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颠覆了中国文明?有人说有些专家不敢深入研究三星堆,这是为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关于三星堆颠覆了中国文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有人说有些专家不敢深入研究三星堆,这是为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三星堆文明,是史前人类文明吗如何看
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声称发现了所谓的疑似“史前人类文明”。如在巴格达城郊的一座古墓中,科学家发现一组两千年前的化学电池;埃及金字塔,考古学家从一具男童木乃伊的左胸中发现了一颗“人造心脏”等等。
有科学家认为,这类至今仍无法解释的考古发现,或许是现代人类文明之前,出现过“史前文明”,即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有生物考古学家更认为,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曾经历了5次大灭绝,最后一次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
据此推断,地球上曾存在过极度发达的高级文明。但这一切都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巨大的自然灾变中,而这个过程又几乎抹去所有曾经文明的痕迹,幸存下来寥寥无几的遗物,就成了现代人类的不解之谜。在中国,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也曾一度引起或许是“史前人类文明”的猜测。
三星堆太阳轮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有着众多的不可思议三星堆遗址在1929年首次被发现,在1934、1953和1960年都曾进行过挖掘工作,直至1986年,考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首次发现了两个巨型的祭祀坑,并出土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一经出土,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其中的部分文物,更让人勾起了无限遐想。
一、仿如“方向盘”的太阳轮
在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个直径85厘米,其构造仿如现今汽车方向盘的青铜器。这件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又有着什么用途?几十年来不断引起各种的争论与猜测。
现在一般采纳的说法,来自于四川博物院的专家。其依据是从埋藏坑中的其他器物上的太阳纹饰来进行推断,认为这可能是古蜀文明中对太阳崇拜的物证之一,其名称或为“太阳轮”。
青铜头像后部弯管二、焊接技术从何而来?
焊接技术在现如今是最平常不过的,可要在四千多年前出现却是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中,有部分如图二所示,在其头部后面竖有一根弯弯的管子。
这根弯管是通过焊接使之与头部相连,这也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不解的地方之一。按理说,焊接技术从发明至今尚不足百年,几千年前的古蜀人,是如何掌握或从哪里得到的技术?
三、精度极高的玉石切割工艺是如何掌握的?
在三星堆的众多出土文物中,包括有不少的玉石制品,尤其在工艺上,更让人瞠目结舌。如玉璋上的几何图案、形状怪异的花纹及规则的圆孔等,是如何完成的?
有日本的专家利用科技手段检测后表示,这是人工无法打磨及雕刻的。此外,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两块直径约为一米,经水平切割的玉石料,水平误差不过微米。数千年前不可能有可以切割这些玉石的工具,更何况其切割的精度达到如此之高。
国内的玉石专家同样也带有这样的疑惑,甚至认为在其中的一些玉器上,使用了激光切割。更令人吃惊的,是知名矿物专家张如柏教授,在对玉器的年代进行检测后,得出这是距今约9000到12000年历史的结论。
戴金面罩青铜头像四、金银合金
三星堆文物中,编号为K2②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是以铜头像与金面罩两部分组成。面部带着面罩至头顶,面罩上铸出和金面罩相同的轮廓线,青铜人头像与金面罩紧密闭合。
金面罩是用金皮捶拓而成,齐额包颐,两侧过耳,双眉、双眼及耳垂处穿孔。面罩两耳尖及左耳后下颌处有残缺。捶拓的金皮与青铜头像以“中国土漆”粘合而成。金皮为金银合金。其中,金的成分达到了85%。
五、青铜凿锯技术
三星堆的青铜器还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就是在大多数青铜头像的两侧上下和额中部位,大都有方形的穿孔。这些穿孔均不是铸浇出来,而是凿割出来的。
在几千年前,到底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工具,能在如此坚硬的青铜器上凿出孔来?因为,即便在科技已高度发达的今天,要进行这样的制作,必须要使用高强度的合金工具才能完成。
青铜神树六、铜管扭曲是如何做到的?
