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结合历史文化的中国省份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严凝13146267608: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名胜古迹青莲寺遗址位于寿县青莲乡青莲村。遗址四周地势平坦,总面积6万平方米,一南北向水田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遗址文化层可分八个层次。发掘出土陶片3000多件。其中泥质黑陶占60%左右,泥质红陶占30%左右,夹砂黑陶占20%左右。纹饰、篮纹占70%,素面占30%。可以看出器形的有鼎、盆、豆、盘、罐、碗、盏、杯以及石锛、陶纺轮等残部。从镂孔器和蛋壳黑陶等特点分析,此遗址的文化内涵接近山东龙山文化。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斗鸡台遗址亦称北鸡城。遗址位于城西南15公里,寿(县)正(阳)公路北侧,邸家小郢西60米处。相传为楚王斗鸡的地方。台上台下都有近似黑陶系统的陶片分布。1982年秋,曾作试掘,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人工水库。芍陂“周百二十里”、“纳川吐流,灌田万顷”,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东晋时,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今安丰塘为古芍陂一部分。塘堤周长为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蓄水量近亿立方米,灌溉面积7万余公顷。历史上还在水路运输、屯田济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安丰塘现建有塘中岛、岛中塘、孙公祠、孙叔敖石雕像、凉亭等景点,开发了多项水上娱乐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春城遗址位于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寿春城遗址是楚国终结之都,集中体现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廉颇墓廉颇墓,位于今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距县城7.5公里。古堆高约20米,周约30米,基有条石垒砌。背东靠山,面西平原,里许便是淮河。今日为旅游胜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遗址寿州窑遗址分布较广,目前发现的多在寿州古城之北及东部山地,今多划为淮南市辖。西部可能因为地近淮淝交汇及古城中枢,那种以木料为燃料的烧窑业,理当远置。还有取土之便诸条件。据洪仁敬等《中国陶瓷史》记说寿州窑为唐代名窑之一,位居第六:霍窑、越州窑、邢窑、鼎窑、婺窑、寿窑、洪窑、岳窑、秦窑、蜀窑。陆羽《茶经》亦将寿州窑生产的碗列于洪窑产品之上,位居第五,称“寿州瓷黄”。主要原料为紫砂土,产品多碗、盏、杯、枕、柱子、瓦当等,并早在唐代就使用了化妆土的烧制技术,先施白瓷衣,以遮胎面粗糙,衬托釉色美观;器物置匣钵中,不使烟火熏染,故釉面光滑,色泽均匀,成品率亦高。色以黄釉为主,兼有青、蜡黄、鳝黄、黄绿、酱色、黑釉诸色。瓷家研究,以为“三彩”瓷即在黄釉基础上增以绿、白而得。各地所出寿州窑产品遗物可证,寿州窑产品因得淝淮交通之便遍及南北,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地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古城墙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门的外门朝北,北门的外门朝西,东门内外两门平行错置,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汛抗洪双重功能。寿县古城墙是全国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南王墓淮南王墓,位于五株山南坡,即八公山东,四顶山南,合(肥)阜(阳)公路寿县段北不足百米处。墓前存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吴坤修楷书“汉淮南王墓”碑。墓地占地2366平方米,四面筑1米高度青石护土墙,迎面镶石刻保护标志、重修墓碑记和管理规定。墓南铺筑连接合(肥)阜(阳)公路的通道,墓周人行道设有青石栏标。为寿县城北又一处引人注目的胜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坐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主要建筑物大成殿、明伦堂等基本保存完好。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的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殿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从大殿左、右两侧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原名崇教禅院、东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初改今名。在安徽寿县城关东北角,传唐贞观年间(627—694年)玄奘法师奉敕建造。现寺宇系清式建筑,有山门、佛殿门、大雄宝殿、禅堂、客堂等。大雄宝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中陈列唐、宋、明、清各朝木雕、铜铸、泥雕造像。唐木雕恬静庄严,颊丰颐满;宋木雕低眉默坐,表情生动;明铜铸铸法简练浑厚,意态栩栩如生;明末清初泥塑十八罗汉,尤为庄严肃穆,姿态各异造型奇特,塑法简练,堪称艺术珍品。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铸十八罗汉铜铸十八罗汉,原在县城北门内圆通寺,1962年移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年—1607年)。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坐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内,始建于明代。清真寺坐西向东,总面积5600多平方米。寺内有三进重院,前院正门为大中门,正中是主建筑物无相宝殿,即礼拜殿,殿前有石台,两厢为阿文教学用房。后院是由环绕无相宝殿围墙形成。院内有4棵绿荫蔽日的参天银杏树,寺院肃穆、庄重。无相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殿四周均有走廊,立有石廊柱。殿南、北两侧各开券门五道。结构、雕饰均具有明代建筑的特点。殿内原悬二十块清康熙年间至宣统年间赐匾,今已不存,现尚有乾隆至光绪年间碑刻六方。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招弟18981827209:安徽历史文化?-谁都知道,安徽的历史你都不知道。
