴十分强大,以致釆取和亲政策,防御策略。汉初军事力量弱,但是国土面积大。投降匈奴的战略大师中行说曾说:汉朝如果发展强大,匈奴不是对手。后来汉朝终于打败匈奴及周边的百越等族。两汉四百零五年,形成了汉族称谓,东汉灭亡后三国鼎立,当时魏、蜀、吴三个国家都能处理解决好周边异族问题,西晋结束三国局面,经过短暂统一,由于“八王之乱”司马皇族及一些阴谋野心家争权夺势,互相残杀,导致国力衰落,周边及内附的羯、氏、羌、匈奴、鲜卑等“五胡乱华”,这导致汉族大量被屠杀,经过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民族融合,再加隋唐统一强大,尤其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族和鲜卑、氏、匈奴等族融合,终于重新崛起汉族更加强大,民族融合主要是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像汉武帝釆纳董仲舒“罢除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后,历朝统治者认识到儒家对统治有利,都纷纷敬重儒家,以后元、清异族统治者也是提倡尊重儒家,一些皇帝曾亲自去曲阜拜孔府、孔庙。
中华民族悠悠发展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发展壮大发展史,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平等共同合作才有今天强大的中国,中华民族先进文化赢得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这是中国从古走到今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勇敢不屈勤劳聪明团结爱国等等好品质是中国从古走到今重要因素。在这个历史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有曲折上升反复也是正常的,符合事实求是辨证关系,中华民族在国家观念、思想意识认同感等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就变成了坚强不摧的国体,近代史,许多列强想蚕食瓜分中国最终都没有实现,连八国侵略联军统帅瓦德西都曾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见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十分坚强,处于衰落阶段也是各国奈何不了的。法国著名军事奇才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的国力不容撼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强大时期也有衰落时期,总体是曲折不屈地前进着,这就是我们可爱的中国。
清朝到底是满族朝代还是蒙古族朝代
嗯,这还用说吗?当然是满族、或者说八旗的王朝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满族和满清八旗并不完全一致,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女真人,统合了女真部落、部分赫哲人、达斡尔人、少量蒙古人、汉人和朝鲜人,共同组成了清廷占领天下的根本——满清八旗。他们也就是入关后我们所熟知的八旗和旗人。
八旗盔甲而如今的满族是在清朝灭亡之后才有的称谓,由于满清时期八旗对于汉人等民族的压榨和欺凌,为了防止报复,因此大量八旗旗人在清亡后隐姓埋名,并自称汉人。而在新中国登记少数民族时,又有不少汉人被登记成了满族人,因此,如今的满族和清朝的八旗并不完全一致。
而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毋庸置疑的是,一直属于八旗的统治之下。虽然有八旗蒙古,虽然清朝皇室的血脉甚至比满族的血脉更多,虽然清廷一直鼓吹着满蒙一家,虽然八旗的组成中也有部分蒙古人,虽然八旗的制度文字语言大量参考蒙古,但是,清朝始终是八旗的朝代,而不是蒙古族的天下。
清朝巅峰时的疆域无论是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还是入关后的清朝,一直宣称满蒙一家。而且历代清朝皇帝的妃子和皇后,也有许多人出身蒙古族。例如清初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就是出身科尔沁的蒙古人。而康熙皇帝的身体内,也有一半是蒙古人的血液。
但这绝不意味着清朝就因此成了蒙古人的王朝,更不意味着满蒙真的亲密无间。事实上,清朝对于蒙古的警惕比之汉人没有丝毫减少,甚至犹有过之。靠骑射起家的满清八旗,深知游牧民族和骑兵骑射的威力。而十分擅长学习的满清统治者们,又从历史中一次次学到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的巨大威胁。
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因此,无论是基于经验教训还是现实原因,蒙古一直是满清最为警惕的对象。而事实也证明了满清警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清康熙年间崛起于西域的准噶尔汗国,一直是满清对蒙古地区统治的最大威胁。
为了剿灭准噶尔汗国,消除清朝在西方及北方的最大威胁,清朝在其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期间,一直与准噶尔汗国处于战争状态,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最终将其彻底消灭。从中也可看出蒙古铁骑的强大战斗力。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建立的准噶尔汗国而为了防止重蹈覆辙,也为了巩固八旗对于蒙古的统治,清廷无所不用其极,例如,他们废除蒙古传统的组织和游牧方式,为个部落划分游牧区域、设立扎萨克旗和盟、大量修庙、积极推行藏传佛教、化解游牧民族的尚武善战精神、消减人口、挑拨蒙古内部矛盾。
在清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之下,在准噶尔蒙古之后,蒙古这曾经威震世界的游牧民族再也没能成为清朝的统治威胁,相反,它们还作重要的武装力量,一直驻扎全国各地,成为清廷维护统治的最有力武力手段之一。
蒙古铁骑我们对于满清统治中国期间的诸多政策,往往极为诟病甚至愤慨。满清的存在和闭关锁国等措施,也的确阻碍了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了中国在清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遇。
但不可否认的是,清廷统治中国的手段其实是极为高超的,尤其站在八旗的立场上而言,以几十万人的小族统治亿万人口的庞大疆域,清廷始终能够牢牢的掌握着局势,并打破了胡无百年之运的说法,享国近300年,统治之术堪称无与伦比。
清朝皇帝而且,如果不是在清末时期清廷遭遇了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八旗和清廷炉火纯青的统治之术,清廷的统治未必会在1911年轰然倒塌。而清廷炉火纯青的统治术,当然也包括统治人口最为广大的汉人和曾经武力十分强大的蒙古。因此,虽然清廷存在许多汉人和蒙古出身的官员,但毋庸置疑的是,清朝从始至终一直是旗人的王朝。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什么
清朝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段,一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二是皇太极改大金为大清。努尔哈赤没有称帝,而是自称天命汗,清太祖是皇太极追尊,所以严格来讲清朝只有十一帝。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也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另一个为元朝)之一。清朝如果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共有12位君主,如果从皇太极建立大清开始则有11位君主。1644清朝入关后共有10位君主。
清朝入关前的皇帝有两位,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后金天命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后金的开国之君。努尔哈赤与明朝有杀父之仇,以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二十五岁统一女真各部,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号大金,称天命汗,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后,迁都盛京,此后不断缠食明朝辽东领土。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去逝,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建立者。于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称天聪汗。皇太极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征服漠南蒙古和朝鲜,解除了对明作战的后顾之忧,重用汉将,在与明朝的辽东争夺中逐渐占据优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极于松锦之战中大败明军,生擒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明朝松锦防线趋于崩溃,清军入关已是大势所趋。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未能实现他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夙愿。皇太极庙号太宗,葬盛京昭陵,由其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1644年清朝顺利入关定都北京,入关后,清朝共有十位君主清世祖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六岁登基,由其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顺利挥师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福临成了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于狩猎中途,顺治帝提前亲政,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恢复生产,对抗清力量改剿为抚,使清朝在中原的统治日趋稳定。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二十八岁,庙号世祖,葬清东陵之孝陵,诏命第三子玄烨继承皇位。