三星堆文物中的大神树,其结构同样令人感到讶异。它的树干和树枝部分,采用了筒接的方法,即以大口套小口。套接的部位虽历经千年,仍严丝合缝抽不出来。另外,树上小鸟的爪子,是用膏药状的东西粘合上去的,比焊接还要牢固稳当,且成分至今未能分析出来。
不仅如此,在大神树的树身上有蜿蜒的龙,长度达到了5米多。至于龙身是把铜管将其扭成了麻花状,并且扭得相当匀称。即使到了现代,这样的技术也属于高难度。
七、青铜中的铅、锌分开
三星堆的青铜在制作上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其成分中不存在锌。自然界中,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既然不含有锌,那么这些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如何分开的?
同时,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现知磷是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对与三星堆同时代的青铜器进行检测时,却没有发现含有磷成分。
更令人震惊的,是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的钙元素,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首先,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其次,铜树底部的维氏硬度值为HV=60,这在青铜器中已是相当高的硬度。
三星堆出土玉璋结语虽然上述的谜团仅仅是三星堆众多谜团中的一部分,但却足以颠覆人们现有的认知。因此,在没有解开这些谜团或考古过程中没有再发现新的证据前,人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将三星堆文明想像成所谓的“史前人类文明”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最近央视都在播三星堆
政治和文化两条赛道行驶,不管哪边跑的赢,都能激发出民族自豪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更加团结、更加自信的面对外敌,中国加油!
良渚文化遗址是虞舜的虞朝吗三星堆文明是夏朝吗
良渚文化近两天很火,影响面很广很广,原因你们应该已经知道,那就是良渚文化被评为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良渚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谓实至名归。良渚乍听起来会容易让人联想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梁祝家喻户晓,现在良渚也名声大噪。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共有55个,当仁不让处于世界第一。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一带发现了良渚遗址。当时,人们认为良渚只是一个古代村庄。
1986年,反山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大家才意识到良渚的重要文化地位,玉器也就此成为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形象。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中,浙江省博物馆选送的其中一件国宝,就是一块于反山墓地发掘的玉琮,其上刻有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纹样“神人兽面”图案。2007年,考古人员发现良渚遗址上曾坐落着一座史前最大的古城,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良渚古城拥有王陵、宫殿、粮仓、祭坛、作坊、河道等一系列设施,需要说明的是,良渚的玉器制造业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由于良渚文化的上限在前3000年左右,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不过,良渚文化并非虞朝,其是长江流域文明的代表,而传说中的舜则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
四川广汉三星堆是长江上游的一个著名遗址。在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之谜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立刻轰动了世界。同时,三星堆古文明也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三星堆文化和夏人没有关系,禹兴于西羌之说没有得到考古学上的支持,三星堆文化应是蜀地文明的代表,其文化的毁灭和良渚文化的去向一样,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有人说有些专家不敢深入研究三星堆,这是为什么
不敢深入研究三星堆文化?关键是能力不足!三星堆文化从发现的那一天起,便引发了中国以及世界的考古学家和中国古文学家的兴趣和研究,从1933年至1986年之间,虽然前前后后历经了几次的科学发掘,三星堆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整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和进展。时至今日,我们对于三星堆文化和中原的夏商文化之间的关系,依然处于一种猜测的阶段。三星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究竟有没有关联性和交流,依然没有定论。
三星堆文化是位于我国西蜀地区的土著文化,被认为是古蜀文化的源头,不仅历史悠久,涉及领域广泛,文化成果璀璨,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三星堆文化是一种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土著文化。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三星堆文化是一种外来文化,乃至于是由外星人曾经造访地球时创造的文明。
