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皆弃去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众皆弃去?意思是: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
2、原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5、出处:《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
6、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
7、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8、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9、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10、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
11、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12、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3、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14、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5、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16、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17、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18、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19、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