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什么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汉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什么?汉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
2、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
3、九卿其实并不止此数,但按韦昭所说的“汉正卿九”,用秦时的官名分别为: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沿用秦时官名);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始置于春秋。
4、秦、汉沿袭);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沿用秦时官名);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5、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
6、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
7、此后,一直到明代,明世祖皇帝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封建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
8、三公九卿这一制度沿用约达800年,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封建中央官制约达700年。
9、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0、三公九卿制度虽在结构上沿用了近700年,但在其间,官职的名称及权利和三公九卿制的部分结构却一直在变动之中。
11、并且,制度之外其他中央机构的出现也冲击了三公九卿制。
12、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
13、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
14、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15、上述九卿更名大多没有影响到他们的职能,至于动机可能是语言变迁而寻求官名的准确。
16、无独有偶,三公的名称也有比较大的变化。
17、汉武帝更“太尉”为“大司马”,汉成帝时更“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时“丞相”更为“大司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