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的经济影响 拉闸限电,对农民会有哪些影响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拉闸限电的经济影响和拉闸限电,对农民会有哪些影响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拉闸限电的经济影响以及拉闸限电,对农民会有哪些影响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要大面积拉闸限电
不要说什么提高产品性能,还有什么结构性调整,什么通货膨胀等等。
至于为何大面积拉闸限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发电厂不愿意多发电,多发电就意味着赔钱!
为了电厂不愿意发电,那就是因为煤炭价格疯涨,有网友说,发电厂往外卖一度电,就得亏损一毛钱。
发电厂也想涨价啊,奈何电价属于国家控制,不是由电厂随便涨的。
发电用的原材料煤炭,价格却是由市场决定的。
发电量少了,用电量相对来说没有较少,反而还在增加,这就造成了很多地方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首先肯定是保民生,居民用电不能受损,那么只能向工业开刀了!
毕竟工厂企业的用电量在每个城市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关停几个工业区,就可以有效的减轻用电量。
虽然这样看似解决了燃眉之急,但留下了的问题也不少?
企业的生存困难和工人的收入减少困难这些都需要解决。
最终这个重任会压在企业身上,企业自行解决,如果工人一个月才上几天班,那么他会不会一直坚持下去,每个月拿一千来块钱的工资。
肯定不会的,他们需要养家糊口,他们会逃离这个城市,重新寻找新的工作。
工人可以随时随地的离开,但企业不能啊,企业为了稳住工人,必须要付出血本,至少要保证工人每个月收入不会减少太多,每个月应交的保险一分也不能少等等!
所以说限电限产,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对社会,对企业,对工人的一大挑战。
东北也拉闸限电了,煤炭天然气大涨会不会影响东北冬天供暖
回答:东北的农村受影响不大,因为农村都有火炕,主要是以柴草、秸秆为主,用煤和电的用户不太多,所以影响不大。
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会有影响,供暖主要靠煤和电,如果价格上涨也只能认了,穷人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只能花钱消灾。
有钱的富人可以到南方去过冬,天气暖和了再回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还不能下最后的结论,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如:太阳能,风力发电,可以代替其它的能源。即环保又不怕停电,只是还没有普遍,有时候还受天气影响。我们只能静待佳音吧!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的老祖宗以前什么都没有,只靠火生存了下来,现在这点小困难,难不倒东北人,我们东北会想出可行的办法,节约能源是对的,请你放心吧!
多谢你的关心!还是南方好呀,不用煤电就可以过冬了,只是夏天的时候还得靠电来空制温度,比如空调、风扇。
多谢您的关心。
拉闸限电了,你的工资收入会减少吗你会怎么办
说是限电减产,但实际上没用的,接了单也得做,你不做人家找别人做,之后就没你什么事了!矛盾就在这里,没有人听你解释,硬着头皮也要完成!客户交不了货,对方也脱勾,所以晚上加班,不然一拍两散!
拉闸限电,对农民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上班时间少了,也就意味着没钱了,房车贷,结婚彩礼,一下子压力也就更大了,支持国家政策,挺住
拉闸限电会不会扩展到全国限电
“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27日,国家电网做出上述表态。
近日东北一些居民社区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突然拉闸限电,甚至出现交通信号灯因停电而无法正常运行、手机失去信号等情况,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这样的“拉闸限电”会常态化吗?居民用电受影响的情况会外溢到东北以外的其他地方吗?为什么会出现“电荒”,是中国经济不行了吗?
在东北拉闸限电事情本身之外,人们还有诸多疑惑。
围绕这些问题,采访了数位相关领域的专家。
问题一:“双控”是全国性政策,为何东北如此“拉闸限电”?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东北这次限电,既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有个案的成分。
系统性的原因在于,受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且持续高位运行影响,不光东北,全国各地都在执行限电工作;个案的成分在于,今年大宗商品,比方说钢铁铝价格大幅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是近年来最高的。
东北又应该也有许多高能耗工厂,对于等了好几年好不容易盼来的好价格,他们势必会加码生产。这样一来,由于高耗能电力消费占比很高,整体电力需求就会大幅上升,对电力系统造成冲击。以往像辽宁,电力供应都是过剩的。今年突然需求迅猛增加,再加上受煤炭价格高、电力价格没有相应上涨的影响,就造成了一时的电力供需偏紧。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这次限电其实并不限于东北,南方一些省市也有相关政策,但这并非中国经济的全局性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现在能耗指标不减反增的只有9个省区,江苏和广东能耗指标上得比较快,这些省份是由出口带动的,这些地区原来的出口加工业都是满负荷在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并没有实现节能生产,于是能耗指标就上来了。
东北“拉闸限电”的另一原因,是煤炭价格涨得太高,甚至一度被形容为“煤超疯”。比如,动力煤期货在9月触及高点达到1094元/吨,相比8月的低位价格,涨幅将近50%;动力煤主力合约价格也首次突破每吨千元大关。
在这种情况下,煤电企业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就会想方设法减少供电范围。但这些都不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原因,因为中国的发电能力和发电设施都完全没有问题,我们的输电送电都很好,它反映的是在局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调节问题。
问题二:“双控”政策要开始影响居民用电了吗?
