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作者是谁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很多朋友对于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作者是谁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表面是指歌女不知亡国恨仍在载歌载舞,实际上暗指权贵们只知道吃喝玩乐而不知亡国恨。表达了作者感慨权贵无作为的心情,进而写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说到“亡国恨”,脑海中瞬间就出现了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以讽喻当时:即以愤慨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
先说诗中的商女及《后庭花》的来历。现今的江苏省南京市古代叫做金陵,是南朝的古都。南朝郡主多数荒淫。南朝的最后一个郡主陈后主,即陈叔宝,可算是南朝统治集团中的代表人物。他不管国家大事,不关心人民生活疾苦,整天和妃嫔及弄臣们饮酒赋诗、寻欢作乐。
当时出现了大量的色情文学《宫体诗》,还配上靡靡之音的音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玉树后庭花》。传说是由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
商女:就是伺候他人的歌女。她们所唱的内容和曲子而由听者的趣味和喜好所定。换句话说,商女,就是依靠卖唱来维持生计的女性,社会地位卑微。
《泊秦淮》创作的历史背景。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兵南下,南朝最后灭亡,中国历史又出现又一次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唐朝距南朝的时代不远,历史教训记忆犹新。
杜牧所处的晚唐,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的割据,外部有敌人的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也出现了严重危机,但是统治集团却依旧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作者杜牧博学多才,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对国事深切关注。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色却一如既往。
偶然的一个晚上,诗人杜甫乘舟漫游,停泊在秦淮河上,听到酒楼上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引起的感触,他有过去的历史,想到了当前的现实,从而产生了这首作品。
此诗通过三层意思,表现诗人因景生情,忧国忧民的的哀愁心情。①、通过凄迷的景色,表现诗人内心的哀愁。
金淮河在金陵河畔。这里当时是歌谢歌楼舞戏,灯红酒绿,异常热闹。但诗人没描述这种热闹的氛围,开篇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两个“笼”字,表示夜色迷茫,淡月清烟,正笼罩着秦淮河两岸。这种凄迷景色,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哀愁。“烟笼寒水月笼沙”,既写景更是写情。两个“笼”字,可谓写的不同凡响,引人注目。
②、诗人厌恶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只“近酒家”。
船舟停泊在秦淮这样繁华的地方,诗人没有去游赏都市风光,而是独卧船舱;这是因为诗人厌弃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他只“近酒家”,而不去“上酒家”。
忽然风吹歌声,隔着秦淮河传来了玉树后庭花这支亡国的曲调,于是诗人感慨横生。
③、由“近酒家”,引出了“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这些歌女啊,并不理解南朝王国的遗憾,还在唱着这样亡国的曲调。
诗人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①、“亡国恨”错不在商女,而是那些欣赏歌的座上人。
靠卖唱而伺候人的商女,她们所唱的是由听者的喜好所定的曲儿。诗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座上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②、在《后庭花》靡靡之音中,诗人对历史又将重演的忧愁。
这支靡靡之音的《后庭花》,早已使陈朝终寿正寝了;可是又有人在这衰逝之年,不以国事危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乐,这怎能不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忧愁呢?足见士大夫们对这种亡国之音不是反感,而是欣赏,他们为什么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呢?因为他们也同样的腐化了。由此可以想见其结果是必然要重蹈南朝王国的覆辙。
③、“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的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诗人于婉曲清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沉痛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秦淮河畔,一边是酒绿灯红,士女们沉浸在《玉树后庭花》的歌声中;一边是淡烟寒水,月色朦胧,诗人在孤舟之上感慨。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从一曲歌调到政治的败坏,这中间的微妙联系,被这敏感的诗人杜牧很委婉地揭示出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作者是谁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是“杜牧”出自《泊秦淮》作者:[唐]杜牧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哪个朝代的典故
谢谢邀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应该是南朝陈后主的典故。公元582年,宣帝陈顼病死,后主陈叔宝即位。陈叔宝做了皇帝以后,只知道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只喜欢美女和擅长文辞的人,对其他的不敢兴趣。江总和孔范,文辞较好,就把他们招进宫,封了官职,每次饮酒都把江总、孔范、张贵妃、孔贵妃安排坐在自己身边,选1000多个美女来歌舞。
大臣毛喜,是陈朝的功臣,由于看不惯陈叔宝的放荡,被陈叔宝降了官职,赶出京城。贵妃张丽华,不仅长得好看,还有些才华,陈叔宝就把处理政务的事直接交给她,时间长了,一些国家大事,张丽华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叫谁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朝廷上下,都说贵妃把持朝政,陈后主似乎事外闲人。大臣傅縡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上了一道奏章,指责陈后主的过失,希望他能清醒。可是陈后主一看奏章,随机派宦官李善把傅縡处死。陈后主不仅吃喝玩乐,还打造宫殿。景阳宫、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木料全部选择香木,并镶嵌宝石,风儿吹过,香气飘得很远。
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以杨广为统帅,攻打陈朝,陈后主告诉大臣们说,不要怕,他们是打不过我们的。而随军轻易就渡过长江,打进建康,守城将士来报告消息时,陈后主还正在欣赏《玉树后庭花》的歌舞,当听到喊杀的声音,吓得带着两个妃子躲到后院的枯井中,被隋军搜了出来,陈朝灭亡。后来,人们就把《玉树后庭花》称为亡国之音。
杜牧生活的年代已经是晚唐,是唐王朝没落的时期,朝纲混乱,吏治腐败,作者借陈朝灭亡的史实,抒发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日益衰败的感慨,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隐忧。希望统治者能吸取陈王朝灭亡的教训,重新奋起,挽救唐王朝的命运。
商女不知亡国恨是谁的诗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关于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