@周妍13550317543:历史文化独特之处,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安徽省是我国北方的一个省份,简称“皖”,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了历史上。时至今日的安徽也有着不一样的特色,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又是什么呢?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淮河文化圈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条件,有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三大亚文化板块之间差异和趋同共存。差异性使安徽文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而趋同性则表现为儒道佛思想的相互交融。在发展中呈现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这与安徽地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和行政建置演进脉络相吻合。“通变”精神成为安徽文化长期延续的重要内在因素。讲经世致用、求“天下和洽”的学术取向。超越地域的文化现象广泛存在,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古皖文化源远流长,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曹安琪14535431855:安徽的建省历史?-1、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2、春秋战国(前770年-476年):安徽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3、汉: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4、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5、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6、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7、明: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8、清: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扩展资料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经济繁荣,教育发达。下辖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安庆、芜湖、铜陵、宣城、池州、黄山等16个地级市。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山东、河南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组成,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4年,获得中国最幸福的省份荣誉,被列入中国首个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安徽省生产总值275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8.5%。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参考资料:安徽-百度百科
@雍亚15100646739:安徽是全国的文化大省其遗存哪些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1989年安徽省人民***批准)、安庆、凤阳、桐城、黟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1996年安徽省人民***批准)蒙城、涡阳、潜山、和县、贵池、宣州、绩溪。(注安庆、绩溪已被国务院于2005年、2007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为9座)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向为江淮水陆之要冲。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和县古老而又神奇。三四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一具完整头盖骨化石的发掘,刷新了长江文明的历史,“和县猿人”的命名,将和县推向了世界。和县山川毓秀、名胜棋布,西楚霸王项羽拔剑自刎的乌江、李白驻足吟唱的天门山、刘禹锡贬谪和州的居所“陋室”,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达20余处。和县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宋朝歌豪杜默、爱国词人张孝祥、清朝文学家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等均是和县之骄傲。桐城市;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桐城的历史悠久,夏、商、西周属扬州。春秋为桐国,先属楚,后属越。天宝元年(742年),复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县名此始。1996年8月,桐城撤县设市(县级),归安庆市管辖,2006年10月改为省辖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公元757年正式建县,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明清时代,桐城考中举人的有640人,进士240人,以此步入仕途的就有786人之多。“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父子双宰相”等说法就是此处人文盛况的写照。明末以来,桐城文化异峰突起,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大学者”方以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开一代文风,一时间令桐城名声大噪,有“人不必桐城,文不可外乎桐城”的盛誉!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计算机之父慈云桂。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吴汝纶先生创办的桐城中学已是百年名校,目前全市每年向高校输送新生2000多人,高考达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因此而享有“文都”盛誉。涡阳县;涡阳是老子故里地处淮北平原,位于亳州市中心地带。涡阳故地,古名下城文聚。北魏孝文帝在南谯郡置涡州,后又置涡阳郡和涡阳县,后废。清咸丰二年(1852年),捻军首领张乐行起事于蒙、亳之间,后被镇压;同治三年(1864年)新设县,清***为防止该地再次爆发农民起义,而重沿用北魏涡阳古县名,治雉河集(今县城)。