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人物形象描述茶馆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茶馆人物形象描述茶馆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馆人物形象描述茶馆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馆人物解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王利发的人物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的主人公。他是逆来顺受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却屡遭无耻权贵的剥削、他是处世圆滑、精明干练的小商人,却被反动派长期欺压、他是与时俱进的积极改良主义者,却终因没有新的思想武器而被现实击碎。

他的凄凉命运不仅是自身复杂的性格所致、也是清朝末年到解放以前五十年间的专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所致。

茶馆人物解析

茶馆主要人物解解析

1、王利发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2、常四爷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

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

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秦仲义

秦仲义是裕泰茶馆的房东,是维新运动后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新生民族资本家。他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空一切,甚至敢于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作斗争。他有一个自认为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他天真地认为,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手段,把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就能战胜洋人,救国救民。但他惨淡经营了几十年的“实业”却被国民党政府没收了,心如死灰的他,到老年却悟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道理”:“有钱呀,就应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在这一人物身上,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既有斗争性又有软弱性,既有干事业的狂热一面,又有在挫折面前软弱灰心一面的特点。

《茶馆》里唐铁嘴是是什么样的人物

一、首先他是个城市无产者,总体形象是个有一定知识的小市民,低等的市井人物。

二、他号称“唐铁嘴”,是个用相面、看手相、算命为业的江湖骗子。

这是个坑蒙拐骗为主要能力的职业,他的人品也可想而知。

但是我们得考虑,这是因为旧社会他这样的小知识分子无衣无褐才不得不姑而为之的一种生命方式——但他干了一辈子,生不逢时。

这个行业也许会有姜子牙、袁天罡、刘伯温等奇人异术,但是我们对于唐铁嘴,就不要相信什么。

他的知识也就是看人脸色、诈人心事,有一点口舌聪明、有一点自学成才的心理学——如果那可以叫做心理学的话——吓唬一下穷人骗个钱,奉承一下富人讨个赏,他和今天许多城市的一个板凳、一张纸板坐在墙角等人上钩的没有两样。

如此而已。

军阀混战北京城的时候,人人自危,唐铁嘴却说:“我感谢这个年月!”大家惊问他为什么?他说:“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当然,由于中国民间大都不喜欢劝导人忏悔的教堂和神父,也没有成型的心理咨询师,更没有心理干预职业部门,所以,唐铁嘴和他的学长、学弟,以及形形色色的“小唐铁嘴”们,都是中国心理学的一种特色产物,是社会要求国民身心健康的一种自发的、收费低廉的烦恼排解职业工作者。

他们生的伟大,死了可惜。

工作卖力,态度热情。

值得思考。

三、性格特点:(一)他为人油滑、投机钻营、见缝插针。

他一见富人就挤过去巴结,“没有职业操守”。

由于贫穷,也难得穿件好衣裳,又脏又臭,举止猥琐,形象邋遢,贼眉鼠眼的,——但这是因为他穷——但是有时他也会穿上府绸袍子,说明他发财了,这个世道对他来说,的确是好个世道。

他自轻自贱,缝隙中求生存,相面说得口渴了,讨剩茶喝,也不计较自尊什么的——这也是因为他穷。

(二)骗吃骗喝,厚颜无耻。

喝了王利发多少茶,都是吃白食,欠账不还,要么强词夺理来狡辩,要么转移话题来开溜。

好在社会兵荒马乱的,王利发不但不逼债,还常拉他进店躲祸,从而让他占了更多的偏宜。

(三)为非作歹、自甘堕落。

他的可恨之处:骗人就骗吧,有智吃智嘛,但是他有点无耻:抽大烟,后来不抽了,改抽白面,还洋洋得意地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仅一两句话就慑神提魄地画出了这个无耻之徒的丑态,并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毒害。

总结: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既非大奸大恶,但也对社会没有作用,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渣滓。

他的身上集中了地痞流氓的共性:坑蒙拐骗、投机钻营、为非作歹、自甘堕落。

他对自己的吸毒,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恬不知耻地向别人炫耀为“福气”,其嘴脸之丑恶,令人作呕。

帝国主义列强在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丧心病狂地进行经济侵略和精神麻醉,当像唐铁嘴这样的“国民”贪婪舒适地吞云吐雾的时候,一个国家正呼唤着国民灵魂的回归。

由此观之,只有人人觉醒,振奋精神,才能抵制列强的多重侵略,走出一条富国强民之路。

《茶馆》中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这三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王利发是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性格上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常四爷,旗人,在满清时吃皇家粮食。性格上正直,善良,有品行,有作为,敢作敢当,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不屈。

秦仲义,裕泰茶馆的房东。年轻时血气方刚,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甚至敢和有权有势的庞太监相抗衡。他有一个很远大的理想,就是“实业救国”。

扩展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是中国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该剧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该作品的特点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茶馆三个人物象征着什么

这三个人,由壮到老的主要人物。他们三个虽然是不同的阶级代表人,在一生中,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结局都是一样的悲惨。话剧的结尾是:常四爷(小商贩)、秦二爷(资本家)和王利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市民阶层的小商人的代表)三人在茶馆内为自己撒纸钱,结局的悲凉,体现了他们对当时时代的不满,他们的一生变化,都和当时的社会有着莫大的联系

关于茶馆人物形象描述茶馆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人物解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