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的意思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角结合而成,包含了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人们在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是二者是密切联系的。
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也是价值观念,但他们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而是处于价值观中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的核心形态。
所谓理想,就是人们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它是人生目的的直接反应,是人生价值的客观表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扩展资料:
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精气神的“钙片”,理想信念的传承总是被寄予强烈期望。需要看到的是,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少了些艰难困苦的奋斗,人生阅历相对有限。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长期教育,青少年就难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甚至可能走偏。
从“分数满当当、脑袋空荡荡”之类的信仰空虚,到“90后遭遇‘中年危机’”之类的精神早衰,再到“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之类的“基因蜕变”,虽然都只是少数现象,但理想信念弱化、软化的问题值得重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部: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想
理想信念的含义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们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认识。
1、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必将导致党失去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动摇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一切政治组织,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就在于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从而在思想理论、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奋斗目标、行动纲领、组织纪律上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先进性。
2、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必将导致党失去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考验一个政党是不是属于人民的党,要看它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否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重要历史关头是否勇于为人民的利益付出一切。
3、理想信念动摇和滑坡,必将导致我们党腐化堕落、断送党的生命。新的时代条件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商品交换那一套也逐渐渗透到党内来,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导致党内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扩展资料
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
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为什么说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平语”近人——习近平谈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理想涵义的理解,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广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
第二,理想是人类特有的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规划。人能够对自我实践行为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从而来规划自己的生命活动、决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一种由客观的物质现象所决定的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也就是人生理想的确立和追求。
第三,理想是以客观现实发展的可能性来展示明天的现实,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的理想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发展可能性的基础上,以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来展示明天的现实。理想与空想、幻想不同。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幻想虽然反映人们的一定需要和愿望,但一般离现实比较远,不表现为确定的努力追求的目标。理想是真的,又是善的,也是美的。
第四,理想植根于主体需要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人类是一个充满需要的特殊群体,而人类对需要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现实世界只能在相对意义上满足人的需要,而不能从绝对意义上满足所有人的全部需要。人始终存在着一种不断要求超越现实和自身不完善的强烈愿望,它激发着主体力求超越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跨越历史的界限,去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2、理想的特征:
第一,理想具有现实可能性。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人生观等影响着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它最终是能够实现的。要想使理想真正变成现实,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理想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往往是由于人们的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
第二,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不同时代的理想反映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甚至人们对理想的想象也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
第三,理想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个人的阶级地位和利益不同,理想也必然不同。任何理想都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各种理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第四,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所描绘的内容不是现实,而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以对现实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根据的,它高于现实、超过现实,对现实有指导意义,对人们有鼓舞作用。它区别于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空想等不切实际的想象。它是在历史逻辑的进程中,主观对客观运动趋向的一种超前把握。
第五,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的实践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科学的理想是在实践已经发展到足以使人们有可能通过变革客体的实践,认识和把握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想如果脱离了实际,就是空想、幻想。另一方面,理想既不能在单纯的观念形态的范围内实现,也不能依靠单纯的思想力量来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实践产生理想,理想付诸实践。理想的实践性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不断循环、不断升华的过程。
3、理想的类型
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像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认识理想的类型,有助于青年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1)从理想性质上分,理想有崇高、远大与狭隘、庸俗之分。凡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对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的希望和追求,就是崇高、远大理想;相反只注重追求个人私利和贪图物质享受,则是狭隘、庸俗的理想。
(2)从理想的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别,个人理想是指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互为依赖、密不可分的。
(3)从理想与奋斗目标的关联来分,可以分为共同理想和最终理想。共同理想是人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确定的共同奋斗目标,它一般带有阶段性。其核心内容是某种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政治原则。共同理想是社会赖以维系的理性基础。现阶段我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它往往带有终极的意义。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1848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令世界震惊的《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严密地描述了他们所信仰的共产主义理想。《宣言》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社会产品的丰富足以满足“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文明有了极大提高,人们之间大公无私,相亲相爱,而不是尔虞我诈、互相残杀。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它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4)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与近期理想之分,长远理想是指必需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如共产主义需要若干代人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这就是人类的远大理想。近期理想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5)人生理想,通常按内容划分,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社会政治理想,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的向往追求和总体设想,也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或个人的理想人格,是人们在道德方面追求的最高标准的行为表现。
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在社会理想、道德理想的导引下,对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四者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人人生理想的大系统,对人们的活动施加综合性影响。其中,社会政治理想起着主导作用,贯穿于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之中;而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社会政治理想,从属于社会政治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决定人生理想的方向、性质是人生理想的核心。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人们也会不断地调整、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够给人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信念的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一个人对已经确立的信念,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验证,确认其真正错误时才有可能改变。信念的改变如同信念的确立一样,必将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持十分严肃和慎重的态度。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
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么?
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向导,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能给人一种推进的力量,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往往是在困难时,在严酷的考验中得到体现。
理想就像一座灯塔,在海上给你指引人生的目标和航向,信念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艘船,是你坚实的基础。没有信念,理想就会变成幻想,遥不可及。没有理想,人的一生就会失去方向。
字典里理想信念是什么意思
所谓理想信念,是哲学的范畴,也是心理学的重要课题,指人们对一种生活、一种理想、一种理论或一项事业深信无疑,坚定不移,执着追求,并为之实现而勇往直前、努力奋斗的思想、精神和行动.社会主体一旦形成一种理想信念,就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定性:信念一经确定就会深藏于人的大脑之中,并会持久地发挥作用.(2)偏倾性:人们都用自己的信念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处理问题,从事工作.(3)亲和性:人们一旦遇到和自己信念一致或相近的事物和人物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4)激励性: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人们一旦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会为之实现而努力奋斗.理想信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显而易见,人们的理想信念是有差异的,甚至是对立的.这种差异,既表现在社会性质方面,如阶级的理想信念,政党的理想信念,团体的理想信念等;也表现在个体迫求层次方面,如生活的理想信念、职业的理想信念、道德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的理想信念.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引申出理想信念的新的更深层次的两个内涵:首先,理想信念是指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蕴含于社会关系中的客观的、内在的、必然的社会本质、社会规律、社会方向、社会原则和社会价值;其次,理想信念是指社会主体即阶级、政党、政治家和公民对社会的本质、规律、方向、原则和价值的认识、理解、把握及其实践过程.毛泽东同志曾把共产主义看成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当代,理想信念,就阶级属性而言,要么属于无产阶级的,要么属于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就是社会主义或称共产主义.资产阶级的理想信念,就是资本仁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