涡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涡阳贤哲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即诞生在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古代英才豪杰庄子、嵇康、张良、范蠡、陈抟、张乐行,当代风云人***、***、陈云等,都在这里留下珍贵的史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人文景观众多老子庙遗址、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张乐行故居、北平城遗址、东岳庙、捻军会盟旧址等先后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传说、棒鼓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老子故里太清宫、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和辉山烈士陵园等景点。涡阳已成为东方道家文化旅游圣地及红色之旅目的地。凤阳县;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境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时为钟离子国,后有钟离、蚕富、燕、中立等县名。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凤阳在历史上,古有“帝王之乡”之名,今有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之誉,古今故事众说纷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朱元璋登基第二年,在凤阳营造了中国第一都城——“大明中都皇城”,成为后来南京、北京故宫的蓝本。目前遗留的明中都皇故城、皇陵、鼓楼、龙兴寺等大量遗址、遗迹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凤阳民间文化也深受人们喜爱。具有“东方芭蕾”称誉的“凤阳花鼓”,“凤画”工艺独特,色彩丰富,寓意深刻,不仅是上乘的民间文化艺术作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蒙城县;蒙城,地处安徽北部,位于淮南、淮北之间,蒙城县夏属豫州,商属北蒙。春秋战国时期属宋国漆园,楚考烈王兼并后,改称北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蒙城县,属亳州,县名一直沿用至今。蒙城县尉迟寺新石器时期原始村落遗址,被列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灿烂的人文景观,这里既是一代圣哲庄子的故里,又是宋代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宋朝王安石、苏舜钦等著名诗人都曾到此留诗作赋,“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已成为蒙城的真实写照。目前,县内尚有漆园八景、万佛塔、嵇康亭、圣人殿、刘海庙、高琼墓、陈仙桥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贵池区贵池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池城濒江,是今池州市府所在地。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越灭吴,楚灭越,属楚之江东郡。五代十国杨吴顺义六年(926年)易秋浦县名为贵池。1965年7月,属安徽省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再次属安庆地区。1988年复置池州地区,同时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其辖境不变。2000年地改市,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同时改贵池市为贵池区,属池州市。古城贵池,自唐永泰元年(765年)并州一地,已逾1200余年。城内纵横交错有牌坊、孝肃、舜井、楼山、九华、状元等街巷数十条。由于近代战火和“文革”的洗劫,城墙已毁,残垣依存,城内仍保存有孝肃、牌坊等传统街道的格局。贵池名士辈出,科第不绝,宋朝开宝六年(973年)已设府儒学,后有县儒学,八桂、齐山、绣春、翠微、昭明、储才、秀山等书院。明至清朝举人有1170余人,进士100余名,状元4人之多。其中明朝的黄观,时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的美誉,还有三科武举、赐进士第一的方仪凤。官至宰相、尚书者有之,如南唐的同章平事(宰相)殷崇义,明朝的礼部尚书汪珊,清朝的兵部尚书曹大镐,此外还有明末文学家吴应箕,清朝受林则徐器重的福建按察史桂超万,出驻英、俄、法、意、比五国公使的刘瑞芬,儿科专家夏禹铸等。池州物华天宝,风景秀丽,曾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东晋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杜牧、白居易,宋时的王安石、岳飞、朱熹、杨万里,明朝的王阳明、董其昌,清代的姚鼐等,都以其如椽巨笔为贵池的山川风物写下了不朽诗篇。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被誉为“戏剧活化石”。潜山县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郊,大别山东南麓,潜山在周朝时,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就在今潜山县城,明洪武元年,置潜山县迄今,首任潜山知县张江,设县治于潜山县城。早在春秋时期,潜山就是古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厚。境内的天柱山是安徽省首批进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三大名山之一,以其自然风光雄、奇、灵、秀著称于世,磅礴厚重,巍峙江淮。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封之为“南岳”。公元589年,隋文帝开拓南疆,改封衡山为南岳,天柱山仍以古南岳受仰慕。禅宗三祖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县级16处。距今7000万年的“潜山安徽龟”、“东方晓鼠”化石的相继出土,潜山已被国际动物学家公认为“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中科院命名“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中国最早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潜山焦家畈,三国佳丽大乔、小乔梳洗的胭脂井和乔公故址,王安石临湖夜读的舒王台,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石刻等历代名胜遍布四乡。皖山皖水还哺育了王蕃、曹松、李公麟和程长庚、张恨水、夏菊花等一代名流。宣州区宣州为皖东南门户,位于长江以南,黄山之北,地处皖南山区余脉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结合部。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秦初正式置县。西汉改称宛陵,隋初废郡,改南豫州为宣州,不久又改称宣城郡。宣州先后为西汉丹阳郡,西晋宣城郡,唐宋宣州,元代宁国路以及明清宁国府所在地。安徽正式建省后,宣州在皖南的地位与皖北重镇合肥并提,号称“南宣北合”。