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含义是什么?介绍诗人对愁的深刻理解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今天给各位分享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含义是什么?介绍诗人对愁的深刻理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中两个愁有何不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 悔教夫婿觅封侯,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中两个愁有何不同
- 少年不识愁滋味,独上高楼。独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什么意思
-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通篇言愁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各种愁的
悔教夫婿觅封侯,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为赋新词强说愁: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中两个愁有何不同
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少年不识愁滋味,独上高楼。独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什么意思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赏析:
年纪轻轻时,尚不理解人生之愁,却自以为身在愁中,写诗作赋,诉说苦恼。
而到现在,真正知道什么是人生之愁的时候,却想说也说不出了,只能叹这秋之悲凉。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在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
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而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没有说。想说而没有说啊,
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韵。词牌名。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4.不识:不明白。
5.层楼:高楼。识尽:深深懂得。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强(qiang三声)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强:勉强。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却没有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通篇言愁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各种愁的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含义是什么?介绍诗人对愁的深刻理解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