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定律是谁发明
- 锐意学习网
- 2024-03-10 11:33:19
1、圆周定律是谁发明?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2、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3、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14159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
4、扩展资料: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
5、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
6、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7、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0的最小正实数x。
8、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1415926,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9、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10、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
11、而用十位小数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
12、刘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乃至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他通过自己不断地研究,在十分简陋的环境下,提出了“割圆术”,进而得出了更精确地圆周定律。
13、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发现,也使中国对圆周率的计算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14、刘徽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割圆术的理论,可以利用它来计算圆周率。
15、《九章算术》中提到“周三径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圆周率的近似值为三。
16、但是,刘徽认为这个数字太笼统,不够准确,所以指出这个数字不能作为圆周率。
17、后来,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增加得越多,那么多边形的周长就与圆的周长越来越接近,这也就是割圆术的由来了。
18、利用割圆术,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切割,然后就是十二边形等一直计算下去,直到计算到九十六边形为止,能够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是14。
19、然而刘徽对此并不满意,他后来又继续深入计算,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为1416。
20、刘徽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对后世数学的发展,形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21、祖之冲。
22、关于笑话:有一次,老师问学生们:“大家知道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吗?”大家都说:“知道!”“那我就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去写好吗?”“好!”老师叫了三位学生,其中两位学生都乖乖地在黑板上写了“祖冲之”这三个字,还有一位学生居然写了“小偷”这两个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