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回顾(中国朝鲜族的文化特色)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朝鲜族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回顾(中国朝鲜族的文化特色)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东北非遗文化有哪些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求解,朝鲜族到底和韩国人有什么关系
朝鲜半岛本来没有什么人。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朝贵族箕子(商朝纣王的亲戚)率领5000人逃到朝鲜半岛,建立了朝鲜半岛上第一个国家:箕子朝鲜。
从此之后,不断有中国人向朝鲜半岛移民。
汉朝时期,朝鲜半岛被汉朝占领,汉朝在那里设置了四个郡。
东晋时期,由于中国丧失了北方的领土,因此无法控制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出现很多部落。
这些部落互相吞并,在隋朝之前,形成了三个国家:新罗,百济,高句丽。
唐朝和新罗联盟,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
百济被唐朝灭亡,后来领土归新罗,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联合消灭,领土被双方瓜分,以大同江(就在平壤南面)为界线,北方归唐朝,南方归新罗。
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又分裂,崛起的高丽统一了朝鲜半岛。
高丽人就是新罗然人,新罗人就是箕子朝鲜的后人,因此,高丽人从血统上,都是华夏-汉族的后人。
高丽本来是汉化的国家,无奈宋朝软弱,不能帮助高丽。
高丽先后被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控制,渐渐蛮夷化。
这激起了高丽官吏和百姓的愤慨。
最后,在明朝的帮助下,亲华的高丽大将李成桂率领爱国官吏和百姓,推翻了高丽政权,建立了亲华政权。
李成桂向朝廷请示国名,明太祖亲赐其国名为“朝鲜”。
希望他们能象箕子朝鲜那样,在朝鲜半岛弘扬华夏文化,是朝鲜半岛早日去处蒙古的遗毒,重新成为文明国家。
因为朝鲜是明朝的属国,和其他国家比,朝鲜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跟中国类似。
所以在明朝的时候,生活在朝鲜,就是朝鲜人,生活在中国,就是华人。
明朝时期,很多中国人移民到朝鲜,他们现在虽然还有自己的家谱(韩国人普遍有家谱),证明自己是从中国移民过来的,但现在都归纳为朝鲜人。
同样,很多朝鲜人到中国就是华人了。
但,满清占领中国后,朝鲜失去了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帮助,虽然心理厌恶满清,但又不能帮助中国来反清复明,所有在文化上只有独立自主这一条路了。
因此,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习惯。
也就形成了朝鲜人。
日本在民国前一年占领朝鲜,后来有扶植满遗霸占中国领土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为了控制中国领土东北,采取了向东北移民的办法。
但日本本国人有限,而且距离东北比较远,于是日本也把一些朝鲜人迁移到东北去。
这些朝鲜人是中国朝鲜族的祖先。
东北非遗文化有哪些
东北非遗文化有许多,比如东北大鼓、东北二人转、吉剧、黄龙戏、朝鲜族泡菜、萨满文化、东北皮影等等
中国的朝鲜族和朝鲜国家的人是一回事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族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的朝鲜族属于同一个民族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他们同文同种,说着共同的语言、有着共同的民族特征……著名舞蹈家金星在节目里就曾经说过:“你们是看韩剧,姐从小就生活在韩剧里!”什么意思?金星解释说自己从小在家被母亲强制说朝语,在外面可以说汉语、回家只能说朝语!生活习惯也都照着朝鲜族来。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金星与朝鲜人、韩国人交流没有障碍,双方只有语调和部分词汇的差异,相互之间却都能听得懂,大概其就是类似河南话和山东话的区别吧。
但是,同一个民族却不是同一回事!虽然都是朝鲜族,但他们却分属三个不同的国家。南北朝鲜是如何分家的大伙儿都知道,他们原本就是一个国家,这里就不去多说了。那么,中国的朝鲜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说通俗一点就是,一片土地上原本生活着同一民族的一群人,最初并没有什么国籍的概念。后来国家划分边界,划在中国境内的就成了中国的朝鲜族,划在朝鲜、包括今天的韩国,就成了朝鲜人、韩国人。但是,中国的朝鲜族又有些特殊的地方,他们并不完全是因为边界划分形成的,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些历史问题。
首先是后金、清王朝的两次对朝战争。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曾经两次对李氏朝鲜发动战争,逼迫李氏朝鲜改换门庭——由明王朝的外藩转变为清王朝的外藩。在两次对朝战争中,清王朝俘虏和受降了大量李氏朝鲜的官员、百姓。这些人后来被编入了满洲八旗的包衣牛录之中,清高宗乾隆帝皇八子永璇与皇十一子永瑆的生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就是这样一种存在。从本源而论,金佳氏是地地道道的朝鲜族,但是她却不是李氏朝鲜人,而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新中国建国之后,这一类朝鲜人后裔中不少人被划入了满族序列。但是,其中一部分人的后裔仍然保留了朝鲜族的民族特色,因而被划入了朝鲜族序列。
