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诗翻译把古诗诗意传达出来的方法

中国古诗翻译把古诗诗意传达出来的方法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中国古诗翻译把古诗诗意传达出来的方法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中国古诗翻译把古诗诗意传达出来的方法的知识,包括船头昨夜雨如丝全诗译文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船头昨夜雨如丝全诗译文
  2. 谈一谈文学作品的抒情手法
  3. 怎样才能让诗写得更有意境
  4. 六年级上册3课古诗三首诗意简单
  5. 《山行》和《赠刘景文》的诗中的诗意是什么

船头昨夜雨如丝全诗译文

《船头昨夜雨如丝》的全诗译文不易确定,因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只有一句,没有全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描述夜晚在船头看到雨丝细密如丝绸一般,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所以要了解完整的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一同理解。

谈一谈文学作品的抒情手法

文学作品运用的抒情方法一般有直抒胸臆、即时抒情、寓情于景、即物抒情、寓情于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怎样才能让诗写得更有意境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境,意境在诗歌里的作用,最后我们谈一下如何构建一首诗歌。

一首诗打动人的东西首先是情感,在情感之上是思索,是哲理;情感之下是语言。但是,读诗时,进入一首诗则是从语言开始的,然后进入情理。好的诗歌语言往往融汇着情感,形成细流,缓缓而来,自然行进,最后在情与思的碰撞中,拓展,升华。我们读诗所追求的就是在碰撞中发现自己,感悟生命,达成和谐。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一种人【情】与物【景】的交融状态,是诗中诸多意象的升华与归纳,严格来说,它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是诗中最难掌握的。只有你通过多读多看,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写出意境优美,境界高远的优秀诗篇。

新诗的体式,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思维和意象富有跳跃性,句与句之间内在关联紧密,忌讳使用不能引起联想的实在的叙述和出现上下句意义断裂的情况;二是语言凝练简洁,用词准确到位,无一句拖沓,无一字冗赘;三是句子富有弹性和张力,内涵丰富,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或言近旨远(含蓄),不索然无味;四是整体读起来富有节奏和韵律,不磕绊。如果违背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能叫新诗,或至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诗。

最重要的是第一条,所以必须搞清楚意象和意境之间的关系。

1、意象----缔造意象

意象,是对客观物象寄托的主观情思。意,包括作者的情和理,就是思想感情,是主观性的虚幻的。象,就是客观的外界的物象和事象,是实体的象。捕捉实体的物象事象,就要善于观察有代表性的、比较典型的事和物。有时,客观的物象事象不够典型,或不符合作者的写作需要时,就要有意识去缔造构筑出一些意象来,才能增强诗的画面感。就是说,写诗要有画面感,画面感的得来要靠作者的观察捕捉或有意识缔造。

2、意境----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物象的有机契合融合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和谐统一。

3、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和意境,平时说的时候很容易混淆。意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是要体悟的、虚化的、抽象的韵致和意味。意境包含意象的意,是意的拓展深化而成为更高的艺术境界。如果把意比作糖,境比作水,则意境就是糖溶于水的糖水。在创作时,一般来说是先有意象,后有意境。比如: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用三个意象: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组成了一幅与朋友依依不舍惜别的画面。没有意象,难以组合融合成一种意境;没有意境,那些意象只是一盘散沙,就没有灵魂。意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意象的基础上去营造。

4、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平时经常说:借景抒情。没有景就难以抒情,抒的情也往往离开景的实际。抒情要从景中来,要融情于景物之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便成为诗歌意境创造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和一种基本途径。情景交融的诗文,使人仿佛置身其境,感同身受。手法上,景为实写,情为虚写。必须指出的是:写景要运用通感手法,从声、光、色、味、形、态等方面入手,还要懂得移步换形。抒的情要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一般而言,先写景后抒情,或边写景边抒情。熟练掌握后,可前景后情,可前情后景,可情景相间。诗的本质是抒情,抒情是诗的职能。抒发的情感具有思想之美、意象之美、感情之美、文字之美、境界之美。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列式组合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对比式组合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通感式意象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荒诞式组合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合,是因为物象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有相似之处。反之,没有意象的诗歌就会显得直白与干瘪,失去诗歌应有的韵味。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怎样构建一首现代诗歌。

首先,你得有灵感。【灵感是成为一个诗人的潜质,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比如一段感悟,一段幻想,一段梦境。

其次,你得有诗题,诗题是一首诗的基调,汇总。它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诗题可以先定,也可以最后定。

若这二者都有了,你就要立意。即这首诗大致是写什么的,奔向什么方向。立意和诗题都须跟着灵感走。若写作的是爱情诗,你就要把类似的灵感片段收集起来,该裁的裁,该用的用,然后再根据自己情感的宣泄和诗意的延展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就构成了一首诗的蓝图。

接下来,你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补充完整,然后再根据节奏和韵律的需要,丰满的地方要瘦身,干枯的地方要润色。押韵当然是好事,但切记不可强压,以免冲淡了节奏,破坏了诗句的和谐。因为在现代诗中,节奏更重要,是一首诗的血脉和神经。这样,一首诗的初样就做出来了。

最后,再根据以上我所说的要领,把它们打磨,修饰,美化,太过含蓄的稍稍外露,太过锋芒的稍稍内敛,主旨不清的点明中心。这样,一首不错的诗即可大功告成。

完成以后,你会感觉你已经在诗的意境里面了。

六年级上册3课古诗三首诗意简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山行》和《赠刘景文》的诗中的诗意是什么

看到题问,我又将《山行》和《赠刘景文》这二首诗阅读了一遍。这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时代,出于不同的伟大诗人之手,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深情地且淋漓尽致地将“晚秋”之景象描绘了出来,都抓住了“晚秋”之某一物来寄托情丝,只不过其抓住的“物”不同而已。《山行》主要抓住的是“枫叶”,而《赠刘景文》主要抓住的是“荷叶,菊花”及“橙,橘”,这也许是当时诗人所处于不同的晚秋环境中的缘故。

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意境”都是“晚秋”之景象,只是各有其鲜明特点,咏出的情怀也不尽相同。要想深刻体会诗中意境,还得看原诗。只说自己的理解。

(一)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是说,“我”驾马车远远地离开都市来到凉风吹起的深山,沿着从山石中开出的道路,曲曲折折地向上攀行,当到达高高的白云轻绕的半山腰,看到了有人家在此居住。“我”停下车坐在山石上,欣赏着红遍满山的枫林,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一切,这被“霜打”过的枫叶却如此的娇艳,这美丽恰如二月春日盛开的花朵呀。

(二)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是说此时荷叶衰落已没有了如伞的可遮雨的“花盖”了,菊花也已残败却仍在“霜”寒中傲然着自己的枝叶。这却正是一年丰收的季节,这点“君”要记住,你看那橙子黄了,橘子绿了,这丰收的景象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山行”及“赠刘景文”这二首诗,其意境有共同之处,皆为“晚秋”之景象。诗寄情于物,会在咏物寓意着不同的情感,这两首诗所寓情感的“同与不同”,这里不再多言,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体验。】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关于中国古诗翻译把古诗诗意传达出来的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