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不足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不足有哪些
局限:
(1)泛性论的倾向;
(2)生物化倾向;
(3)理论的主观色彩浓厚。
过分夸大无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而陷入"唯意识论"和"泛性论"的局限。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弗洛姆、沙利文
2.基本观点:
(1)提出潜意识
(2)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3)主张性欲论
3.地位:在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记忆口诀
有因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三个重要概念,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记忆口诀可以是:本自超,三分我。其中,“本我”是指人的本性欲望,“自我”是指人对于自己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超我”是指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对个人的影响。可以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包括了梦的解析、童年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精神分析学派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人格构造理论及心理动力主要观点是什么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
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士,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
主要观点: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其著名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主要观点: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S-R)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后期代表人物是勒温。
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心理组织的意义。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产生于1900年主要观点:该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六、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主要观点:该学派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七、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
代表人物是奈塞和皮亚杰,主要观点: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储存、转换并加以利用。
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包括皮亚杰学派,皮亚杰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儿童的认知活动,并着力探索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三者异同
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人格理论的流派!每个流派都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人格的某一问题,虽然不同的流派之间往往只是在强调重点上存在不同,但在很多时候,多个流派做出的解释却是完全不相容的。
佛洛伊德属于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作为人格理论的创造者,他将人格理论框架进行了初始的建构,描述了人格特征、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后续的研究者都是在其理论框架中不断丰富人格理论的内涵的。经典分析流派非常看重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关注点集中在于教育有关的方式上。佛洛伊德认为被一个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一成功的信心通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佛洛伊德之后的新精神分析流派以阿德勒、荣格等为代表,他们反对佛洛伊德的以本我为中心的泛性论,更强调自我的功能。同时认为人格的发展不仅限于儿童期,而是持续一生,这些修正和发展对现代心理学仍然有影响!
阿德勒以其自身的童年经历感受到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认为父母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格!阿德勒认为,出生的头几年对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两类父母行为容易导致儿童后来生活中的问题!即过多关注,造成溺爱危险,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不能适应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引起更强的自卑感,自卑感是因为对自己某方面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交织着无力和无助的失望心态。过渡忽视,很少受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以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阿德勒还认为,用心理补偿的方式克服自卑感,心理补偿有积极的作用,但过度补偿也会让个体内心难以安稳。1在人的本能中,自私的力量明显强于社会兴趣的力量,发展社会兴趣,可以让自卑与疏离感渐渐消失,人们为了摆脱自卑,会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兴趣!
而荣格认为,人格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且不断变化的动力系统,需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等量原则和平衡原则!他认为人格各方面应该均衡发展,否则就会出现人格失衡。
荣格发展了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原型,他提出来很多原型,例如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等!面具人格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佛洛伊德的超我,是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表现出的行为标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心理层面上的阴性特质和阳性特质!即男具女性,女具男性!他把男性人格中兼具女性的一面和和女性人格中兼具男性的一面归于原型!
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许多思想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一脉相承,但也有很多差异,新精神分析理论对后来的人格理论有很大的贡献!例如:对人性乐观的态度为人本主义理论开辟了道路,对社会因素的重视为社会学习理论奠定了基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观点
五大观点之一:心理结构分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人的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前意识是潜意识进入意识的过度区域,意识是心理结构的表层。潜意识通过梦、口误、或者对于某个事物的观点可以窥见。
五大观点之二:人格结构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追求的是一种快乐原则,不顾及伦理,体现了人的生物性。“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一种良知,是良心的发现,遵循道德原则,受到舆论和从众影响,人的“超我”就会展现出来。“自我”是“本我”和“超我”的协调者,根据现实来决定是否暴露本我,遵循现实情况的原则。打个比方,如果“本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超我”是一架马车的话,那么“自我”就是驾驭马车的车夫,实现二者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心理上的问题。
五大观点之三:生命动力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本能和营养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性和营养给予人“生”的力量,相反则是“死”的能量,体现了没有对外连接“死”的力量,是一种趋向破坏、毁灭的力。
五大观点之四:人的成长发展阶段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把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肛欲、性器、潜伏和生殖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聚焦的点。俗话说:多大的人干多大的事,在任何阶段如果不能满足或者满足过度,都会对心理造成影响。比如:婴儿,绝不能忽略对他口欲的满足,安抚奶嘴应该持续合理的时间。
五大观点之五:适应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一旦陷入焦虑,自身心理会产生保护作用,就是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和现实要求的压力时,形成的一种调整欲望与现实矛盾的行为方式。常见防御机制形式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比如压抑,就是把意识层的你不喜欢的东西压到潜意识里不去想,可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或者强迫性观念。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