其次是日本殖民朝鲜期间的迁徙者,或者也可以叫做归化朝鲜人。这类人原本是李氏朝鲜的民众,因为不满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而迁徙到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定居了下来,便形成了一支特殊的族群,即所谓归化朝鲜人。对于这一类人,新中国建国之后划分国籍、民族时是给予了足够尊重的,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国籍,愿意回朝鲜的可以加入朝鲜国籍,愿意留在中国的则划入中国朝鲜族序列。我军著名的朝鲜族将领赵南起将军就属于这一类型,赵将军生于今韩国境内,幼年时随父母迁徙到中国东北地区。后来赵将军选择了留在中国而不是回返朝鲜,顺理成章也就成为了中国的朝鲜族,国籍自然也是中国!因此,网上一些人说赵将军是韩国人显然有失偏颇了,赵将军是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没有任何疑问。
其三是伪满洲国时期迁往中国东北的朝鲜人。日本彻底吞并朝鲜之后,在朝鲜实行殖民统治,朝鲜普通民众成了“二等公民”,生活得并不惬意。在日本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之后,日本人出于对中国人的天然不信任,从彼时日属的朝鲜和台湾引进了大量“人才”以加强日本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这些人到伪满洲国之后虽然地位和待遇低于日本人,却要远高于中国人,也要远高于在朝鲜国内。因此,许多在朝鲜本土出头无望的朝鲜人选择了到中国工作、定居,这其中就有后来的韩国总统来朴正熙,也就是前段时间因“闺蜜门”事件下台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二战结束之后,很多在伪满洲国的朝鲜人被和日本人一同遣返,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中国,成为了新的归化朝鲜人。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这类归化朝鲜人的政策与之前所说的早期迁徙者差不多,都比较人性化。愿意回国的可以回国,不愿意回国的可以视为朝鲜侨民。如果已经在中国定居、通婚并已经融入中国社会者,也可以加入中国国籍,划入中国朝鲜族序列。当然,这主要是针对手上没有血债的朝鲜民众,“二鬼子”不在此列!
中国的朝鲜族除了原本就生活在中国国土之上的朝鲜族之外,主要就是以上所说的这么三个来源。原本就生活在中国国土之上的朝鲜族因为边界划分被划入了中国境内自然就是中国人。至于其他三类归化朝鲜人,新中国成立之后还是比较人性化对待的,选择加入中国国籍者自然也就成了中国朝鲜族,享受中国国民的一切待遇。现而今,他们都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已经不存在任何区别了。
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
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岫岩剪纸、岫岩皮影戏、岫岩玉雕、海城高跷、鞍山评书等等。
1、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化艺术。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的存在与发展与人们的民俗活动紧密相连。
2、岫岩皮影戏,大约在清代同治年间传入,至今也有三百多年历史,经过“独影”、“溜口影”和“翻书影”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富有岫岩地域特色的皮影雕刻与表演艺术风格。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它曾是岫岩百姓视觉娱乐的最佳体验形式。
3、岫岩玉雕,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岫岩形成了拥有300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岫岩玉雕以“素活”技艺见长,以仿制秦汉以前的炉、瓶、鼎、埙等古器物为主。从选料、破料、设计、雕刻到抛光完成,需要耗时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4、海城高跷,又称海城秧歌,是城乡广大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集舞蹈、音乐、戏剧、杂技为一体,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海城高跷的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5、鞍山评书,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鞍山评书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形成了“三芳争艳”的局面,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人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播了《岳飞传》《明英烈》《隋唐演义》等多部传统书目,为鞍山评书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
6.东北二人转,刘老根大舞台经常有演出。
韩国教授致函要求百度百科改词条,这次是中国朝鲜族服饰你怎么看
我来回答一下吧。朝鲜族是中国传统文化延伸的一个分支,自古以来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包括整个朝鲜半岛都是这样的,可怜的韩国在传统文化上基本就是一片空白,包括传统服饰都是中国的,最无奈的是连泡菜都拿出来嘚瑟,这到底有多狼狈,但是韩国人整天胡说八道,把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居然据为己有?典型的死皮赖脸和白眼狼,韩国教授居然有脸要求百度改词条?混蛋至极,朝鲜族服饰就是中国朝鲜服饰,反而韩国必须更换国旗图案,那是中国道家阴阳八卦图!
好了,关于中国朝鲜族的文化遗产及历史回顾(中国朝鲜族的文化特色)和东北非遗文化有哪些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