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宣州,是一片同中国文学史有许多关联的文化土壤。一千多年以前,谢朓、李白、韩愈、白居易等著名文学家在这里或主政,或游历,陶醉于名山胜水之间,寄情于宣纸宣笔之端,留下了许多华美的篇章。宣州是一幅自然与创造的风景园,也是人文荟萃的奇妙之地。外籍文人钟情于斯,使之文气大发,声名远播。另一方面,在宣州的本土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也培育了一代代举世闻名的宣州籍人杰。南宋时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贬任宣州太守,在此期间撰成《后汉书》,宣州也随《后汉书》名扬天下。谢朓在宣州任上时,并无多少显赫的政绩,倒是诗文奇峰突起,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李白看了谢朓在宣州的诗作,也发出了“一生低首谢宣城”的慨叹。北宋卓越的科学家沈括来到宣州任太守,他在自然科学和军事、文学、音乐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在宣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学家、军事家、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任宣州太守时作《劝农歌》发展地方经济。真正使宣城名扬天下的人,首推李白。宣城在诗仙的经典之作中反复出现,后人也用大量的诗篇歌唱宣州和敬亭山。李白一生来宣州七次,共停留13年。杜甫、白居易、韩愈都在敬亭山留下诗文。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已将宣城和敬亭山描绘得如诗如画。宣州由于历代文人的钟爱而声名大噪,另一方面使之名闻天下的,是宣州籍杰出人才。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对宋末诗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转变贡献很大。明代的梅鼎祚、梅膺祚,一个是戏剧家,一个是文字学家,其后梅文鼎被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另两人是日本关孝和、英国牛顿),可见声名赫赫。敬亭山是宣州的旅游景点和重心。历代名人在此留下诗文65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诗山”。敬亭双塔石刻是苏东坡真迹,可称瑰宝。宣州城内陵阳第二峰上梅文鼎纪念馆是中国数学家的圣坛。黟县;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黟县建制于秦朝(公元前221年),自宋隶属古徽州,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是“徽商”和“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名人荟萃,汪勃、张小泉、俞正燮、赛金花、黄士陵、汪大燮、舒绣文等均出自于此。境内完整地保存了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荣获国家4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等桂冠。西递、宏村、南屏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南屏、屏山等4个村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94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素称“宣徽之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两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要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绩溪生物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5.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绩溪建置于唐大历二年(767年),隶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属徽州。1987年12月,划属宣城地区。://cul.anhuinews/system/2008/07/16/002065340.s
@金露15778488249:你了解安徽吗说说看-安徽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省会为合肥。安徽地域多元,兼有南北色彩。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洪泽湖在此横卧,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东地区(滁州、马鞍山、芜湖、巢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金陵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其他地方则是江南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古徽州(黄山市)文化区和浙江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皖北(宿州、淮南、淮北、蚌埠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渊远流长的灿烂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团结努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造了安徽繁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形成了著名的桐城学派。徽州地区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经济实力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0052.9亿元,成为GDP万亿元俱乐部第十四个成员。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5.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902.8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54.5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14.9∶48.8∶36.3。2009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988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566.1万人,减少26.7万人;第二产业996万人,增加27.3万人;第三产业1425.9万人,增加71.4万人。年末在岗职工335.7万人,增加17.2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60.4万人,增加16.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元,增长7.2%。[3]安徽省将2010年GDP增长速度定在了10%以上,并希望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同时借助“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东风,力争使全省经济总量翻一番,即到2015年,安徽省力争GDP达2万亿元,加速实现安徽的崛起。