清圣祖玄烨,顺治帝福临第三子,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清朝最杰出的皇帝。康熙帝八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期间铲除专权的辅政大臣鳌拜,积极用兵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权,注重与民休息,大力发展经济,重用汉族士人,使清朝的统治达到了空前繁荣强盛,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被称为是“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1722年)康熙帝在畅春园崩逝,享年六十九岁,在位时间之长为中国皇帝之最。庙号圣祖,葬景陵,由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清世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晚年诸子夺嫡,结果雍正胜出。在位期间,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民制度,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军机处等政策,很好的延续了康熙年间的太平盛世,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享年58岁,庙号世宗,葬清西陵之泰陵,由其第四子弘历继承皇位。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最强盛,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统治后期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清朝逐渐由盛转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葬清东陵之裕陵。
清仁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嘉庆帝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直到上皇乾隆帝去世后才开始亲政独揽大权,在位初期,铲除大贪官和珅,但嘉庆的能力远不如其父皇乾隆,不仅吏治败坏贪污成风,而且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统治期间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开始流入中国,清朝衰弱迹象明显。嘉庆二十五年(1828年)驾崩,终年61岁,庙号仁宗,葬清西陵之昌陵,由第二子旻宁继承皇位。
清宣宗旻宁,清朝第八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年号道光。道光皇帝在清中后期算是有为之君,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战败,道光帝卑膝求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执政后期拒绝变革,苟安姑息,清朝的统治已是危机重重。道光三十年(1830年)驾崩,享年69岁,庙号宣宗,葬清西陵之慕陵,遗命四子奕詝继位。
清文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年号咸丰,是清朝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握有统治权的皇帝。咸丰帝在位期间,虽勤于政事,大手笔对朝政进行改革,欲挽救清朝于内外交困之中,但无奈积弊重重,收效甚微。在位期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起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镇压起义。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大量的不平等条约都签订于咸丰年间。咸丰帝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葬于定陵,其子载淳继承皇位。
清穆宗载淳,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同治帝并无实权,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大小政务皆决于东、西两太后。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镇压并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同时,清朝还平定陕甘回乱,实行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段难得的政治稳定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19岁的同治帝驾崩,庙号穆宗,葬清东陵之惠陵,同治帝无子,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被议立为皇帝。
清德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年号光绪。光绪在位的前七年,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去世后,慈禧独揽大权一人听政,光绪帝虽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亲政,但大权依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绪帝在位期间,颇思有所作为,但无奈慈禧处处掣肘压制。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惨败后,光绪帝痛定思痛要维新变法搞改革,结果又在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压制下变法百日而亡。光绪帝倚重袁世凯,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被慈禧幽禁于西苑瀛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暴崩,享年39岁,庙号德宗,葬于清西陵之崇陵。光绪帝无子,恭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被立为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宣统,所以也叫清废帝或宣统帝,溥仪即位后,由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共同执掌朝政。此时的清朝,已是风雨飘摇行将覆灭,随着各地革命运动的兴起,南方多省宣布脱离清朝的统治,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之火燃遍全国。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保证退位后会优待清室的承诺下,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退位诏书》中说“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宣统帝退位后,得暂居紫禁城,民国政府每一年支付400万以资所用,清朝至此灭亡,世间再无皇帝。
综合,清朝十二位皇帝的先后顺序分别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后金天命汗);清太宗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国号为清后年号崇德);清世祖福临(年号顺治);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清世宗胤禛(年号雍正);清高宗弘历(年号乾隆);清仁宗永琰,后改顒琰(年号嘉庆);清宣宗绵宁,后改旻宁(年号道光);清文宗奕詝(年号咸丰);清穆宗载淳(年号同治);清德宗载湉(年号光绪);清废帝溥仪(年号宣统)。
元朝和清朝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呢
元朝和清朝当然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虽说他们是外来民族,但实际上他们统治了我们的广大国土,实现了我国多民族的大融合,不但是我国的正式历史,而且为我国多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清朝后面是那个朝代
清朝之后是中华民国。民国简介: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成立于1912年的民主共和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好了,关于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是清朝(清朝历史回顾)和元朝和清朝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呢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