正是三星堆文化的特殊性和独具特色。再加上三星堆文化历史年代久远且没有很好的保留延续传承到今天,因而使得研究三星堆文化显得十分的困难。从1933年至今,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但是研究成果却没有得出十分有力的证据和定论。而且三星堆文化晦涩难懂的文明形式神像塑像面具等,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说明和记载,而且也没有现行的古蜀文明可供参考,因此也使得很多对中原文化有研究的考古工作者们很难利用自己的所学而去从事三星堆文化的研究。
其实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便是考古学家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包的。但其实考古学家比任何一个学科分类都更细致。有的考古学家可能研究的是人类早期文明中的某一个分支。有的考古学家可能研究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有的考古学家可能研究的是唐朝时期的文明。但无论是哪一类分支,很少有一个考古学家可以贯穿中华文化的始末,毕竟中国拥有着5000年文明史,拥有着上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如此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任何个人无法全部掌握的。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
三星堆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蜀中地区民族的多样性都使得三星堆文化看起来十分的晦涩难懂。而且至今三星堆文化依然没有理清它的整个架构和体系。有一些历史时期依然处于空白阶段。文化的断层使得研究工作更难开展。
但是目前在我国有责专门的机构和研究人员在从事三星堆文化的研究,研究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重要内容。在我国的四川省就有着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诸如四川省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学历史学院等等研究机构在从事该项研究。而三星堆文化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中国考古学界,文化界,历史学界以及世界历史学家的重视和研究。
让我们一起期待三星堆文化的解读能够早日有重大突破,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几千年前的蜀中地区是如何的一副繁荣景象,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创造了如此奇特的三星堆文化?
最后告诉我,从下图你看到了什么?三星堆文化是什么时期的,与夏商周哪个朝代对应
关于这个问题,诸多朋友在理解上有严重的误区。
首先要界定“三星堆文化”。先谈上限,绝对到不了距今4800年即公元前2800年。成都平原相当于龙山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是宝墩文化,也有人称其为三星堆一期文化。注意这是前三星堆文化,而绝非三星堆文化本身。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第二至四期文化为典型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关于宝墩文化(三星堆一期文化)的年代上限还不清楚,一般认为仅相当于龙山时代后期,则其上限依最新的测年只能上溯到公元前2300年前后。
砍去了前三星堆文化这个虚帽子,我们再看看三星堆文化本身。
首先要注意三星堆文化的问世是以出土二里头文化(二期)风格的器物为标志的。三星堆文化早期与二里头文化大致同时是可以肯定的。原定二里头文化的上限在公元前1900年,相关诸文化上限都偏早。现在据最新研究,二里头文化被下拉到不早于公元前1800年甚至前1750年,已成共识,三星堆文化的年代也只能下拉,而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故学界多认为三星堆文化的上限约当二里头文化晚期,三星堆文化早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文化期,中期相当于殷墟文化早期,晚期相当于殷墟文化晚期至西周早期(陈德安等2015)。如是,三星堆文化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600-前900年前后吧。
(许宏:《先秦城邑考古》,金城、西苑出版社,2017年)
所谓“三星堆青铜文明”,其实仅见于两座器物坑,坑中首现的不见于中原的器物与殷墟风格的器物共存,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二至四期之间,绝对年代约公元前1250-前1050年,这已是二里头文化结束后至少300多年以后的事儿了。到目前为止,尚无证据表明在约当殷墟时代的三星堆1、2号器物坑之前,三星堆已存在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超出这一范畴的种种见解,只能无语了。
兴盛的三星堆青铜文明,已晚至殷墟时代。那时中原“中国”实体的铸铜技术,已外泄到殷商王朝域外的长江流域和关中等地。就三星堆而言,中原因素是外来因素的重要成份,而另外要素的源头尚待探寻。至殷墟时代,东亚大陆中原青铜文明独霸的态势已去,若干青铜文明共存的国际局势开始形成。
最初哪儿都没有国,“中国”出中原的时候成都平原那儿还没有国或者仅有偏落后的国,中国稍大时那儿吸收了些“中国”和非中国的因素发达起来,稍后的西周初期转型为金沙文化然后没了。东周时期的巴蜀继承了点皮毛,失忆了大半,汉代以后大体同化于华夏文明。这就是三星堆文化的生前身后史。
三星堆,一个永远的话题……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三星堆颠覆了中国文明和有人说有些专家不敢深入研究三星堆,这是为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