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遗书?

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遗书?

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遗书?

介子推写给晋文公的遗书?

春秋时代,有一个才华出众,既关心百姓疾苦,又忠于国君的介子推。他舍生忘死帮助晋文公重耳重建家园,恢复了重耳的国君地位,并经常告诫重耳要清明治国。他本人功成身退,隐居别处。重耳失去介子推,惋惜异常,到处寻找,始终没有消息。

后来重耳打听到介子推与其母隐居绵山,便派人进山寻找,但未找到。此时正值春和景明,介子推在山中看到杨柳青青,天空朗朗,大地一派勃勃生机,他欣喜非常,但一想到重耳近来疏于治国的变化,又声声感叹,衷心希望重耳能清正廉明,为民造福。不料清明节前二天重耳为急于得到他,便下令放火烧山,以便逼他出来作官。可是介子推执意不肯出山。当大火烧到他跟前时,他先把母亲背到杨柳树旁,磕头行孝,然后用自己的血在石头上写下一首诗以诫君王,尔后,母子二人抱着柳树,被活活烧死。他留下的诗是: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

柳下做鬼终不见 ,強似伴君做谏臣 。

倘若主公心有我 ,憶我之时常自省 。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

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晋文公重耳在流亡诸国时,介子推割股奉君,重耳继位晋文公后,感念介子推的恩情,想要大肆封赏他,但介子推拒而不受,并带着母亲藏入深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要逼出介子推,后来火熄灭了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感念介子推,于是介子推死去的那一天改成我们今天的寒时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