@韩世兰15148064716:安徽历史-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安徽的历史沿革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宋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扩展资料:安徽古代著名人物:1、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凤阳人,汉族,生于濠州钟离(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2、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4、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5、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徽
@秦念念15042032777:安徽有什么特色?它的文化是怎样的?-安徽的特色朱洪武豆腐朱洪武豆腐"又名"凤阳酿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幼时,因家境贫困,靠乞讨度日,一日好在凤阳城内一家饭馆讨得一块"酿豆腐",食后感到美味可口,便常到此饭馆讨食。后来,他当上皇帝后,时常想起家乡风味,便从凤阳将此店厨师召进皇官,为其专制此菜。厨师便依凤阳传统熟制,深得皇帝喜爱。此后后宫筵席,离不开此菜,流传至今,称为"朱洪武豆腐",驰名于世。此菜是豆腐夹馅,先炸后火靠,质地软嫩,颜色奶黄,咸鲜可口。黄山炖鸽黄山炖鸽这道安微传统名菜即是取黄山菜鸽与黄山山药隔水炖制而成。汤清味鲜,鸽肉酥烂,山药清香爽口。此菜鸽肉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有补脑健肾、增强记意力的食疗功效。山药肉松软细腻,略甜,富含淀粉,常被人们视作为滋补蔬菜食用。此菜又是一道滋补健身的佳肴。什锦肉丁原料猪肉脊肉150克鲜辣椒50克青豆50克香菇50克制法里脊肉切丁,加料酒、葱姜、胡椒粉、味精入味,下8成热油中滑熟捞出;锅留底油,下辣椒块煸炒出辣味,下肉丁、青豆香菇丁翻炒几下勾薄芡出锅即可。葡萄鱼原料带皮青鱼肉350克青菜叶4片鸡蛋一个咸面包屑75克葡萄汁100克制法鱼肉治净修成梯形,剞花刀至皮,放调料腌20分钟,粘一层蛋糊,在粘一层面包屑,下7成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呈葡萄粒状时捞出装盘;菜叶焯水修成葡萄叶状,贴在鱼肉旁,用白糖、白醋、盐、葡萄汁勾芡淋上即成。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中国全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安徽与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江西、浙江六省接壤,以安徽为基地,向周边省份覆盖的人口约5亿,占全国人口的30%。总之,安徽省是中外客商投资与发展最佳选择之一。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百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上面积的1.45%。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安徽省下辖: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和黄山等1待7待市。2000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5986.0万人。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7.6万人,占0.63%。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何瑶13004334690:安徽的历史变迁经历了哪些时期-1、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2、春秋战国(前770年-476年):安徽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3、汉: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4、三国至南北朝: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扩展资料:1、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与江苏、上海、浙江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3、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4、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满族、畲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安徽
@蒯红15839611752:安徽有哪些文化古迹?-安徽的文化古迹有:合肥三河古镇、黄山宏村古民居、淮南寿县古城、蚌埠双墩新石器遗址、滁州古城遗址等。一、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二、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三、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淮河南岸,依八公山。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寿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现城内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淮南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四、双墩新石器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共出土了607件陶器刻划符号,包含内容丰富,内容涉及双墩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涵盖了生产、生活、精神方面的全部内容,堪称原始社会的“档案馆”。五、滁州古城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东魏为南谯州城。唐以前州城罗城东临广惠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设丰泰门。城周长3里320步。遗址分布有:赤湖城遗址、荻港城遗址、薄阳城遗址、唐堆城遗址、龚家城遗址、蒋家城遗址、闪州城遗址、花山古城遗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