林伯强:东北限电其实跟“双控”政策关系不大,因为“双控”政策一般来说不会影响居民用电。这次还是供需矛盾突出,导致地方政府一时半会实在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动了居民用电。这当中,与居民缺乏提前沟通、详尽讲解是需要检讨的,毕竟居民用电直接涉及民生。
虽然过去我们曾经也有过居民轮流停电的情况,但那跟今天的中国没有可比性。而且,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动居民用电。
一方面,居民用电只占整体用电量的15%左右,而工业用电要占到70%,居民这点电,实在没有必要去停;另一方面,中国整个电力系统是不缺电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由于各种特殊情况,一时会有调配不过来的情况,但这些都是短期的。
吕本富:南方一些地方限电是因为部分地方超了绿色指标,所以采取节能限电措施,但在措施上尽可能照顾到市民工作生活和出行的需求,会做出提前预测,会做得更加人性化一点。反过来,如果粗糙地搞“一刀切”式停电,老百姓的意见肯定会很大。
这与台湾地区和美国国内的大停电是不一样的。台湾地区大停电是超负荷运转,而它本身的电力供给(去核电的原因)就不够,美国得州停电则是因为独立电网,没有调节的余地。我们的电力生产设施和全国调度都没有问题,更多是主动进行预防性措施,而不是被动遭受冲击。
问题三:此轮限电原因与中美博弈有关?
何伟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我看到网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东南亚订单因疫情原因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我国中小企业盲目扩张、扩大落后产能;二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美国通过货币超发,割了中国出口商品的“韭菜”。
谈论经济问题,缺乏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比如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数据支撑,通篇都是“沙盘推演”。限电的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8月份发电量同比只增长0.2%,显然供不应求。其中需要减排的火电增长了0.3%,清洁能源水电倒下降4.7%。所以也不是减排问题。
今年8月份,以美元计算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5.6%,达到创纪录的2943亿美元,进口增长33.1%至2360亿美元,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贸易顺差为583亿美元。以上统计数据看不出任何支持所谓“我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的说法,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希望传播这种观点的人拿出证据来。
2021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总额2.1万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为3541.6亿美元,对美出口只占中国总出口的约17%。从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量上看,美国也只占全球进口约15%,不存在所谓“中国商品低价为美国服务”的情况。
今年1至8月,中国从东盟进口与出口增幅大致持平,看不出中国向东盟出口激增或者东盟向中国出口骤降的情况,不支持所谓“东南亚订单大规模向中国东南沿海转移”的说法。
9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130届“广交会”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指出,今年1至8月份,中小外贸企业订单状况不及大型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有轻工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运费已经接近或者超过货值,造成有单不敢接、有单不敢做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所谓“中小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亏本也接单”的情况。
问题四:限电预示中国经济将要出现危机?
何伟文:我看到彭博社等一些外媒称,限电与恒大债务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预示中国经济将要出现危机,我觉得彭博社应该反思下自己在“雷曼时刻”时候做过什么预测,有没有成功预言美国次贷危机。彭博社对经济危机的预测常常不准,为何到了中国这就如此在行了呢?
还是那句话,谈论经济问题,缺乏严谨的数据和逻辑支撑的,都可以不予理睬。恒大债务与限电是两个领域的事。恒大的问题是个案,是其在负债过高的情况过度扩张所造成的自身经营危机,也证明靠泡沫加高杠杆是不可持续的。
限电的根本原因是供不应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供电不断提出新需求,我们需要根据节能减排的要求,在不影响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形成新平衡,这样的调整不会造成经济危机,至于具体对某个工业门类生产实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需要具体数据支持。
彭博社的言论,无非是“中国崩溃论”的新翻版。国外预测“中国崩溃”已经多次,最后都是笑谈。
林伯强:限电措施对一些具体领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要把东北地区的限电夸大成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事件,完全是外行话。既然不是持续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既然中国整体并没有大规模电力短缺,且供电紧张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产能上升,那么怎么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全局性的打击?
问题五:“拉闸限电”还要持续多久?
林伯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因为电力需求不可能一直那么高,政府也会出手干预。至于多长时间能解决,主要还是要看政府调控的力度有多大。我个人的判断是,给地方一点时间,应该用不了很久就能解决。
问题六:下一步怎么办?
吕本富:电力是局部问题,在这背后是电力和数字化的关系问题。政府过去对于电力能耗没有宏观调控的抓手,假如一个地区拿到150万标准煤的能耗,分配给哪个企业可以保证效益最大化,过去是没有统一管理的,只是一看到指标高限来了,就统一拉闸限电。
我认为,首先地方政府在有能耗约束的情况下,要提高自己宏观调控的水平。其次,要了解整个地区经济的淡旺季,不应该在生产旺季限电,在生产淡季又为了“开工率”而空耗。
所以,这其中的关键一个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个淡旺季的调整,当然,所有这些的前提都是要首先保证居民生活。
林伯强:解决措施可能包括:第一,控制高耗能企业用电。这样既符合“双控”政策,也符合我们经济转型的需要。地方政府可能出于经济上的一些考量,不舍得控。但是已经到了这种局面,就要早点做出一些决断;第二,政府在涨电价或者降煤价之间二选一,改变发电企业的财务状况。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最近的事情让我们认识到能源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双碳”是有利于中国长期发展的坚决目标,社会对此要有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在这其中我们必须要坚定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对于民生和社会保障议题,要刻不容缓、坚决地解决,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不能有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量解决拉闸限电的问题,尽快缓和用电紧张的现状。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