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又书写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其中,东晋史学家常璩撰写的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地方志《华阳国志》影响至今。
常璩(约公元291年~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今成都崇州市)人,东晋史学家、地理学家。常璩出身“文献故家”,得其叔父常宽《易》学、史学之真传。成汉时期曾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灭成汉。常璩入晋后,专注于修史,撰有《华阳国志》《蜀李书》等。
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了四川、云南、贵州全境以及陕西、甘肃、湖北部分地区的史实,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
地方志一般分为全国性的总志(即一统志)和地方性的区域志(即省、府、州、县志)两种。2000多年前的《山海经》、《禹贡》皆具有地方志的性质。秦汉以后,编撰地方志之风开始盛行。
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东汉初年袁康编的《越绝书》(相当于浙江省志)。稍后的是东晋常璩编的《华阳国志》,共12卷。卷一至卷四着重介绍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现象;卷五至卷九主要介绍西汉末年至西晋期间踞蜀各代统治者的兴亡史;卷十至卷十二主要介绍蜀中的名人
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是全国地方志,是公元813年唐代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后因图佚,改名《元和郡县志》),共40卷,后有部分散失。它以唐代的47镇为纲,每镇一图一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 南宋以后,地方志大量增加,尤以明清两代最多。据1976年统计,我国仅现存的地方志即达8000多种,约12万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