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节日民俗?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水族节日民俗?哈萨克族
2、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
3、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
4、“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5、水族
6、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7、羌族
8、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9、塔吉克族
10、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
11、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12、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
13、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14、阿昌族
15、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
16、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17、朝鲜族
18、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9、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20、傣族
21、东乡族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22、布朗族
23、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24、怒族
25、塔塔尔族
26、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
27、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8、回族
29、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30、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31、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
32、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33、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34、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35、满族
36、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
37、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38、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39、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40、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41、
42、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43、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44、纳西族
45、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46、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47、撒拉族
48、乌孜别克族
49、独龙族
50、藏族
51、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52、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53、侗族
54、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
55、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
56、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
57、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
58、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
59、花炮分为头、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
60、燃放时以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
61、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62、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
63、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
64、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65、僳僳族
66、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
67、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
68、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69、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70、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
71、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
72、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
73、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
74、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75、毛南族
76、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77、
78、纪念耶稣降生。
79、鄂伦春族
80、维吾尔族
81、
82、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
83、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84、佤族
85、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86、柯尔克孜族
87、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88、仡佬族
89、鄂温克族
90、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91、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
92、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
93、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
94、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95、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
96、“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97、苗族
98、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
99、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100、白族
101、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102、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103、畲族
104、土族
105、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三月四月四等。
106、锡伯族
107、德昂族
108、还有泼水节。
109、彝族
110、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
111、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112、土家族
113、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114、达斡尔族
115、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116、阿昌族
117、保安族
118、珞巴族
119、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
120、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121、壮族
122、哈尼族
123、“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
124、“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
125、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
126、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127、拉祜族
128、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
129、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130、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
131、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132、仫佬族
133、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
134、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135、普米族
136、基诺族
137、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138、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139、布依族
140、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141、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
142、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143、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布依族四月六月六等。
144、京族
145、“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
146、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
147、“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
148、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