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元杂剧六大家

元杂剧六大家

元杂剧六大家

1、元杂剧六大家?乔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并列,号称元曲六大家。

2、乔吉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3、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

4、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

5、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

6、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7、关汉卿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8、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9、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10、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11、马致远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12、白朴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

13、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4、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15、郑光祖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16、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

17、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18、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19、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20、王实甫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21、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22、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23、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24、《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25、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